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作为一本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专著,内容包括技术介绍、基础知识、小分子材料、器件与面板制程。其中材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输运,荧光RGB、Y&W,
电子输运、注入与阴极等。器件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结构、
光电、物理、发光机制、被动与主动
驱动、功率管理等。此外,还讨论了0LED的寿命、老化机制及解决办法等。
Dl/_jM
M !OI :v 市场价:¥38.00
Gb\7W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kwD$%*0
AjANuyUaP 第1章 有机发光
二极管显示技术简介
FZmYv%J 1.1 前言
uf)W?`e~ 1.2 应用与发展
ddHIP`wb 1.3 厂商概况
Nmsb 参考文献
1y"37;x 第2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
+;[`fSi 2.1 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进程
v981nJ>w, 2.2 有机材料的特性
|_2ANWHz 2.2.1 吸收和放射
xD?{Hw>QT# 2.2.2 电荷在有机分子问的传递
.Um%6a- 2.2.3 有机分子的能态
-{b1& 2.2.4 有机分子的能态与电极界面的能态关系
d8RpL{9\7 2.3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
原理 v
V^ GIWK 2.3.1 器件电流的限制
3Yj}ra} 2.3.2 器件的结构
X0Oq lAw 2.4 光电特性与测量
Sc~kO4 2.4.1 发光效率
|f?C*t', 2.4.2 发光颜色
JN KZ'9 参考文献
kyo ,yD 第3章 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dju&Ku
3.1 阴极材料
NxX1_d 3.1.1 常用金属材料
/l$noaskX 3.1.2 金属合金
xf]4!zE 3.2 阳极材料
-X}R(.}x 3.2.1 导电氧化物
]VYl Eqe 3.2.2 阳极的表面处理
ToJru 3.3 空穴注入材料
I3x}F$^ 3.4 空穴输运材料
$^0YK|F 3.5 电子注入层材料
_gGy(` 3.5.1 碱金属化合物
d|NNIf 3.5.2 电子注入机制
N8{>M, 3.5.3 n型掺杂层
}b^lg&$( 3.6 电子输运材料/空穴阻隔材料
BVNh>^W5B 3.6.1 唑衍生物和其树状物
anwn!Eqk" 3.6.2 金属螯合物
|B`tRq 3.6.3 其他唑化合物
%ej"ZeM 3.6.4 喹啉衍生物
|}|;OG 3.6.5 喔啉衍生物
5#F+-9r 3.6.6 二氮蒽衍生物
Q8~pIv 3.6.7 二氮菲衍生物
NR[mzJv 3.6.8 含硅的杂环化合物
LGMFv 3.6.9 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
mDmWTq\ 3.6.10 其他有潜力的ETMs
&sRJ'oc 3.7 载流子迁移率
l&A` 参考文献
mHMej@ 第4章 荧光发光材料
09?<K)_G 4.1 前言
3U`.:w` 4.2 红光材料
rh
l5r"% 4.2.1 DCJTB相关的红包掺杂物
IyuT=A~Ki 4.2.2 多掺杂物
系统 m #eD v* 4.2.3 双主发光体掺杂系统
e4b~s 4.2.4 非掺杂型红光荧光材料
e](=)h| 4.2.5 具有独特器件性质的红光荧光材料
FS}z_G|4] 4.3 绿光材料
yW&iUh=0 4.3.1 香豆素衍牛物
uSQ*/h-<)0 4.3.2 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绿光掺杂物
eBV{B70k 4.3.3 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Y"jDZG? 4.3.4 1H-pyrazolo[3,4-b]quinoxaline类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bn@T- 4.3.5 其他类型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o.w#cl 4.3.6 绿光荧光掺杂物最新信息
;hvXFU 4.4 蓝光材料
31C]TdJ 4.4.1 蓝光主发光材料
ZkJM?Fzq 4.4.2 天蓝光掺杂物
V"ZbKV+[ 4.4.3 深蓝光掺杂物
bsry([N>w 4.4.4 深蓝光器件的改善
&B4U) 4.5 黄光材料
z Y|g#V- 4.6 白光材料
<X |h* 参考文献
>cNXB7]E> 第5章 磷光发光材料
\PONaRK|[z 5.1 三重态磷光
u3:Q t2^S 5.1.1 发光原理
k#(cZ 5.1.2 电致发磷光发光机制
YM|S< 5.2 主发光体材料
#0D.37R+k 5.3 红色磷光掺杂材料
}(K6 YL 5.4 绿色磷光掺杂材料
N96BWgT 5.5 蓝色磷光掺杂材料
j#f&!&G5<& 5.6 树状物磷光发光体
,no:6 5.7 空穴/激子阻隔层材料
=R.9"7~2x 5.8 磷光器件的稳定性
VWv0\:,G 参考文献
(<X dj^v 第6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
eLny-.i,7 6.1 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的
参数 2&fwr>!$ 6.2 增进载流子平衡的方法
tl5IwrF6; 6.2.1 提高电子注入效率
e;5Lv9?C8 6.2.2 良好的电子输运材料
;NeP&)Td 6.2.3 元件结构的改善
syf"{bBe 6.3 提高出光率的方法
88$Y-g5* 6.3.1 减少不发光模式
lKUm_; m 6.3.2 减少全反射
Ekme62Q>u 6.3.3 减少波导效应
ef;L|b%pp 参考文献
~,68S^nP)H 第7章 0LED的寿命
B7MW" y 7.1 简介
*h:EE6| 7.2 非本质老化因素
\q|PHl 7.2.1 基板的平整度
c$kb0VR 7.2.2 微小颗粒的污染
:5{@* 7.2.3 有机层与电极层间的分层
b,R'T+4[ 7.2.4 金属层表面的微小针 孔
Sp,Q,Q4 7.3 本质老化因素
E$Pjp oQTf 7.3.1 有机膜的稳定性
BpG'e-2 7.3.2 阳极与有机层的接触面
`;CU[Ps?] 7.3.3 激发态的稳定性
y9li<u<PF 7.3.4 可移动的离子杂质
D!a5#+\C 7.3.5 铟的迁移机制
KB R0p&MN 7.3.6 不稳定的阳离子
sC_UalOC_ 7.3.7 正电荷累积的机制
<]^;/2.B 7.4 平板显示器的寿命
F^t?*
参考文献
@:9fS 第8章 OLED的器件设计
rDX'oP: 8.1 穿透式与上发光型OLED结构
BemkCj2
8.1.1 透明阴极发展介绍
2^#UO=ct 8.1.2 上发光型器件阳极
qd~98FS 8.1.3 不发牛等离子体损伤的溅镀系统
SM+fG: 4d 8.1.4 微共振腔效应
E ' JC 8.1.5 阴极覆盖层
`F\:XuY 8.2 串联式OLED结构
|p -R9A*>h 8.3 可弯曲式(挠性)OLED结构
7EP|X. 8.3.1 基扳
zWs*kTtA 8.3.2 主动矩阵式驱动技术
/cC6qhkp% 8.4 p-i-n OLED结构
^Lmc%y 8.5 倒置式IOLED结构
,/`E|eG1G 8.6 白光WOLED结构
Q!Ow{(| 8.6.1 多重发光层
Z3So|M{v 8.6.2 多掺杂发光层
YB
B$uGA 8.6.3 利用活化双体和活化错合物发射的白光WOLEDs
NTXL>Q*e 8.6.4 其他WOLEDs结构
O+p-1 C$\ 参考文献
eSX[J6 第9章 OLED显示器
rgdQR^!l6 9.1 前言
E<CxKY9 9.2 OLED全彩化技术
xGEmrE<; 9.2.1 红、蓝、绿像素并置法
,r 2VP\hLh 9.2.2 色转换法
D5!K<G?-K 9.2.3 彩色滤光片法
M"5!s, 9.2.4 微共振腔调包法
).}k6v[4) 9.2.5 多层堆叠法
|1+(Ny.%k 9.3 驱动方式
s"',370 9.3.1 被动矩阵驱动方式
/witDu7 9.3.2 主动矩阵驱动方式
3$N %iE6 9.4 灰阶
*e3L4 7"G 9.4.1 模拟驱动:电压编程与电流编程
}u-S j/K 9.4.2 数字驱动
MkW1FjdP 9.5 对比度
c@9Z&2) 9.6 面板功耗
4l
ZJb 9.6.1 功率效率的提高
)'!ml 9.6.2 显示画面的设计
y,v0-o~q 9.6.3 显示模块的设计
60,-\h 9.7 OLED制程
Q5y
q"/=[a 9.7.1 蒸镀设备
2rO)qjiH 9.7.2 其他
镀膜技术
7mn,{2 9.7.3
封装材料与设备
,.oa,sku 参考文献
PPCTc|G 修订者序
$35,\ZO> 英文注释
KIKq9 * 中文注释
1]>$5 1Q 作者简介
[T 4 pgt'H 修订者简介
L8:]`MQ0 市场价:¥38.00
<+\k&W&Y|y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pymx\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