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Oe4 l`
=2 )k01K,%#) g66=3c9</6
$3S6{" xy>wA 目录
s|Ls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qp 4.XL 1.1引言
kF.!U/C 1.2像差的非线性
]2(vO0~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S>OfUrt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BP;|V`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3:DJ(Y 参考文献
wLC!vX.S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r7Bv?M^! 2.1成像光学系统
9;2PoW8 2.1.1光学传递函数
V2sWcV? 2.1.2相对畸变
`fh^[Q|4n0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K@17 2.2.1点列图
(oX|lPD<b 2.2.2点扩散函数
{k] 2h4 &h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X).UvPZ/ 参考文献
i)f3\?,,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mbxJS_P 3.1非球面像差
r \H+=2E'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qKt8sxg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E*ybf'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k==2figz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jcHs!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v1<gNb)`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o !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GPL8D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J"QXu M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O%5cMz?eU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B 3|zR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ah|cMRn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0fA42*s;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SY|r'8Z%Q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pxjN\q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Q_(wR"FS 参考文献
6l&m+!i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hl}|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Tb
T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GOxFDB.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KK4>8zGR 参考文献
(q`Jef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DBoe:0~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SjD,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FP<RoA?W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3lH#+@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Je_Hj9#M\d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75i
M_e\ 5.2.1总体设计方案
k1Zu&4C\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 P/ ]o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S+H#^WSt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4Dq4{t)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6-va;G9Fc 5.2.6数值分析
fZ$<'(t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6EgX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nN>D=a"&F 5.3.2阶跃型
光纤 ~J?O ~p`& 5.3.3光纤物镜
uA=6 HpDB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nV 38Mj2U 参考文献
'&Ox,i]t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G}ElQD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u_.V]Rjc 6.1.1红外辐射概述
fHvQ 9*T 6.1.2红外光学材料
UT[nzbG 6.1.3红外探测器
@z"Zj 3ti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IcZ_AIjlk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2!>phE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C0/s/p'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cCr0\Z`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Jpg_$~k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6-^lj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i0/gyK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hRb
k-b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k/AcXU%O+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W~p^AHco`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EA7]o.Nm*{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k<*!H]KSg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 \N.m/5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F>-W\%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y'B
!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toPA@V 6.6.1冷光阑效率
+EG.p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Y?%MPaN: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
L20aN2 参考文献
PN/2EmwtC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_tL+39 u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n?a h 7.1.1日盲紫外
R4!qm0Cd 7.1.2紫外材料
`}k!SqG 7.1.3紫外探测器
G39H@@ *O0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sHM[nF0 7.2.1系统初步优化
GiHJr1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D.oS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pW8pp?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 ?Cxs'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Zm%}AzM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U*2h =]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8"wA8l. 7.3.4几点讨论
c}Jy'F7&f 参考文献
dDW],d}B;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hw_7N)}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0LoA-c<Ay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v3S{dX<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H;*:XLPF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X X{:$f+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Bp^>R`,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d(,-13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OW)8Z60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1i4Xa1P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8v1asFxs.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l"GfDfL9 参考文献
*bn9j>|iv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S
$Z 9.1傅里叶透镜
'Twi
@I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5
W(iU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DBCL+QHA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 5P{* 9.2空间光调制器
WSDNTfpI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f:7Y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F
xFK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M2W%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4ow0}1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a9QaF s"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PG<N\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n$`Nx\ v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LYM(Pz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Zoo9Wy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q,u>`]} 9.6.2光学试验装置
-rH4/Iby 参考文献
fhH* R*4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2:p2u1Q
O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b${Kj3( 10.1.1光束扫描器
pe,c 10.1.2扫描方式
DX$`\PA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I_pA)P*Q(6 10.2.1fθ透镜的特性
Z|8f7@k{|+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BD4.sd+H,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Q2rZMK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 1}-]ctVn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f%u_ 8pV% 参考文献
`R:<(: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W:rzfO.`Z 11.1概述
NPB':r-8 11.1.1变焦原理
zztW7MG2lQ 11.1.2像差控制
"a,Tc2xk 11.1.3最小移动距离
B]*&lRR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5I&^n0h|&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Q&QR{?PMD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8b]*2D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ni%^w(J3Q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xY8 5} 参考文献
T7W+K7kbI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erDP8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X]ufZ7 12.1.1太赫兹简介
FswFY7
8 12.1.2太赫兹材料
"9WP^[ 12.1.3太赫兹探测器
x<ENN>mW1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5|EA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YRYrR|I 12.2.2像质评价
[dzb{M6_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P>'fat-p 参考文献
]iz5VI@ (|6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