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突破室温量子光源成本瓶颈

发布:cyqdesign 2025-02-25 08:34 阅读:19

量子光源通常极不稳定,其发光可能如夜空繁星般闪烁,亦可能如电量耗尽的电筒般逐渐熄灭。然而,俄克拉荷马大学最新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表明,为胶体量子点添加分子覆盖层可使其实现稳定发光,为开发经济型量子技术开辟新路径。

量子点(QD)的尺寸极其微小——若将单个量子点放大至棒球大小,则同等比例下棒球将大如月球。这类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LED太阳能电池及生物医学工程设备,同时也是量子计算与通信的关键组件。

该研究团队负责人、俄克拉荷马大学助理教授Yitong Dong发现,在钙钛矿量子点表面覆盖结晶分子层,可有效中和表面缺陷并稳定晶格结构,从而抑制其"暗态化"与"闪烁"现象。"量子计算需精确控制光子发射时序,但量子点稳定性差是公认难题。我们开发的晶体包覆层能稳定其量子发射,且该材料成本低廉、易于扩展,在室温下仍能保持高效。"董一彤解释道。

传统量子点存在两大瓶颈:其一,表面极易产生缺陷,导致器件工作10-20分钟后即失效。通过新型包覆技术,量子点的连续光子发射时间可延长至超过12小时且无衰减。其二,现有单光子发射器需在-452华氏度的液氦环境中运行,极大限制了实际应用。而钙钛矿量子点在室温下即可实现近100%的发光效率,显著降低了使用成本与操作难度。

Yitong Dong表示:"尽管钙钛矿材料的光学特性备受关注,但制造单光子发射器的复杂工艺使其成本居高不下。我们的突破使量子点光源既能室温运行又可低成本合成,有望成为未来量子芯片的光源核心。"

研究团队指出,此项发现不仅为量子发射器设计提供了新范式,更揭示了有机-无机分子晶体稳定量子点的深层机制。Yitong Dong评价道:"我们为探索量子材料的光学本质与物理特性打开了新窗口,这对整个量子领域具有深远意义。"该技术突破使量子计算与通信向实用化迈出关键一步,标志着低成本室温量子光源时代的来临。

相关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619-7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