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hIEEkCp + 5B%w]n y k?SD1hj
6hZ.{8e0 8{oZi]ob 目录
t-_#Q bzE{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j*XjY[ 1.1引言
f[x~)= 1.2像差的非线性
xXO RIlD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neF8V"-u&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c8T/4hU
MN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 gr<^$ 参考文献
W:WQaF`2x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Tj=gRQ2v 2.1成像光学系统
ri: ,q/- 2.1.1光学传递函数
vyE{WkZxR 2.1.2相对畸变
*t^eNUA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X1Qr_o-BR 2.2.1点列图
#+$ zE#je 2.2.2点扩散函数
z^'n*h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t&*>ma6) 参考文献
:WVSJ,. !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IAYACmlN& 3.1非球面像差
(i\)|c/a7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xWDR726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OWZ6#v(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Dfm(R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DY8(g=TI|1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GLCAiSMz[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Y~}5axSPH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B_hPcmB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nWk e#{[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n&$/Q$d&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B[CA
5Ry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5jexz."M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TKo<~?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w*v*'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9mDnKW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NEw$q4 参考文献
q4/909x=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Ug tvo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OK#n)U`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jqQr97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_%u)S*g 参考文献
z6I% wh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68eO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GJ:+U&m[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g]ON9CGH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E=]]b;u-n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6WeM rWx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jW%P="z$"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b# u8\H 5.2.1总体设计方案
Rk A8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nR[^|CAR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doR4nRl9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CW p#^1F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P:EWUf' 5.2.6数值分析
:RiF3h(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y^R4I_* z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c+k_;t'+ 5.3.2阶跃型
光纤 DZk1ZLz 5.3.3光纤物镜
bq NP#C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JYJU&u 参考文献
Vm,,u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e)b%`ntF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JNi=`X&A 6.1.1红外辐射概述
psUE!~9, 6.1.2红外光学材料
KmmQ ,e% 6.1.3红外探测器
$gvr
-~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o2naVxetE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C?o6(p"b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lP3h<j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p0VUh!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9CfPx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Y<f *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qX$gr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U\vY/6;JI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R5(T([w'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cP rwW6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rt}^4IqL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s&&>M]r_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x)oRSsv!Tr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wxdyF&U
n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OAv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mZYS4L~ 6.6.1冷光阑效率
|8U;m:AS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suVmg-d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dZMa]X0 参考文献
,b|-rU\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S|AjL
Ng#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Fr [7 7.1.1日盲紫外
x?sI;kUw8 7.1.2紫外材料
!20XsO 7.1.3紫外探测器
q-_' W,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k\aK?(.RC7 7.2.1系统初步优化
>5ChcefH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_A'{la~k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D[`Oj)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r*XLV{+4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x]9SXD%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DQ80B)<O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Gd~YGW^# 7.3.4几点讨论
:L:&t,X 参考文献
AK@L32-S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_>em*V b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rNL
`P7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E^CiOTN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tSHFm-q`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q.V-LXM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JhX+'U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7wVH8^|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DL8x":;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hRN\Kt)p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bw S*]!*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go'j/4Tp 参考文献
|yY`s6Uq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g0R[xOS|
9.1傅里叶透镜
8dO?K*J,H'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qoX@@xr1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khuP7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o#kRWRG 9.2空间光调制器
5V5w:U>_z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E>uVofhml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J~(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X#p Wyo~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8rcu;/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uGVy6,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E"PcrWB&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Lx[
,Z,kD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fiDl8=~@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c7<_-H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anN#5jt 9.6.2光学试验装置
s8mr'' 参考文献
e%O0hE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5M_Wj*a}7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Y!kB:D5;~ 10.1.1光束扫描器
04@cLDX8uB 10.1.2扫描方式
nsuX*C7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TnH\O$ 10.2.1fθ透镜的特性
Dr#c)P~Wd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3iX?~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CA s>AXbs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h2q/mi5{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CY&{LEYn0 参考文献
x3G :(YfO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5/0j}_pP 11.1概述
vqdX^m^PY 11.1.1变焦原理
]uh3R{a/ 11.1.2像差控制
`BXS)xj 11.1.3最小移动距离
R9o- `Wz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Gh(
A%x)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HIvZQQW|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5T3E?_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zGo|JF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T6BFX0$ 参考文献
au@a8MP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Y|*Nee}XP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Me3dpF 12.1.1太赫兹简介
L,_.$1d 12.1.2太赫兹材料
1Y j~fb( 12.1.3太赫兹探测器
6"
B%)0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QR!*'$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V,<+BEi 12.2.2像质评价
Ri7((x]H"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GZ #aj| 参考文献
Sv[ 5NZn0& >l5$ 9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