《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UArDw H wvBJ?t, N r
uXXd
h8$lDFo uRxo,.}c 目录
. m@Sk`s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kYmkKl_ 1.1引言
vb\ UP&Ip 1.2像差的非线性
pV<18CaJ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ppmDmi~X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KZsSTB6J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C&}e8M|eX 参考文献
1g^N7YF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Mxy&9}ic 2.1成像光学系统
Y{f;qbEQH' 2.1.1光学传递函数
X3<<f`X 2.1.2相对畸变
1`X{$mxw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C[|jJ9VE, 2.2.1点列图
) zz"DH 2.2.2点扩散函数
_LCK|H%v'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P8:k"i/6J 参考文献
lk)38.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HH[[9Q 3.1非球面像差
g.iiT/b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rcY[jF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b|qyT* Sl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G@]\)-!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2aglj*"v,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_ ?xORzO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k 8;k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65)/|j+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J3g, p*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3tA6r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BNqr[=b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Nd%,V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7??+8T#n*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E^sZmY[f-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s1?N&t8c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wHEt;rc( 参考文献
Vyf r>pgW1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q~T*R<S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Q@4F&k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Kn?>XXAc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hDSt6O4za 参考文献
g-bHf]'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F\f>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DUMTFcMX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hQTV!\u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e)zE*9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p?>(y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_J~zo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O>IY<]x>L 5.2.1总体设计方案
Vof[yL `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Wc<(pfa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l#Ipo5=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yb3L1y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DM-C 5.2.6数值分析
wzwEYZN(q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e$<["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TMpV.iH 5.3.2阶跃型
光纤 /q^)thJ~ 5.3.3光纤物镜
SDwTGQ/0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LPc)-t|p" 参考文献
anxgD?<+B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G%jgr"]\z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TwH%P2)x 6.1.1红外辐射概述
A,Wwt
[Qw 6.1.2红外光学材料
!ow:P8K? 6.1.3红外探测器
>B!E 6ah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z"Miy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HIsIW%B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jhgS@g=@ZC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MxQhkY-=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HkVnTC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xQ+UZc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WXV (R,*Tc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7 XE&[o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SR!EQ<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z$4g9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qIS9.AL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O]3$$uI=QE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1LYz
X;H1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0dy,GRN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pXYBwH
7Q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h,OUo]LIY 6.6.1冷光阑效率
3qujz)o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cvxYuP~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1y'8bt~7Pf 参考文献
`?E|frz[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Q3_-yY+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d9e_slx 7.1.1日盲紫外
QxS]6hA 7.1.2紫外材料
<+Eu.K& 7.1.3紫外探测器
-<H\VT%98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VzD LG LH 7.2.1系统初步优化
Oy
EOb>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kWL:uU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K)b@,/ 5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A7{kI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W>TG!R 5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6Cw+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E`p 7.3.4几点讨论
uDD{O~wF, 参考文献
}?G([s56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sjGy=d{:oL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x?x3 #SX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 2t]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la4
#2>#WZ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cD.afy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corNw+|/w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I;1W6uD=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e~oh%l^C72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s6;2G&L$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HQ /D )D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GdN9bA&, 参考文献
]#k=VKdV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Z9wKjxu+ 9.1傅里叶透镜
9K!kU6Gh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0-KB#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W(5XcP(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PY=B$?{4 9.2空间光调制器
:1asY:)vNP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A6D&-&z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H(?)v.%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O06 2c)vIY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8>kk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b\wrc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D/<*e,#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Y5GNYDh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GU
m7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4Jn+Ot.,d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V^2Oa 9.6.2光学试验装置
ygK@\JHn 参考文献
\LG0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br8=R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QM('bbN 10.1.1光束扫描器
dNu?O>= 10.1.2扫描方式
X9
N4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Vl@cW0uz 10.2.1fθ透镜的特性
7D(Eo{ue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VLPPEV-u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C5Vlqc;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zVjbYWY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XJqh|G 参考文献
0Q7|2{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n
+*G<NJ 11.1概述
t:x"]K 11.1.1变焦原理
YsO3( HS 11.1.2像差控制
3AcS$.G 11.1.3最小移动距离
?;]Xc~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R$h
B9BK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 MX^k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x&L[3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Y~: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Sx:JuK@ 参考文献
P5KpFL`B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P b-4$n2c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E4$y|Ni" 12.1.1太赫兹简介
qTrM*/m:]L 12.1.2太赫兹材料
M
~;]d 12.1.3太赫兹探测器
CKnPMvmz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4|&_i)S-Y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VS\| f'E 12.2.2像质评价
s
!IvUc7'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B&QEt[=s 参考文献
$D='NzE/ p;qFMzy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