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KgoL a
>$SP2(Y~
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DJLq
?j;e/r.
3.相对孔径 [zv>Wlf,%
Z:DEET!c'k
4.镜头的焦距 -1iKeyyA
TP o%zZo
5.选配镜头原则 O4RNt,?l
:f%FM&b
1.镜头的种类(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wgfA\7Z
<k?ofE1o
· 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6QG7i
· 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使用范围较广。 A}WRpsA9
· 长焦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f2Zi.?``H
· 变焦镜头: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长成像越大。 `q|&;wP.
· 针孔镜头:用于隐蔽观察,经常被安装在如天花板或墙壁等地方。 OzY55
B?Ac
2.被摄物体的大小、距离与焦距的关系 #[0:5$-[
Ck;O59A"&-
设被摄物体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H、W,被摄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为D,镜头的焦距为f。靶面成像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h、w,则计算公式如下: f=h×D/H f=w×D/W
N1,=5P$
根据上述公式,也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视场角,下表为靶面尺寸和成像大小对照表 靶面规格 1" 2/3" 1/2" 1/3" h 9.6mm 6.6mm 4.8mm 3.6mm w 12.8mm 8.8mm 6.4mm 4.8mm $*
1?"$LN
:MeshzWK
3.相对孔径 ]@X5'r"
d]1%/$v^
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d,由于光线折射的关系,镜头实际的有效孔径为D,比d大,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A,即A=D/f,镜头的相对孔径决定被摄像的照度,像的照度与镜头的相对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一般习惯上用F=f/D,即相对光径的倒数来表示镜头光圈的大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所以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表示镜头越好。 R}Pw#*B
Rs_0xh
4.镜头的焦距 *uHL'Pe;m
6BM[RL?T
1) 定焦距: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OWPwBm;
· 有光圈: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Y%>t
· 无光圈: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kZfE"iE2
2) 变焦距: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 3ThBy'
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倍变焦。 4;"^1 $
三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2VmQ%y6e"
二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自动光圈。 @_"B0$,-i
W}m-5L
5.选配镜头原则 X"WKgC g$
J)1:jieQ
为了获得预期的摄像效果,在选配镜头时,应着重注意六个基本要素: I)#=#eI*:
A) 被摄物体的大小 ?#8',:
B) 被摄物体的细节尺寸 r@C2zF7
C) 物距 dmh6o *
D) 焦距 Z$qFjWp
E) CCD摄像机靶面的尺寸 HScj
F) 镜头及摄像系统的分辨率 BiGB<Jr
注释: ~\= VSwJ
变焦镜头--焦平面的位置固定,而焦路可连续调节的光学系统。变焦是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镜片,改变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实现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镜头的焦距长度和视角。 W>C!V
焦距--透镜中心或其第二主平面到图像聚集点处的距离。单位一般为毫米或英寸。 \#4??@+Xf
光圈--位于摄像机镜头内部分的、可以调节的光学机械性阑也,可用来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 l`lo5:w
自动光圈--镜头内的隔膜装置,可根据电视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自行调节,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圈隔膜通过打开或关闭光圈来控制通过镜头传送的光线。典型的补偿范围是10000-1到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