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Lem|zo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
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t+aE*Q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l j %k/u "v+%F +IM6 GeH 市场价:¥60.00
$ItPUYi";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q;<Q-jr&O 0E`6g6xMS *oru;=D@8 第一章 绪论
tVHQ$jJY% 1.1 引言
@l?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xAlp;8m5 1.3 存在的问题
sx][X itR+ 1.4 展望
1A{iUddR 参考文献
8_uh2`+Bvb ixJwv\6Y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7J$Yd976 2.1 基础光物理
oT^r 2.1.1 基态与激发态
KDYyLkI dr 2.1.2 吸收与发射
6'JP%~QlS 2.1.3 荧光与磷光
2"B3Q:0he|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Ek=0;Cr 2.1.5 电荷转移
6EkD(w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
电子转移
Op
;){JT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
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Eq'oy~.oV 2.2.1 引言
f/e2td*A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Som_vKO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q^+Z>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l&m'?.gf 2.2.5 有机发光
二极管中的激子
?r}!d2:dX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zNQ|G1o 参考文献
+( V+XT (1}"I
RX.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0:k ~lz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oZ]! 3.1.1 单层器件
fSzX /r 3.1.2 双层器件
O:(%m 3.1.3 三层器件
z,/y2H2 3.1.4 多层器件
dIDs~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eO=!(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Xw1~ 3.2 器件的制备
Nx"v|"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O7\)C]A 3.2.2 高分子成膜
^p!bteA> 3.3 器件的
封装 a3oSSkT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pDI
\]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IXmO1*o@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X5eTj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yj-^u\R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g@7j<UY 3.4 器件的重要
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N0G-/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QprzlxB 3.4.2 亮度及其测量
YP vg(T 3.4.3 色度及其测量
LYX\# 3.4.4 电流电压( I-V )
曲线及其测量
G.c@4Wz+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bNO/CD4 3.4.6 发射
光谱及其测量
[/I1%6;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Gg9NG`e6I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KN@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Ig6>+Mw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jZ>'q/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J#y?^Qm$)< 3.5.4 提高光的输出
^NTOZ0x~#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a4M`Bk;mb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MG. I[h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W;IW$ 3.6.3 界面效应
$0K%H 3.6.4 载流子的输运
D;Jb'Be 参考文献
g1`/xJz| #Rdq^TGMi;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N:@C%
UW} 4.1 空穴注入材料
#UH7z 4u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3@WF2a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d/ OIc){tD 4.2 空穴传输材料
;DKwv}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hbPJM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gaJIc^O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cuP5cL/Y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U;:,$]+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HSOdqjR* 4.2.6 咔唑类化合物
0|:Ic,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oa?eK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c#e_Fs 4.3 电子传输材料
W+~ w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9UF
Pij"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41TB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P#&e>)v{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 &HZvU&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FBcF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y6o^ Knl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RfwTqw4@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gCHwu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TUEEwDK- 4.4 空穴阻挡材料
%6"b<
MAO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5 b[:B~J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V|.aud=7z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v|Tg % 4.6 小结
GfU+'k;9 参考文献
5@Q4[+5&_ %f&(U/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xO5L}Io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zHB{I(q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DB8v6l\A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As (C8C<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H9w*U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9kP!O_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C<fNIc~. 5.2.1 香豆素染料
K.R2)o`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c\s%Gzrh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64\Z OG\,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tb0XXEE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n a2"Sy=Yi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C)z[Blt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5&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wnQMKR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ojVpw4y.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0mj=\ j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gqD`1/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gH\r# wy|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9rao&\eH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s#z@F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MQY1he2M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Bd O$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G 5.4.7 小结
+ZE&]BO{ 参考文献
$hSu~}g 9'toj%XQ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u.V8%8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g@Ni!U"_c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c/]F#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YF>t {|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6b#I$-J-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faO8
&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HB`pK'gz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c(#`z!FB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aNiO85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d%<yMf@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6>=>Yj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4nl>&AV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g=Qga09 6.6.5 芴的
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IiT8B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M2@q{RiS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vMH
AZd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Ix"c<1I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K%=n \Y 参考文献
l IFt/ <Z m ,q}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uAvs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U2 }U;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ZyHt HAK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ImV54h'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H,cwSE+% 7.2.3 含有铂碳氮键和铂氧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
Ar<OP'C 7.2.4 含二亚胺类的铂配合物
K%pmE?%,8 7.2.5 含芳基ˉ2,2′ˉ联吡啶三齿配体σˉ炔基的铂配合物
qz0v1057# 7.3 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897Z|$VB 7.3.1 绿色磷光材料2ˉ苯基吡啶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0X0D8H(7Q 7.3.2 含有吡啶衍生物或苯并含氮五元杂环配体和辅助配体βˉ双酮的三元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x{Q 7.3.3 基于吡嗪或喹啉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4{vd6T}V! 7.3.4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1)C&: 7.4 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p>VXBj! 7.4.1 基于联吡啶或邻菲罗林及其衍生物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f74 " 7.4.2 基于吡啶吡唑基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Y#R]gf1 7.5 铼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7@lXN8_f 7.6 铜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N9n1s2;o 7.7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H~ZSw7!M8 7.7.1 多发射层白光器件
\OU+Kl< 7.7.2 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N6J$z\
P 7.7.3 单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4]B3C\
v 7.7.4 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
5pok%g
7.7.5 基于溶液处理的聚合物白光器件
H*\[:tPa 7.7.6 其他白光器件结构
i52R,hz 7.7.7 白光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UQ{'JW?K 参考文献
"T&uS1+=c @qC:% |> 第八章 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0wkLM-lN 8.1 引言
N/%#GfXx 8.1.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z;/'OJ[. 8.1.2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及荧光的产生
.u*].As= 8.1.3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及其应用
r\
%O$zu 8.1.4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特点
x>J3tp$2 8.2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yZ N
"r 8.2.1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T8441qo{> 8.2.2 提高铕配合物电致发光的途径
@}?D<O8#"# 8.3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V^{!d} 8.3.1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6n \532@ 8.3.2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e9uSF:9C 8.4 钐、镝和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h4m<\^U 8.4.1 钐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dI!/:x 8.4.2 镝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Qwa"AY5pW 8.4.3 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od}x7RI%m 8.5 稀土元素在红外区的发光——钕、镨、铒、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V[I<9xaE 8.5.1 钕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d>`(.qvxR 8.5.2 镨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UmKrYo 8.5.3 铒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Q*C4
q` 8.5.4 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1'468 8.6 配体发光的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钇、镧、钆、镥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az`?`i7 8.6.1 钇、镧、钆、镥的光致发光
"?{yVu~9 8.6.2 3个镥的三元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的比较
PbPP1G') 参考文献
668bJ.M\O 结构式索引
nwo!A3w: ……
f`,Hr?H \!QF9dP4 市场价:¥60.00
z=p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NACY;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