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QeU>%qKT j3A+:KDn3n [(UQQa=+
KHdj#3<AR &ec_jxF 目录
fZXd<Fg+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3=. 3[ 1.1引言
,!u^E|24
1.2像差的非线性
rP#@*{";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1~ZDHfd5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tA'i-D&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85Ms*[g 参考文献
IKAF%0[R|j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ka"jv"z 2.1成像光学系统
,>"1'i&@ 2.1.1光学传递函数
N[zI@>x 2.1.2相对畸变
+h*&r~T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574b] 2.2.1点列图
}]tSWVb* 2.2.2点扩散函数
x$6-7<p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p'L3u5H- 参考文献
WET $H,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MG)#kw' 3.1非球面像差
.L6t3/^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7-K4j`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Tcr&{S&o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7m^e7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 ql!@M(p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cgC_%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JI L=m5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Og-Mnx3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T73saeN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0~BQ8O=+mn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9.PY49|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E39:}_IV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hoSk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t_P1a0Zu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B|4($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HHtp.;L/ 参考文献
O(WFjmHx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B+?1E(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O;Ci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nE::9Yh8z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_v]I6<!5U 参考文献
0Wv9K~F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0fNWI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YSn 3=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2Uu,Vv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fG(K!AQ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BWw7o{d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JYR^X>_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q_HD`tW 5.2.1总体设计方案
bFJmXx&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L\hPw{)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Ig$5Ui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RTF{<,E.UX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REFisH- 5.2.6数值分析
l 4~'CLi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zA( 2+e 7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V@cRJ3ZF 5.3.2阶跃型
光纤 S,Tm=} wj 5.3.3光纤物镜
a$;+-Y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LnR3C:NO k 参考文献
t*Lo;]P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3
MtXr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Xb|hP 6.1.1红外辐射概述
:!{aey 6.1.2红外光学材料
=X+DC&]%! 6.1.3红外探测器
|a^ydwb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1Rl`}7Km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K`;fp!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F[;
)@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T
zN*6o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B%'Np7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mc9$"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YXD1B`23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5z El`h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r("7
X2f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KJ'MK~g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p0"\SV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xx/DD%IZ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NxNZe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wl(}F^:/`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X4;f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paMw88*u 6.6.1冷光阑效率
!kmo%+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rZ0@GA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4GSGR'L&y 参考文献
(S9"(\A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ts9N$?0:V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q]v2t 7.1.1日盲紫外
@h^5*M 7.1.2紫外材料
B_}=v$ 7.1.3紫外探测器
14zo0ANM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rEddX 7.2.1系统初步优化
vz@QGgQ9~2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TXrC5AJx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u&pLF%'EQ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BB>7%~3f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gB
kb0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sy>P n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p&ow\AO 7.3.4几点讨论
^!kvgm<{$ 参考文献
cl)MI,/>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JTz1M~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B5tJ|3!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iJ6;V4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h ]MSjC.X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r+#'asd(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B`;Sx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HjV^6oP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n` OLHg;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EaP#~x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ODEy2).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X)nOY* 参考文献
WpmypkJA#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ybYSz@7 9.1傅里叶透镜
1J<-P9 vk+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6<g5ps.n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sav2 .w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br%:Nt 9.2空间光调制器
y`(z_5ClT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mg#&MZj<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d(]LRIn~1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6^ /C+zuX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x/9`2X`~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yM#W,@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czHO)uQ?d`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wv?`3:co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Oe;9[=L[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o'H$g%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tX)]ZuEi$ 9.6.2光学试验装置
Z?v9ub~% 参考文献
YY]LK%-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6qHo$#iT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HP?e?3.T 10.1.1光束扫描器
2;kab^iv' 10.1.2扫描方式
m6IZGl7%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FPcgQ
v;p 10.2.1fθ透镜的特性
I7[+:?2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Mq*Sp
UR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FE_n+^|k<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b!`:|!7r'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z!I#Y!Y 参考文献
67n1s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Zj}DlNkVu 11.1概述
!XtbZ- 11.1.1变焦原理
OZISh? 11.1.2像差控制
XPY66VC&_ 11.1.3最小移动距离
Z#oo8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6
#QS5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q=R=z$yr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O %)+ w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rv+ydR/q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G=b`w;oL: 参考文献
mBnC]$<R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aV>w($tdd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_
-?)-L&g 12.1.1太赫兹简介
\(;5YCCE 12.1.2太赫兹材料
63k8j[$ 12.1.3太赫兹探测器
vn
kktD'n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j $z[_K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c{Z?>dUc# 12.2.2像质评价
40 :YJ_n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4uTYuaCNs 参考文献
=e ;\I/ }>p)|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