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K$:r4/[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
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gcX5Q^`a=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U,oD44 :jZ*,d%1={ #rh0r` 市场价:¥60.00
zd?bHcW/h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c80
}1 Rg%R/p)C D
/,|pC 第一章 绪论
L@C >-F|p 1.1 引言
N5:D8oWWXR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K~7'@\2
? 1.3 存在的问题
1gF*Mf_7 1.4 展望
y&n1 Nj]^ 参考文献
=_#ye}E d[~au=b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0|],d?-h 2.1 基础光物理
+9<,3IJe6 2.1.1 基态与激发态
|usnY 2.1.2 吸收与发射
I>N-95 2.1.3 荧光与磷光
[,\'V0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t:?<0yfp& 2.1.5 电荷转移
RM?_15m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
电子转移
5pNvzw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
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Up]VU9z 2.2.1 引言
oN1!>S9m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uV0Oj9: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vn0|7W4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YG)NO 2.2.5 有机发光
二极管中的激子
w3>Y7vxiz`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asm[-IB2u 参考文献
UiGUaBmF* htdn$kqG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rr<D\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RrC~7~ 3.1.1 单层器件
?X8K$g 3.1.2 双层器件
M]8eW 3.1.3 三层器件
Q%gY.n{= 3.1.4 多层器件
hEdo,gF*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B}TInI%H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5g)3St 3.2 器件的制备
[)b/uR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K4X:|Om" 3.2.2 高分子成膜
t<KEx^gb 3.3 器件的
封装 D7Rbho<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2i4Dal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Sgjr4axu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D_,_.C~O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N#2nH1C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S7\|/h:4 3.4 器件的重要
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tZJ
9}\r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1*x5/b 3.4.2 亮度及其测量
*;\
K5 3.4.3 色度及其测量
X*p:&=o 3.4.4 电流电压( I-V )
曲线及其测量
sKE*AGFLd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eAenkUBz6, 3.4.6 发射
光谱及其测量
cwDD(j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V,"AG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FZ}C;yUPD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fU/9jTa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R- ?0k: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J^<j=a|D 3.5.4 提高光的输出
;4O;74`Zh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Z"+rg9/p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OF;>u*: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W4] 0qp`\ 3.6.3 界面效应
Y
GcY2p< 3.6.4 载流子的输运
Ff1M~MhG 参考文献
cbg3bi :,J86#S)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T_;G))q' 4.1 空穴注入材料
.q;RNCUt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n(F<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A=2nj 4.2 空穴传输材料
|[n|=ORI'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Tl0+Bq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OM"T)4z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O-%kl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iM-hWhU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f9]Nj 4.2.6 咔唑类化合物
dT0z^SG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94>7-d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fb S. 4.3 电子传输材料
YJtOdgG|q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G%x,t-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oqm{<g?2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b ffml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8aM%
9OU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mrBhvp""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EXM/>PG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oY#XWe8Om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w]}cB+C+l#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OG<]`!" 4.4 空穴阻挡材料
C(Bar#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3By>t!~Q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B++V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fqp7a1qQl 4.6 小结
vXWESy 参考文献
K|' ]Hje\ 0O9
Lg}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AXv3jH,HF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C*";8Q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ki/Lf4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N`mC_)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9$w)_RX9W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T="Ml&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xVmUmftD 5.2.1 香豆素染料
'2B0D|r"a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sT8kVN|Uv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bqf?3W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r?{LQWP>e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a*ixs'MJ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zWQ[^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T#FUI1p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AT8,9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G}OrpPP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qrf: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u=N;P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HrcnyQ`Q0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VzQ1B>k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L?5t<`#lw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fwGz00C/U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cN(QTbyl6Q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fGYJ37 5.4.7 小结
X!'Xx8 参考文献
!{- 3:N7 6I'VXdeN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mi3q1npb7[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D}=i
tu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FP
cvkXQD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2yg'?tpj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fN/KXdAy&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Sth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A1 _dy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k$mX81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0R{R=r]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o`]FH_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G5@@m-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_34YH5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9M+fi 6.6.5 芴的
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6#-; ,2i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EG=>F1&M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4O`%9=M&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M%LwC/h:,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w4/)r-Z4I 参考文献
%Y[/Ucdm , 0ja_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WRXE&j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gI$`d?[0{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3S/"ZE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U*l>8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U/lra&P 7.2.3 含有铂碳氮键和铂氧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
u+I3VK_) 7.2.4 含二亚胺类的铂配合物
eJdQ7g[> 7.2.5 含芳基ˉ2,2′ˉ联吡啶三齿配体σˉ炔基的铂配合物
^OsUWhkV 7.3 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6?}gc_ 7.3.1 绿色磷光材料2ˉ苯基吡啶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aPMM:RP` 7.3.2 含有吡啶衍生物或苯并含氮五元杂环配体和辅助配体βˉ双酮的三元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5q*~h4=r7 7.3.3 基于吡嗪或喹啉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eesLTyD2_ 7.3.4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yL,B\YCf8 7.4 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p5w g+K 7.4.1 基于联吡啶或邻菲罗林及其衍生物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NL3WJ 7.4.2 基于吡啶吡唑基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Qg 7.5 铼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UYLI>XSd 7.6 铜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1-J<<J
q 7.7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WWzns[$f 7.7.1 多发射层白光器件
2o}FB\4^i 7.7.2 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0RXirk 7.7.3 单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8hV:bz" 7.7.4 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
6!m#_z8qG3 7.7.5 基于溶液处理的聚合物白光器件
Jk{2!uP 7.7.6 其他白光器件结构
.;Yei6H 7.7.7 白光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09i[2n;O 参考文献
?Cl"jcQ* msJn;(Pn 第八章 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bm|8Jbsb& 8.1 引言
wN.Jyb 8.1.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9Ni[8&Fg0 8.1.2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及荧光的产生
&WS%sE{p_ 8.1.3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及其应用
< duM8 8.1.4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特点
9a,CiH%@ 8.2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ywBo9|%T 8.2.1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fQ) ;+ 8.2.2 提高铕配合物电致发光的途径
yFv3>\ 8.3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f|6=x4 8.3.1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KwtvUN{ 8.3.2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bg#pG!x Q 8.4 钐、镝和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2? 8.4.1 钐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h# B 8.4.2 镝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hfY:W`Dz 8.4.3 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Y[b
QuA=) 8.5 稀土元素在红外区的发光——钕、镨、铒、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Ml
^Tb# 8.5.1 钕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3e+D 8.5.2 镨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R'U(]&e.j 8.5.3 铒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4,8 =[ 8.5.4 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XS` 8.6 配体发光的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钇、镧、钆、镥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g Q^]/X 8.6.1 钇、镧、钆、镥的光致发光
^|z>NV5> 8.6.2 3个镥的三元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的比较
T!r7RS 参考文献
C\K-- 结构式索引
X[}%iEWzT ……
CQHlSV W
C5?M/xj 市场价:¥60.00
4G2V{(@QiZ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hh8\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