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X MF? y
2v4&'C
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W$l4@A
"]'W^Fg
3.相对孔径 tpeMq-
)PkGT~3I
4.镜头的焦距 8Jp?@qt=$
z5<&}Vh;P
5.选配镜头原则 zH~g5xgh
@^-f+o
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liNjY@
|\"%Dy[m
· 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K&dc< 4DC
· 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使用范围较广。 4
BNbS|?vV
· 长焦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eCg|@d% D
· 变焦镜头: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长成像越大。 eUgKwu;
· 针孔镜头:用于隐蔽观察,经常被安装在如天花板或墙壁等地方。 m{lS-DlRg
*l0i}"T^_
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b5,
Spo[JQ%6
设被摄物体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H、W,被摄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为D,镜头的焦距为f。靶面成像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h、w,则计算公式如下: f=h×D/H f=w×D/W ~+RrL,t#
根据上述公式,也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视场角,下表为靶面尺寸和成像大小对照表 靶面规格 1" 2/3" 1/2" 1/3" h 9.6mm 6.6mm 4.8mm 3.6mm w 12.8mm 8.8mm 6.4mm 4.8mm (\%+id|/q@
%F;uW[4r
3.相对孔径 eD^(*a>(
'=(yh{W
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d,由于光线折射的关系,镜头实际的有效孔径为D,比d大,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A,即A=D/f,镜头的相对孔径决定被摄像的照度,像的照度与镜头的相对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一般习惯上用F=f/D,即相对光径的倒数来表示镜头光圈的大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所以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表示镜头越好。 9~iDL|0'~
OQyZ'
4.镜头的焦距 iq8Hq)I]
z^%`sUgP
1) 定焦距: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1ahb:Mjv
· 有光圈: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Dl}va
· 无光圈: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j{/wG::
2) 变焦距: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 W%9"E??c
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倍变焦。 IueI7A
三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so"p<7 R
二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自动光圈。 >Y:veEa6v6
n0^3F1Z
5.选配镜头原则 ^c sOXP=Yp
C$v
!emu
为了获得预期的摄像效果,在选配镜头时,应着重注意六个基本要素: Mt121Q&"
A) 被摄物体的大小 C\cZ
B) 被摄物体的细节尺寸 )L,Nh~
C) 物距 K*j1Fy:
D) 焦距 /"1[qT\F
E) CCD摄像机靶面的尺寸 e#tWQM3
F) 镜头及摄像系统的分辨率 #Z_f/@b
注释: VZA>ErB
变焦镜头--焦平面的位置固定,而焦路可连续调节的光学系统。变焦是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镜片,改变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实现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镜头的焦距长度和视角。 |q_Hiap#a
焦距--透镜中心或其第二主平面到图像聚集点处的距离。单位一般为毫米或英寸。 7{f{SIB
光圈--位于摄像机镜头内部分的、可以调节的光学机械性阑也,可用来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 s!
sG)AR.J
自动光圈--镜头内的隔膜装置,可根据电视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自行调节,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圈隔膜通过打开或关闭光圈来控制通过镜头传送的光线。典型的补偿范围是10000-1到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