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证实巴基球分子可吸收特殊波长光

发布:cyqdesign 2015-07-22 20:32 阅读:1316
近日,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瑞士科学家破解了一个困扰天文学家们数百年的谜团,他们首次证实,在太空中恒星间游荡的巴基球是造成宇宙之光拥有独特属性的“元凶”。 D`Cy]j  
Ub,5~I+`  
1919年,美国加州大学利克天文台研究生玛丽·李-黑格尔发现,从某些恒星释放出的一种特殊波长的光非常暗淡,而这似乎与恒星本身无关。科学家将其归咎于星际气体内的某种被认为吸收了此种波长的光的分子,由其导致的暗吸收线被称为“弥散星际带(DIB)”,迄今科学家已观察到大约400条DIB。 >='y+ 68  
]|xfKDu  
尘埃颗粒、碳链等都曾被看成是导致DIB的“元凶”,但最终都被证明是“替罪羊”。 ym_w09   
>g>L>{  
1985年,科学家发现学名碳60(C60)的巴基球,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同素异形体,呈现类似微型足球的笼状结构。2010年,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首次确认太空中存在巴基球。 9ZD>_a  
;i 'mma_!  
其实,早在1993年,研究负责人、瑞士巴塞尔大学化学家约翰·梅尔的团队就对包裹在化学惰性冰冻固体内的巴基球吸收的光波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验发现其与DIB匹配。但无人知道气态巴基球在太空环境下会有何“举动”,因此没人宣称这是富有决定性的匹配。 kTW[)  
Jkx_5kk/\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以及极端真空的类太空环境中,分析了被气态巴基球吸收的光,结果与1994年观察到的DIB非常吻合,表明巴基球是造成DIB现象的“幕后真凶”。 r!N> FE  
YigDrW  
最新研究证明了太空中巴基球的数量或许远比以前认为的多,还表明巴基球能保持数百万年不变,并穿越星际间的广袤距离。这样巨大的气相分子可能随处可见,遍及星系的星际介质中。 nk*T x  
n8+_Uww  
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天文学家本·麦考尔提醒,还需进行更多与DIB有关的天文学测量,才能证明梅尔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