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IiKe_B I85wP}c( nu^@}|UG
eHx {[J? 3@F U-k,i 目录
DvWBvs,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0o/;cBH
1.1引言
*r>Y]VG;S 1.2像差的非线性
ZZi9<g1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IlEU6Rs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H~[q<ybxr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qRT5|\l 参考文献
(fc_V[(m"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 "`z3- 2.1成像光学系统
UXSwd#I& 2.1.1光学传递函数
kU:Q&[/jzH 2.1.2相对畸变
1sUgjyGQ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Ps!
\k%FUl 2.2.1点列图
j\#)'>" 2.2.2点扩散函数
319 4]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r0z8? 参考文献
]_ LAy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89[/UxM) 3.1非球面像差
i?>>%juK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BDN}`F[F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xqT} 9,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iLdUus!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axG%@5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Xe}I;sKrB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p+I`xyk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yFo8x[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P EzT|uY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Na\&}GSf^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iR4"I7J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MDpx@.A,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Kd}%%L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M7DoAS{6e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BT:b&"AR[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x!4<ff. 参考文献
I/h( *~/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g6q[
I8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wC1)\ld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Rt0
V%}- 参考文献
SM}&
@cJ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Do[o}5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z1hXh#+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V g7+G( ,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S{cK~sZj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qE^u{S4Z@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SRSJJR|(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WAr6Dv,8 5.2.1总体设计方案
?.I1"C,#VJ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6;dT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CwF=@:*d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xJ2;{JWsO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n0Gr\: 5.2.6数值分析
mqQ//$Y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EfW](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q_6<}2m,U 5.3.2阶跃型
光纤 &53LJlL
Co 5.3.3光纤物镜
#1>c)_H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
\JT/eG9 参考文献
r-}C !a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6r5<uZ9w_X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uY)|
6.1.1红外辐射概述
dqL)q 3 6.1.2红外光学材料
v3/G.B@= 6.1.3红外探测器
u_)'}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2&W9v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_`]YWvh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K30{Fcb< h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Pi]i?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ADZU?7)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nrZZk QNI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H?r[]*c%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SQBe}FlktK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oGZ%w4T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z`@|v~i0`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Nn,3qp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2HREO@._)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ytGcigw(P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AtlUxFX0S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a^GJR]]
{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4}HY= 0Um 6.6.1冷光阑效率
RS[QZOoW}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czp}-{4X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sZPA(N? 参考文献
h-:te9p6>4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OM7EmMa;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b`aO$ 7.1.1日盲紫外
q vGkTE 7.1.2紫外材料
??`zW 7.1.3紫外探测器
t2q{;d~.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h}jE=T5Hc 7.2.1系统初步优化
lK3Z}e*eXQ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1gDKH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5"9!kZ(<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iJtgK:H^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OAZ5I)D>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t5WW3$Nf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H?So( 7.3.4几点讨论
P>i[X0UnL 参考文献
q'[q]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3]g|Cwu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0~4Z)?e3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leJ\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_T8Km008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g
O ;oM?|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j]'7"b5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NPnwX8w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hUGP3ExC*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UGX vCR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h"DxgG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FpM0 % 参考文献
y d4\%%]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s xp>9& 9.1傅里叶透镜
a"&Gs/QKSC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GqUI~a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ijR,% qg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YE5B^sQ1 9.2空间光调制器
m3i+b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B)}.%G*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Y<0R5rO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Q,m1mIf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gwJ>]z"e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rsgTd\b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Q&A^(z}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YS}PE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S)$iHBx{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nyJ :?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 '/Yp8( 9.6.2光学试验装置
)eaEc9o> 参考文献
51&K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14
Toi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q7/zl 10.1.1光束扫描器
qzt.k^'-^
10.1.2扫描方式
84eqT[I'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x9.[?;=e 10.2.1fθ透镜的特性
M4`.[P4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r?j2%M\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g ONybz6]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l" P3lKS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KhqV=?v 参考文献
/\0g)B;]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C=J 11.1概述
MGU%"7i'} 11.1.1变焦原理
'V#$PZx 11.1.2像差控制
X&14;lu%p 11.1.3最小移动距离
'NYW`,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4ZjN N@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H({q`j33k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m}GJ=a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UHT2a9rG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z0~VS:g 8 参考文献
wXKg^%t\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s i=m5$V 12.1.1太赫兹简介
2{;~Bgd 12.1.2太赫兹材料
^Ez`WP 12.1.3太赫兹探测器
rctGa ,l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SWWeN#Q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0 F-db 12.2.2像质评价
A$o7<Hx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fDD^?/^ 参考文献
p38RgEf 9T;DF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