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发布:cyqdesign 2025-02-20 12:58 阅读:108

近日,《自然》杂志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 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填补了采用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的光量子芯片关键技术空白,也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集成光量子芯片是一种能在微纳尺度上编码、处理、传输和存储光量子信息的先进平台。如何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是国际量子研究难题。量子纠缠簇态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比特量子纠缠态,是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资源,然而其确定性、大规模制备面临巨大实验困难,尤其连续变量簇态的光量子芯片的制备和验证技术在国际上仍属空白。

图为王剑威教授(中)与团队成员在北大实验室测试集成光量子芯片。

经多年攻关,北京大学教授王剑威、龚旗煌和山西大学教授苏晓龙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创新性发展了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调控、多色相干泵浦与探测技术,实现了确定性、可重构的纠缠簇态制备,并对簇态纠缠结构进行实验验证。

王剑威介绍,量子比特可分别通过离散变量编码、连续变量编码方式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为制备出具有超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以往通常采用基于单光子的离散变量编码方式,但该方法的成功率随量子比特数增加呈指数下降。为此,团队采用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破解了制备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的“概率”难题,首次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在芯片上的“确定性”产生。

图为北大博士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贾新宇展示集成光量子芯片。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领域取得的新突破。”龚旗煌表示,这一原创成果为大规模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模拟等领域的实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02-1

关键词: 光量子芯片
分享到:

最新评论

redplum 2025-02-21 00:10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likaihit 2025-02-21 00:12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tassy 2025-02-21 00:24
为光量子芯片的扩展奠定重要基础。
bairuizheng 2025-02-21 00:56
集成光量子芯片
phisfor 2025-02-21 07:25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lecius 2025-02-21 08:30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
bmw0501 2025-02-21 08:35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willh 2025-02-21 08:38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北极星的天空 2025-02-21 08:40
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里程碑
lijinxia 2025-02-21 08:46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