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A_oZSUrR Icrnu}pl_ {owuYVm
%r(WS_%K| I*
C~w 目录
|{YN3"qN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Mz6(M,hkq 1.1引言
D1xGUz2r 1.2像差的非线性
Z)W8Of_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X%5eZ"1{x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G$i)ELs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h:362&?] 参考文献
/VT/KT{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z4F-SYQ 2.1成像光学系统
2uE<mjCt-r 2.1.1光学传递函数
U*$P"sS` 2.1.2相对畸变
Gm Wr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i)z|=
|? 2.2.1点列图
B{j><uxl 2.2.2点扩散函数
mfQ#n!{ZH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8-nf4=ll 参考文献
tr,W)5O@L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x6@ 3.1非球面像差
|g 3:+&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g]5y=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dyWp'vCQs\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c,2& -T}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NVv
<vu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R}=5:)%w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o?Hfxp0}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3cbXc@]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DYr#?} 40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lgL=Ys(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tI%[g1M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a'i
Q("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Q[j| 2U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g^]Iw~T6$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SraZxuPg>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Zok{ndO@|f 参考文献
.Ix3wR9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ccuGM W G*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J\&yJ_B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x\[aG9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 参考文献
N*-tBz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r9 9zdUk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JnBUW"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nHm}^.B*+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lnZ{Ryo(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LlQsc{Ddf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2LX+*;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X;G]B
. 5.2.1总体设计方案
G68KoM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te+} j7SU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n N<N~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Lbsq\W>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dEoIVy _9R 5.2.6数值分析
]<f)Rf">:`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ANhtz1Fl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nTeTW 5.3.2阶跃型
光纤 h&<"jCjL 5.3.3光纤物镜
MgJ6{xzz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U6]#RxH 参考文献
XNYA\%:5S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3B&A)&pEO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F(G..XJQ 6.1.1红外辐射概述
&uNec(c 6.1.2红外光学材料
T`bYidA 6.1.3红外探测器
*4cuWkQ,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TrjyU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N45ni87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Dh
I{&$O/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2}vibDq p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KUI{Z I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m!V,W*RNr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Iyyk02V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TjW!-s?S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uwNJM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POri&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Ds`e-X)O;\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H-U8/W C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pWgt5:7~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7N:cx'Qy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E'QAsU8pP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FOTe,F.8 6.6.1冷光阑效率
KYFKH+d>m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kuEXNi1l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UUt"8]@[ 参考文献
F\:~^`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37U8<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p*g Fr hm 7.1.1日盲紫外
='7m$,{(Q[ 7.1.2紫外材料
y~9wxK 7.1.3紫外探测器
^h[6{F~J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K.Xy:l*z 7.2.1系统初步优化
5GsmBf$RUb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5nG\J
g7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MP%#)O6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BIx*t9wA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F @PPhzZ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Qdwj>_a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m06'T2 I 7.3.4几点讨论
a"#t'\ 参考文献
Ua1&eCZi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q}3#TvP@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c1H.v^Y5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lfjsrPu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 53FR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PR{ubMn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529;_|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wSi?;[Gq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mb\T)rj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W|PAI[N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o@Ye_aM~?Y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jFSR+mP! 参考文献
OM EwGr(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Pf;OYWST 9.1傅里叶透镜
f|> rp[Gk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g\aO::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z
g7Q`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1 iH@vd 9.2空间光调制器
:5kDc"
=Z|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hc!!:N~q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tg)F|@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8O9WS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NEBhVh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Q2fxsa[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rZUTBLZ`j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l7 `C)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5hE#y]pfN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jFQ y[k-B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Wtf24'o;v 9.6.2光学试验装置
zw<<st Bp 参考文献
0:{W
t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6~dAK3v5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z %}"= 10.1.1光束扫描器
7gX32r$%V 10.1.2扫描方式
M6-uTmN:d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t~#Irz 10.2.1fθ透镜的特性
D0J{pAJ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B)q }]Qn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9SC1A -nF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ruaZ(R[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2AulX1 参考文献
_a&gbSQv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gkNhxzB 11.1概述
+*.*bo 11.1.1变焦原理
g$Tsht(rHD 11.1.2像差控制
u>fs
yn9c 11.1.3最小移动距离
~&:-c v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M^ *~?9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shw?_#?1dy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7(/yyZQnZ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nOC\ =<Nsg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fGxz
\ 参考文献
3]S*p ErY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EWJB/iED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DN^+"_:TB 12.1.1太赫兹简介
&>-'|(m+2 12.1.2太赫兹材料
1c,#`\Iikd 12.1.3太赫兹探测器
/l`zZ>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mxqZj8VuH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V@0T&# 12.2.2像质评价
t__f=QB/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kQI'kL8> 参考文献
$mxG-'x%K >V.?XZ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