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作为一本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专著,内容包括技术介绍、基础知识、小分子材料、器件与面板制程。其中材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输运,荧光RGB、Y&W,
电子输运、注入与阴极等。器件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结构、
光电、物理、发光机制、被动与主动
驱动、功率管理等。此外,还讨论了0LED的寿命、老化机制及解决办法等。
}$` PZUw>
l9naqb:iP 市场价:¥38.00
Y'Yu1mH)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RyH~4\;
3
p!t_y|SX 第1章 有机发光
二极管显示技术简介
FVWHiwRU, 1.1 前言
42=/$V 1.2 应用与发展
.RpWE.C 1.3 厂商概况
KT0Pmpp5 参考文献
59H~qE1Md 第2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
N=j$~,yG 2.1 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进程
W?yGV{#V(= 2.2 有机材料的特性
rih@(;)1 2.2.1 吸收和放射
kd OIL2T 2.2.2 电荷在有机分子问的传递
^+}~"nvD 2.2.3 有机分子的能态
9>/:c\q+ 2.2.4 有机分子的能态与电极界面的能态关系
wPvYnhr|G- 2.3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
原理 J~}i}|YC> 2.3.1 器件电流的限制
H^XTzE 2.3.2 器件的结构
3 (F+\4aRm 2.4 光电特性与测量
3Qd%`k 2.4.1 发光效率
~iJ@x;` 2.4.2 发光颜色
oO9yI^ 参考文献
,S?M;n?z_ 第3章 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s1J(-O 3.1 阴极材料
i2!0bY 3.1.1 常用金属材料
2XrYm"6w 3.1.2 金属合金
{2LG$x-N% 3.2 阳极材料
hw1J <Pl* 3.2.1 导电氧化物
Ebp=du 3.2.2 阳极的表面处理
%:8XZf 3.3 空穴注入材料
Go
!{T 3.4 空穴输运材料
pg3h>)$/ 3.5 电子注入层材料
QG
1vP.K 3.5.1 碱金属化合物
BOme`0A 3.5.2 电子注入机制
UB]]oC< 3.5.3 n型掺杂层
\R,8xID_t 3.6 电子输运材料/空穴阻隔材料
*l)}o4-$ 3.6.1 唑衍生物和其树状物
rSKZc`<^ 3.6.2 金属螯合物
8@]vvZ2/gj 3.6.3 其他唑化合物
o)M<^b3KO 3.6.4 喹啉衍生物
l@g%A#
_ 3.6.5 喔啉衍生物
-+WE9 3.6.6 二氮蒽衍生物
V1\Rj0#G 3.6.7 二氮菲衍生物
s} oD?h:T3 3.6.8 含硅的杂环化合物
<%m$
V5h 3.6.9 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
ldr~=<hsZ 3.6.10 其他有潜力的ETMs
<+:
PTG/(' 3.7 载流子迁移率
s,~g| I\ 参考文献
Bh7dAV( 第4章 荧光发光材料
l8+;)2p! 4.1 前言
Svm'ds7> 4.2 红光材料
RP%FMb}nt 4.2.1 DCJTB相关的红包掺杂物
\Z_29L w= 4.2.2 多掺杂物
系统 y)b=7sU 4.2.3 双主发光体掺杂系统
:_pn| 4.2.4 非掺杂型红光荧光材料
X{P=2h#g
4.2.5 具有独特器件性质的红光荧光材料
9lB$i2G>Zw 4.3 绿光材料
bf6:J
`5Z 4.3.1 香豆素衍牛物
M 9KoQS 4.3.2 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绿光掺杂物
T=VBKaSbU 4.3.3 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lMe+.P| 4.3.4 1H-pyrazolo[3,4-b]quinoxaline类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S&NWZ:E3[ 4.3.5 其他类型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okH*2F(- 4.3.6 绿光荧光掺杂物最新信息
\`-a'u=S 4.4 蓝光材料
)pG*_q 4.4.1 蓝光主发光材料
5RR4jX] 4.4.2 天蓝光掺杂物
rVB\\ 4.4.3 深蓝光掺杂物
[I=1
4.4.4 深蓝光器件的改善
,OBJ>_5 4.5 黄光材料
2 @t?@,c 4.6 白光材料
[BFPIVD)h] 参考文献
xo#K_"E 第5章 磷光发光材料
mj&$+z M> 5.1 三重态磷光
w-LaSJ(T 5.1.1 发光原理
TnJNs 5.1.2 电致发磷光发光机制
Y/y`c-VO 5.2 主发光体材料
41I2t(H @z 5.3 红色磷光掺杂材料
abg`:E 5.4 绿色磷光掺杂材料
c N~F32< 5.5 蓝色磷光掺杂材料
15M!erT 5.6 树状物磷光发光体
N 'YzCq;M 5.7 空穴/激子阻隔层材料
X;CRy, 5.8 磷光器件的稳定性
6)_h'v<|M 参考文献
64t: 第6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
8B3C[? 6.1 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的
参数 Jn"ya^~ 6.2 增进载流子平衡的方法
9]QHwa>_|2 6.2.1 提高电子注入效率
d t^Hd]+^\ 6.2.2 良好的电子输运材料
D(#6H~QN% 6.2.3 元件结构的改善
?7TuE!!M 6.3 提高出光率的方法
!%/(a)B$^$ 6.3.1 减少不发光模式
h=dFSK?*D 6.3.2 减少全反射
G| qsJ 6.3.3 减少波导效应
]BfJ~+ N 参考文献
,y gDNF 第7章 0LED的寿命
[I78<IJc 7.1 简介
@P<aTRy,f 7.2 非本质老化因素
.GIygU_ 7.2.1 基板的平整度
-V=,x3Zew 7.2.2 微小颗粒的污染
lFa?l\jLXZ 7.2.3 有机层与电极层间的分层
vPD%5AJN 7.2.4 金属层表面的微小针 孔
4VHX4A}CgA 7.3 本质老化因素
qq>Qi (> 7.3.1 有机膜的稳定性
;:'A Bfs 7.3.2 阳极与有机层的接触面
H6<3'P 7.3.3 激发态的稳定性
a|Wrc)UR 7.3.4 可移动的离子杂质
yv\
j&B| 7.3.5 铟的迁移机制
ICzcV };$ 7.3.6 不稳定的阳离子
{~ 1
~V 7.3.7 正电荷累积的机制
rs,:pU 7.4 平板显示器的寿命
Vsd4; 参考文献
vGchKN~_ 第8章 OLED的器件设计
fHXz{,?/w 8.1 穿透式与上发光型OLED结构
R{q<V uN 8.1.1 透明阴极发展介绍
zA8Tp8( 8.1.2 上发光型器件阳极
{VKP&{~O 8.1.3 不发牛等离子体损伤的溅镀系统
hHyB;(3~ 8.1.4 微共振腔效应
n,Q^M$mS0 8.1.5 阴极覆盖层
69N8COLB 8.2 串联式OLED结构
g:Fo7*i 8.3 可弯曲式(挠性)OLED结构
spma\,o 8.3.1 基扳
3 ]w a8| 8.3.2 主动矩阵式驱动技术
kg^5D3!2{Q 8.4 p-i-n OLED结构
<"nF`'olV 8.5 倒置式IOLED结构
~LJt lJ
0 8.6 白光WOLED结构
3]67U}` 8.6.1 多重发光层
+ De-U. 8.6.2 多掺杂发光层
jm,:jkr 8.6.3 利用活化双体和活化错合物发射的白光WOLEDs
ww)ow\ 8.6.4 其他WOLEDs结构
UD_8#DO{m1 参考文献
Iy Vmz' 第9章 OLED显示器
;R^=($ X 9.1 前言
/~P4<1 9.2 OLED全彩化技术
N\85fPSMG| 9.2.1 红、蓝、绿像素并置法
56H~MnX 9.2.2 色转换法
5E}!TL$ 9.2.3 彩色滤光片法
tLM/STb6 9.2.4 微共振腔调包法
+5H1n(6) 9.2.5 多层堆叠法
,AG k4] 9.3 驱动方式
(VBO1 f 9.3.1 被动矩阵驱动方式
!XO"lS 9.3.2 主动矩阵驱动方式
XF?"G<2 9.4 灰阶
;9hS_%ldX4 9.4.1 模拟驱动:电压编程与电流编程
>[4CQK`U 9.4.2 数字驱动
wPaMYxO/ 9.5 对比度
DS0:^TLI 9.6 面板功耗
SeBl*V 9.6.1 功率效率的提高
vxXrVPU3 9.6.2 显示画面的设计
'[Bok=$B) 9.6.3 显示模块的设计
B0,C!??5
9.7 OLED制程
lSBu,UQP 9.7.1 蒸镀设备
|] ]Rp 9.7.2 其他
镀膜技术
2E@g#:3 9.7.3
封装材料与设备
;;mr?'R 参考文献
WTwura, 修订者序
EgTj
英文注释
7|X.E 中文注释
m*` W&k[ 作者简介
`9nk{!X\ 修订者简介
gF r-P! 3 市场价:¥38.00
3mT6HGSKR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L3X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