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0?4^.N n3 0,D9\ Ebd ?$8 ,j+&I {*]=qSz 平装:593页
#.G>SeTn2}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B8#f^}8 定价:59元
q&Ua(I
优惠价格:41.3元
BKjPmrZ| &B5Rzz-' cF<DUr)Ve WZO
0u 目录
>, Swk3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o _,$`nEJ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ABYW1K=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N@`9 ~JS 1.1.1光波
LF,c-Cv!jL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doy@0M 1.1.3波面
nh.v?| 1.1.4光线
Z YO/'YW 1.1.5光束
V9 t:JY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h^,YYoA$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g'T0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5>k~yaju/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Z.Y8 z#[xg 1.2.4折射率
sVl:EVv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kuBjj2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Fe>#}-`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 dxyBDK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D
`3yv
R 1.3费马原理
oTa+E'q 1.4马吕斯定律
`];[T=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ha'm`LiX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XXdMp poR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Cr\/<zy1-e 习题1
X/D9%[{& 思考题1
JG+o~tQC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8g\pPQ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k`zK 2.1.1符号规则
j:<T<8.o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sN/Xofh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8i
'jkyInT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3mn-dKe((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8{^GC(W{]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46JP1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7{wa]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VTkT4C@I;Y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BP><G^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f-pLF+x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N@
tb^M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ip?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no=A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E*]L]vR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fO|u(e
习题2
]o[HH_`s@ 思考题2
9K_HcLO%y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C
5!6k1TcE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ieAY-<"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
I~XwP& 3.2.1主面和主点
lcLxqnv 3.2.2焦点和焦面
9GOyVKUv 3.2.3焦距
_E-GHj>k
z 3.2.4节点、节面
W|
eG}`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4h@of'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n]Knfi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rMx_ <tX X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C8SNSeg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O$ oN1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ITOGD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Qx#)c%v\\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G4]``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6!V* :.(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2 z l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X*;p;N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RozsRt;i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S<~(Ujyw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SNtJi$;v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QpZhxp 3.8透镜
?Io2lFvI@Y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pEP.^[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z dti'2{4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U%olH >1K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1uI >[aN 3.9.1正切计算法
Y`Rf E 3.9.2截距计算法
>l[N]CQ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hhG^O_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l#:Q V: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q3:'
69 习题3
+d15a%^` 思考题3
g==^ioS}*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L*38T\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3sNq3I 4.1.1折射矩阵
D~,R@7 4.1.2传递矩阵
ld6@&34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1 ErYob.p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y2>]gX5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pK) 习题4
w,$1 7+]3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8hY)r~!b'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X(fJ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LI)6;Yc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gr7_oJ:R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E{B<}n|}& 5.2折射棱镜
^6n]@4P 5.3楔镜
Sy55w={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q fe#k F9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r~t7Z+PXF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R&p5 3n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aV.<<OS 5.5反射棱镜
bf+2c6_BN0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3. 8i%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XQPJ(.G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w5Z3e^g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jTIn@Q 5.5.5棱镜的偏差
wOP}SMn 5.6光学铰链
5{[0Clb)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l+,rc*-j0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Ba'k6b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v]>(Ps )R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aap/sYp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h 习题5
xcA`W|M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fQh!1 R 6.1 眼睛
C0wq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Vc9||k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4a~_hkY]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MaM7u:kD#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nK08Kj-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B'yrXa|P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u&g2Y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g=wnly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tpGEZ\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ijfT!W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z0m0nI\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2Qy&V/E ?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RY&~{yl$"1 习题6
a>6p])Wh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QQJcvaQ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M*Xzr .6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Bb6_['y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B~%TEvMh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W\Fa2}%av 7.3.2渐晕
}N NyUwFa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I`7[0jA~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P_}$|zj7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Zx6BK=4G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3mWN?fC 7.5.1物方远心光路
9S}PCAA; 7.5.2像方远心光路
\W4SZR%u 7.6场镜
/>$kDe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U,cj>K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YAD9'h]d\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b.F2m(e2 习题7
iPao54Z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i'3\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0I ! n@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z
'j%.Dd8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Rh39x-`Z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0>vm&W<?) 8.1.3发光强度
$%/Zm*H 8.1.4(光)照度
C M(g4fh 8.1.5光出射度
~dv
C$ 8.1.6(光)亮度
aDs[\'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cPi>?R: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kC)dia{$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 E5ax~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KY^;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u\2M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qzq>C"z\Y$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B[4F 8.4像平面的照度
y<Z8+/f`f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ua]h8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K-K+%U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IgTmXxxj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NWFZ:h@v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kdJxxUox 习题8
:wMZ&xERDZ 第9章色度学基础
3+IS7ATn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FoeDe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
L]xar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fZgZ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O*CKyW_$t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3?C$Tl2G8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itvu :pl%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v6]lH9c{,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dz?:)5>I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7p|Pv;wp|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
光源 nfd^'}$]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kIQMIL0+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o|*,<5t 第10章
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GZ9XG">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o)w'w34FCT 10.1.1棱镜转像系统
=*t)@bn 10.1.2透镜转像系统
Dp>/lkk.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7J:#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T 6<'a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U4%P0}q/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7z`)1^M 10.3.1外调焦系统
RE*;nSVFt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V_h, UYN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QCVsX>~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8g$pfHt|e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T,ST3{*k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Nq-qks.& 10.5.1分辨率α
/1Ndir^c 10.5.2视放大率г
k: D<Q 10.5.3视场角2ω
0&zp9(G5 10.5.4出瞳直径D′
-K PbA`j+ 10.5.5出瞳距离lZ′
,9=5.+AJ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wTqgH@rGtR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F@[l&`7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64Q{YuI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ONg_3vD{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TtlZum\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L -<!,CASW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j&u{a[Y/}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IfLoKS'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
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7iT#dpF/A 第11章显微镜
bvi
Y.G3 11.1概述
\vsfY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bt"*@NJ$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5!-'~W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Dhv ^}m@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0"LJ{:plz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L~=h?C<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x&T8o/a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k,OP*M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x.DVp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K8daSvc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274F+X 11.4.1显微物镜
OjFB_
N 11.4.2显微目镜
H+6+I53 11.5显微镜的
照明系统(米)
/5pVzv+rm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Onz@A"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ZuH@qq\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t46TV'G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S8 .1%sw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7a\at)q/y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gd#+N]C_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AQ*T`Dq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RR
|Z,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gLy1*k4 12.3.1照相机的分类
N"L@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ri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
参数及特点
e#BxlC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9#cPEbb~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m - ]E| 12.6微显示投影机(★)
%OE
(?~dq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h6`v%7H?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wkc)2z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 &tmdE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fQtQ%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j2^Vz{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N9.e:-] 13.2.2单模光纤
/fgy 07T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yI$KBx/]n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k}18
~cWM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3#)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7E&IK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fkk&pu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3q Z0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 Zi'L48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VYG o;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Smg z}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kwUjC?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uP,w#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W<Ri(g-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r?7tI0 14.1.3垂轴几何像差
|pgrR7G'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tK7v&[cI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yVfF
*nG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FIu|eW+<l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J~5k,7jX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5LaF'>1yY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jnA? Ge: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NWue;u^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a8%j+j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lq}m0}9<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suY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6v?tZ&,
G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6TLT-B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FQ_a=v 15.2ZEMAX评价函数
tZ>'tE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Fe1^9ja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6b`1o!7 15.2.3默认评价函数
TdeHs{|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WU\Bs2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l3N '@GO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lK Ry4~O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Ah NYK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HC!5AJ&+}v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z_[Ih 15.4.3显微物镜设计
,8[R0wsBaz 15.4.4目镜设计
+OaBA>Jh9 15.4.5变焦物镜设计
c8h71C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