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陀螺研制背后的故事:为武器装备安上“火眼金睛”

发布:cyqdesign 2019-09-30 10:28 阅读:8091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届时,部分先进武器装备将首次亮相。可以预料的是,受阅的很多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一个手掌大小的尖端仪器——激光陀螺 w3(|A> s3  
G XVx/) H  
  激光陀螺,是自主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它,我国就不会有这么多让我们自豪的大国重器。 #f2k*8"eAF  
[~ s+,OO9)  
  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功臣就是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院士。正是他,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4个能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jU j\<aW  
lD0-S0i  
  国庆前夕,科技日报记者来到高伯龙院士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探寻激光陀螺研制背后的故事。 )}`z<)3jP  
Ig `q[o  
  原创设计让我国少走多年弯路 dZ`Y>wH_  
Ak9{P`  
  1971年,当钱学森将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纸交给国防科大时,中国在该研究上已两次受挫。然而,要依据纸上描述造出实物,无异于让一个从未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登月火箭。这两页纸的难度,堪称世界级“密码”。 p2Ep(0w,R5  
|l; Ot=C=  
  彼时,国内各科研单位由于无法突破闭锁效应纷纷放弃激光陀螺的研究,而国外则进展神速——越战中,美军频频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展露出远程精确打击的强大威力。 Nh.+woFq4  
9{jMO  
  “如果不立刻开始研究,或许永远也难有了!”面对国家和军队的迫切需要,刚调到激光教研室的高伯龙披挂上阵。数理功底极其深厚的他通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我国独有、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研制方案。同年,在全国激光陀螺学术交流会上,进入该领域不到1年的高伯龙坚持己见——依照我国当时的工艺水平,如果继续仿制,想在10年内有所突破都不可能,只有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因为降低了工艺难度,最有可能实现! Swhz\/u9  
9efDM  
  “降低工艺难度并不意味着性能差。实际上,几种激光陀螺的设计方案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在构造和实现方式上有所差异。正是高院士的努力,使我国能在当时的工艺水平下研制激光陀螺,少走了多年弯路。”该校光电工程系主任罗晖教授告诉记者。 vPNbV  
SN}K=)KF#  
  完美破译钱学森“密码” ltNC ti{Q  
l/'GbuECm  
  攻关之路多险阻。1984年,实验室样机鉴定通过之时,一阵“凉风”袭来——美国彻底放弃同类型激光陀螺研制,国内质疑声四起。 2!s PgIz  
qPq]%G*{  
  “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没有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窘境之下,高伯龙不言放弃。因为,他知道美国是犯了结构上的原理错误,而我们无此问题。 Xxg|01  
XIl <rN@-  
  10年后,全内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通过鉴定。高伯龙在冷板凳上苦坐20年,终于完美破译了钱学森“密码”。 f,TW|Y'{g  
AOR?2u  
  这时高伯龙已年近七旬,但他又盯上了某新型激光陀螺。该型陀螺能消除损耗和温度敏感性等不利因素,正是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所需要的。研究的同时,高伯龙将目光投向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组建惯性导航系统。那时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开展研制,他们采用的是国际主流的捷联式惯导系统。这个系统到底行不行?他亲自调研的结果是——必须给该系统加转台,否则无法满足长时间、高精度的惯导需要。 =6[.||9  
F?Lt-a+  
  但专家们对此却大多持否定态度。这一幕,和1984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遇冷,何其相似! avRtYL  
f1 x&Fk  
  对此,高伯龙的反应是继续干!2006年12月,国内首套使用新型激光陀螺的旋转式惯性导航系统面世。如今,旋转式惯导系统已成为国内惯导界主流。 lFBpNUnzU  
*#Cx-J  
  一场与生命的赛跑 _`udd)Y2  
+#FqC/`l  
  进入激光陀螺领域时,高伯龙已近知天命之年,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研制中,开始了与生命的赛跑。 6dIPgie3w  
bej(Ds0  
  2008年冰灾,电力供应紧张,实验室只有晚上才给电。80岁高龄的高伯龙为了工作昼夜颠倒。老伴心疼地说:“你都啥岁数了,咋就不知道悠着点干。”他回答:“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抓紧!活着干,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 hJEd7{n  
P51M?3&=l  
  激光陀螺光芒闪耀,高伯龙的生命之光却在2017年12月6日永远熄灭了。 <a6pjx>y  
g-sNYd%?a  
  回忆起高院士最后的日子,该校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院长刘波满是感慨—— t`Z'TqP R  
H0afu)$,  
  我国某型卫星,长期被图片成像不够清晰等问题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航天某部来到该校请求支援。 fvC,P#z'|  
,eyh%k*hz  
  怎么解决卫星对陀螺体积的要求?团队首先想到的是当时早已年过八旬的高伯龙。“高院士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会‘出山’吗?”大家不免有些疑虑。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倔老头儿硬是在短短几天内将程序写完,论证了参数的合理性。 V+E8{|dYL  
d+q],\"R  
  “高院士,我们的陀螺上天了!”卫星首次搭载激光陀螺发射成功时,高伯龙已缠绵病榻多时。从学生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瘦削的老人如孩童般笑出了声。 _re# b?  
+F8{4^w1  
  40余载痴心不改,高伯龙终于使我国海、陆、空、天的各型装备都有了“火眼金睛”!
关键词: 激光陀螺
分享到:

最新评论

蠊蠊 2019-09-30 19:58
中国的脊梁,面对这些光学前辈时,总是心生惭愧,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努力。少年,加油!!!
hit远方 2019-09-30 21:07
这个厉害
zhyi119 2019-09-30 21:57
激光陀螺。。。
mang2004 2019-10-01 00:09
就想知道:“专家们”是指谁们? (?4%Xtul1  
lufan 2019-10-01 00:11
激光陀螺研制背后的故事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