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rY )& OG$v"Yf~ 'P" i9j
_MLf58 A_9J~3 目录
% @+j@i`&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IV^lGv 1.1引言
:$,MAQ'9 1.2像差的非线性
{>9ED.t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7c Rd }1Y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2 \}J*0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Cl9 nmyf
参考文献
n*A1x8tn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KR%WBvv 2.1成像光学系统
Bt(<Xj D 2.1.1光学传递函数
Iz#4!E|< 2.1.2相对畸变
`OWHf?t: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e?0Iv"
8> 2.2.1点列图
+kQ=2dva 2.2.2点扩散函数
YzQ1c~+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7NI5x^$ 参考文献
7>BfHb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sA!o[gH 3.1非球面像差
FE&:?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9J?s:"j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0.0-rd>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h#w~@e::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vCtp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t(-,mw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nH k^trGm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P?^GB>u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_`&l46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Oy&POe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16~E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D_0Vu/v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C-;w}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1vP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OQB7C0+ &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4d4+%5GE 参考文献
;-kDJi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dp'[I:X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 ^>4x?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ektU,Oo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4,c6VCw3+ 参考文献
oq+w2yR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wHYfAK)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pC>h"Hy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1VlU'qY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v#/Gxk9eX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62qjU<Z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_7<{+Zzm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pF8 #H~ 5.2.1总体设计方案
2*V[kmD/3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bC1G5`v_D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tAYF_}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4g_(j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Ir?v 5.2.6数值分析
poxF`a6e+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9"]#.A^Q*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n@p@@ 5.3.2阶跃型
光纤 +lqGf 5.3.3光纤物镜
m)Kg6/MV.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qrlC
U4 参考文献
]>VG}e~b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_<F)G,=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znwKwc8, 6.1.1红外辐射概述
% (y{Sca 6.1.2红外光学材料
n%7?G=_kj 6.1.3红外探测器
c:Nm!+5_(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z m$Sw0#(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9dD7FH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lt&(S)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P$#: $U@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1d<Uwb>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4>>=TJ!M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d/&>
`[i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6 F-%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gYc]z5`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PE_q Z^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ZhA_d#qH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c94'T cl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M.K3>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D3{EjUE=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VIP7j(#t_g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m.&r S, 6.6.1冷光阑效率
fx{8ERo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2+
cs^M3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wgS,U}/i 参考文献
M}V!;o<t^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5dj@N3ZX7;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O5Yd 6u 7.1.1日盲紫外
4\Y5RfLB_ 7.1.2紫外材料
<ukBAux,D 7.1.3紫外探测器
YOD.y!.zq7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Zp9.
~&4o- 7.2.1系统初步优化
%'=*utOxy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i.vH$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S=(O6+U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tTLg;YjN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P9
<U+\z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xkKgI/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bx8](cT_ 7.3.4几点讨论
TJO$r6& 参考文献
h^yqrDyJ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pa[/6(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qUkMNo3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l6(pJ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N>!:bF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L+q:naZe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 CP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Rqh5FzB>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_fHml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147QB+cE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oK&k}Q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Xo34~V@( 参考文献
T }}2J/sj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qz-QVY, 9.1傅里叶透镜
N T`S)P*?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V^IJZ22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j~Aq-8R=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h+FM?ct6} 9.2空间光调制器
f2i:I1 p("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sS>b}u+v#!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A9$x8x*Lt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tJ\
$%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Xl8<~#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NRppPqL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iVXt@[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C%Hbc~S_Q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7zb^Z]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_QPqF{iI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g'(bk@<BP 9.6.2光学试验装置
;o_F<68QP 参考文献
:!%V Sem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Y(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uzy5rA== 10.1.1光束扫描器
>
N~8#C 10.1.2扫描方式
@rTB&>`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EhcJE;S) 10.2.1fθ透镜的特性
Y2u\~.;oq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k?+ 7%A]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R6+)&:Ab{R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S}orWj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53HA6:Q[ 参考文献
i(}PrA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HS 11.1概述
a+w2cN' 11.1.1变焦原理
_fHC+lwN 11.1.2像差控制
#,%bW[L<N 11.1.3最小移动距离
(Rw<1q`,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zBF~:Uc`B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p['RV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l4bytI{63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36"n7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ar3L|MN 参考文献
XUqorE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bsx|8[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m=dNJF 12.1.1太赫兹简介
QJ|@Y(KV0 12.1.2太赫兹材料
8dGsV5" * 12.1.3太赫兹探测器
-'! J?~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T+kV~ w{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IDohv[# 12.2.2像质评价
i?x gV_q;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1[%3kY-h 参考文献
k# [!; < #-/W?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