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ZQK ?.:C+*+ rBP!RSl1
<8Qa"<4f; $b#"Rv 目录
".qh]RVjV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S-'*F 1.1引言
MS6^= [" 1.2像差的非线性
'$M=H.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PUz/^^
s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L!-@dz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Ee HeN_ 参考文献
)jp#|#h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67Ai.3dR 2.1成像光学系统
V&DS+'P 2.1.1光学传递函数
S)GWr"m- 2.1.2相对畸变
#nc{MR#R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O1@xF9< 2.2.1点列图
+EcN[-~ 2.2.2点扩散函数
(i7]N[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Rtn.cSd 参考文献
MOyQ4<_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jz:-Uqq2 3.1非球面像差
K ^1bR(a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Qd-d6H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H~@E&qd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S$J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S@zsPzw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gydPy*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PKu+$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UR?[ba_h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y?,myO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J;+iW*E: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dKw*L|5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u =/pp=: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MZE8Cvq0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Fy<dk}@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_8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a3Pnq$]E 参考文献
JcZs\ fl9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b/1@I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q2Yka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ZYrXav<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rU5gQq; 参考文献
B[Uvj~g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4q D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l
~i >:V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UHO05^8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dV8mI,h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CO1D.5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8OZc:/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Ym-uElWo
5.2.1总体设计方案
a>Uk<#>2?a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OR4!73[I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1,Uv;s;{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6Ez}A|i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N9Yc\?_NU_ 5.2.6数值分析
A--Hg-N|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h{yqNl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s6w</ 5.3.2阶跃型
光纤 ?I`']|I 5.3.3光纤物镜
"Sc_E}q|e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B95$x5 参考文献
>tqLwC."'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5N#^#r"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zhU)bb[A 6.1.1红外辐射概述
b-@VR 6.1.2红外光学材料
.3A66 O~zT 6.1.3红外探测器
Ej
ip%m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0eQyzn*98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0zXpMNI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6Dad=S*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n6mXFF#>P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AE)&56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sbrU;X_S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7Z_Hw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m]+g[L?-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UC;_}>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UBrYN'QRNt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pRD8/7@(B{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Z'>Xn^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j\("d4n%C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RN'|./N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fWVgyW>6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E8lpN' 6.6.1冷光阑效率
lKrD.iYt8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ot]E\g+!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kz(%8qi8& 参考文献
d3+pS\&IX?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C{d2i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Lf&p2p?~c 7.1.1日盲紫外
uR|Jn)/m( 7.1.2紫外材料
-wy$ ?Ha 7.1.3紫外探测器
`ux
U
H#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4T`u?T] 7.2.1系统初步优化
3205gI,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p}hOkx4R\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KTD# a1W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G \?fWqx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ec[S?-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r+217fS>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suN{)" 7.3.4几点讨论
GN /]^{D 参考文献
^1BQejD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O7I:Y85i#O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G,e>dp_cPu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b-'41d}Hn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Y'&A~/Adf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z*. 4Y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8 qt,sU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TggM/@k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e"#"v}}_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h+MA>%!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k]!Fh^O~,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s06uh 参考文献
>t&Frw/Bl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UM(tM9 9.1傅里叶透镜
%Wkvo-rOq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6bU4bA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 pZ, RW.D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bYGK}:T8U 9.2空间光调制器
`9n%Dy<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uV!Ax*'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BoE;,s>]NW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i[/g&fx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MOgLO3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eVyXh>b*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R5c
Ya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YQ9@Dk0R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RO+B/)~0<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K
n
JUXpl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kNP.0 9.6.2光学试验装置
wYQTG*&h 参考文献
R]O!F)_/'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pXf!8X&y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ZqT?7 |i 10.1.1光束扫描器
p%toD{$ 10.1.2扫描方式
SQhk)S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knrR%e; 10.2.1fθ透镜的特性
S=H<5*]g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WPi^;c8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wNMg Y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WQH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pyvR Kv 参考文献
KKP}fN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W-lp^3 11.1概述
>Y=HP&A< 11.1.1变焦原理
/HbxY 11.1.2像差控制
]L#6'|W 11.1.3最小移动距离
i1k(3:ay<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WBD e`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2n@9a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tS=rqc8oW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u9]3)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Y^80@MJ 参考文献
}#}IR5`=E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SQ!wq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 fvip_Pt 12.1.1太赫兹简介
VP[-BK[ 12.1.2太赫兹材料
GWo^hIfJ 12.1.3太赫兹探测器
ru[W?O"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q}gj.@Q"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y57]q#k 12.2.2像质评价
[SGt ~bRJ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9s\(yC8h 参考文献
1-[~} t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