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评选出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月1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晓。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1次,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研制出新一代模仿人脑计算机芯片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8月7日宣布,模仿人脑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研制出新一代计算机芯片“真北”,可能给计算机行业带来革命。相关论 文刊登在《科学》杂志上。据介绍,“真北”包含54亿个晶体管,按此衡量是IBM制造的最大芯片。根据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结构,“真北”模 拟了100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神经突触,具有4096个处理核。这些处理核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与传统芯片总是在运行不同,“真北”只在需 要时运行,使所消耗能量和运行环境温度大为降低。它运行期间功率仅为70毫瓦,其运算能力可折合为每瓦功率下每秒460亿次。 2.“菲莱”成功登陆彗星 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1月12日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菲 莱”成功着陆令欧航局专家兴奋不已。“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同样在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等待登陆结果的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 福尔克尔?布菲耶表示,“菲莱”成功着陆具有划时代意义。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经过10年追赶,终于在2014年8月 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科学家希望通过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3.确认117号元素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 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 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该成果发表在《物理学 评论通讯》上。 4.基因疗法首次降伏HIV 或可促“功能性治愈”艾滋病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一种名为锌指核酸酶(ZFN)的酶瞄准并破坏了12名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基因,从而增强了他们抵抗病毒的能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 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从12名HIV感染者体内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并对该细胞的CCR5基因进行改 造,让HIV无法通过其合成的CCR5蛋白质受体进入这些细胞。这项研究表明,可以安全有效地改造HIV感染者自身的T细胞,模拟针对HIV的抵抗性,这 些细胞注回感染者体内后会维持一段时间,即使不服药也能将HIV拒之门外。改造T细胞是免于终身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促使“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关键。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John Rossi说:“这是HIV基因疗法的第一个重大进步。 ” 5.用激光束从太空传回高清视频 太空的宽带时代就要到来了吗?美国航天局6月6日宣布,该机构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成功完成一种可能根本性改变未 来太空通信的技术演示。这一通信试验名为“激光通信科学光学载荷”(OPALS)。据美国航天局发布的消息,在5日进行的技术演示中,一段时长37秒、名 为“你好,世界!”的高清视频,只用了3.5秒就成功传回,相当于传输速率达到每秒50兆,而传统技术下载需要至少10分钟。据介绍,OPALS利用极为 细小的激光束传输数据,速率可比现有基于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提高10倍到1000倍。“这就好比从拨号上网升级到了宽带上网。”负责这一项目的工程师波格 丹?瓦伊德说。 6.“猎户座”载人飞船成功首飞 12月5日,全世界最大型的火箭第一次将新型的“猎户座”载人飞船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作为航天飞机的替代产品,此次飞行并没 有将宇航员送上天,在环绕地球运行两圈即进行约4个半小时的飞行后,在3个主降落伞的拖曳下,“猎户座”平稳落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以西的太平洋海域。 等待在那里的美国海军帮助回收飞船。此次试飞的最大高度达到距离地面5800公里,是国际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的15倍。“猎户座”的成功降落标志着人类第 一艘以深空探索为目标的载人飞船首次试飞取得成功。美国航天局称,这是火星探索之旅的重大里程碑,“猎户座”有能力超越以往任何的美国宇宙飞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