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作者:黄春辉,李富友,黄维)

发布:cyqdesign 2010-01-26 12:49 阅读:4788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pyZ^/}P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R)C4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B@inH]wq  
rq["O/2  
%C0O?q  
市场价:¥60.00 A>%UYA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PW}sN6ppG  
R+VLoz*J6  
|#:dC #  
第一章 绪论 }lUpC}aq_  
1.1 引言 U4l*;od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wx%nTf/Oa  
1.3 存在的问题 a {$k<@Ww  
1.4 展望 ?En| _E_C  
参考文献 _JJKbi  
I= h4s(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m2q;^o:J  
2.1 基础光物理 :8Ts'OGwI  
2.1.1 基态与激发态 3p 1EScH  
2.1.2 吸收与发射 yX.5Y|A<  
2.1.3 荧光与磷光 KR+BuL+L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W\4UX3dK  
2.1.5 电荷转移 ciGpluQF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电子转移 j)tC r Py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WQd  
2.2.1 引言 x #X#V\w=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5Jhbf2-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mf7>M`p]@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UK~B[=b9  
2.2.5 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 2VV[*QI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mB^I @oZ*  
参考文献 xngeV_xc2  
jQxPOl$-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n:*_uc^C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2 ]DCF  
3.1.1 单层器件 k99gjL`  
3.1.2 双层器件 f05"3L:  
3.1.3 三层器件  [ }p  
3.1.4 多层器件 <nw <v9Z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nY).lSH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BbXU| QtY  
3.2 器件的制备 t(j_eq}J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esh$*)1  
3.2.2 高分子成膜 cZaF f?]k  
3.3 器件的封装 j(Fa=pi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49xp2{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J}) $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i t+D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MK-a $~<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Dm|gSv8d,  
3.4 器件的重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W$JY M3!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Rt+LN0qB0  
3.4.2 亮度及其测量 MtZt8s  
3.4.3 色度及其测量 FylWbQU9  
3.4.4 电流电压( I-V )曲线及其测量 rV8(ia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d}W;&c  
3.4.6 发射光谱及其测量 Ynv9&P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0)A=+zSS1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Pq(b~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BGB,Gb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ov\Ct%]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xZ^ywa_  
3.5.4 提高光的输出 7XUhJN3n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Y)'!'J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F3r S6_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pDp>-vI%  
3.6.3 界面效应 s~'9Hv9  
3.6.4 载流子的输运 8s QQK.N(  
参考文献 DapQ}2'_  
a<f;\$h]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q$MHCq;  
4.1 空穴注入材料 ,]f),;=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Qe2m8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CHPL>'NJzc  
4.2 空穴传输材料 &[NVP&9&U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y!S^xS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C@ FxB[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N|[|$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_MP'0QP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W=~id"XtJ  
4.2.6 咔唑类化合物 Xf6fH O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1T!cc%ah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lxm*;?j`W  
4.3 电子传输材料 *]FgfttES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x:m;z/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l<$rqz3D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lrCm9Oy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EP@.(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b"= KQ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g=^,G}y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GcV0&|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5xhM0 (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cLH*@  
4.4 空穴阻挡材料 HHZ`%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yXkt:O,i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Ns[Y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jjUU  
4.6 小结 2v4W6R  
参考文献 >A<Df  
en%J!<&W{K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W(^6p!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B`#*o<eb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w:v=se"U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8.-(-/;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u}'}jC1X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ovoRI^6`}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KyjyjfIwH  
5.2.1 香豆素染料 D'<$ g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hzq5![/sV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oooS s&t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RJ@\W=aZ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Bm&i.r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 y`i@S}J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0 k9<&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S"Kq^DN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MxpH+spI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2QYxY9s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G0Hs,B@5?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fgmSgG"b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GB =bG%Tb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ctHEEFWm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Ik Qe~;Y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F5U|9<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j.qZ8  
5.4.7 小结 l#$TYJi  
参考文献 7E\g &R.  
Y& 5.9 s@'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V'I T1~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f3 vF"O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7\H41%\pp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x<=H8{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G,|KL" H6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c!/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0m A(:"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kci=2q_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R$d7\nBG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yr{^Pek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V^sc1ak1Q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u<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9`Vc  
6.6.5 芴的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oj@g2H5P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x*q35K^PE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d}+W"j;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l!@ 1u^v2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NzlAC  
参考文献 #&BS ?@  
$r15gfne>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 EXJ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YPEnNt+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K;np-q{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ix*muVBj.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FN\GE\H  
7.2.3 含有铂碳氮键和铂氧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 'RLOV  
7.2.4 含二亚胺类的铂配合物 ArXl=s';s4  
7.2.5 含芳基ˉ2,2′ˉ联吡啶三齿配体σˉ炔基的铂配合物 ^P$7A]!  
7.3 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x?R6K  
7.3.1 绿色磷光材料2ˉ苯基吡啶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Ep ">v>"  
7.3.2 含有吡啶衍生物或苯并含氮五元杂环配体和辅助配体βˉ双酮的三元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VK$.*,  
7.3.3 基于吡嗪或喹啉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Qxq-Mpx{  
7.3.4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79qq  
7.4 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C}Qt "-%  
7.4.1 基于联吡啶或邻菲罗林及其衍生物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fp;a5||5  
7.4.2 基于吡啶吡唑基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6fGK (r  
7.5 铼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PGX+p+wB  
7.6 铜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2f..sNz  
7.7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P%)b+H{$h  
7.7.1 多发射层白光器件 F,pCR7o>  
7.7.2 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c0[k T  
7.7.3 单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gB9DoK  
7.7.4 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 E474l  
7.7.5 基于溶液处理的聚合物白光器件 % wL,v.}  
7.7.6 其他白光器件结构 &t_h'JX&  
7.7.7 白光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GYoseqZM  
参考文献 KY+]RxX  
&yLc1#H  
第八章 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U@| J}a  
8.1 引言 }\Z5{OA  
8.1.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RIjM(P  
8.1.2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及荧光的产生 4bI*jEc\[  
8.1.3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及其应用 :hP58 }Q$  
8.1.4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特点 I?M@5u  
8.2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oEIqA  
8.2.1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E}$V2ha0zu  
8.2.2 提高铕配合物电致发光的途径 PEzia}m  
8.3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CQ>]jQ,2  
8.3.1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38wq (  
8.3.2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4z0L ke  
8.4 钐、镝和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kqf8=y  
8.4.1 钐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L8;VSI  
8.4.2 镝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f_'"KF[%  
8.4.3 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M\q0>HoJ  
8.5 稀土元素在红外区的发光——钕、镨、铒、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6b#~;  
8.5.1 钕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Tkp  
8.5.2 镨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PL@7 KD Q  
8.5.3 铒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4Py3I9  
8.5.4 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F*\4l;NJ  
8.6 配体发光的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钇、镧、钆、镥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Fzb8Yo  
8.6.1 钇、镧、钆、镥的光致发光 PbN3;c3  
8.6.2 3个镥的三元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的比较 0BDS_Rx  
参考文献 `^e*T'UPl  
结构式索引 m1y `v"  
…… mu>] 9ZW  
`oXg<tivU  
市场价:¥60.00 iAHZ0Du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5L3{w+V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