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lY`2 AR!v%Z49i ~s-bA#0S
OK)>QGl g$ HL:: 目录
eL>wKu:r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e^em^1H(
% 1.1引言
X- tw) 1.2像差的非线性
Siq]Ii0F;>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0cSm^a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XD?Lu
_.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V~VUl) 参考文献
]
)iP?2{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gg.]\#3g 2.1成像光学系统
@<3E`j'p 2.1.1光学传递函数
tA^+RO4 2.1.2相对畸变
@ R[K8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qdLzB 2.2.1点列图
Ypl;jkHP 2.2.2点扩散函数
8nng^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2H]DDg( 参考文献
~;jgl_5?b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Auc&dpW 3.1非球面像差
V@]SKbK}wN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u+O~Y95&i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f8,9@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Rz&`L8Bz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a4FGzR#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sBYDo{01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oT.z5VG&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Ux1j +}y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2Y%7.YX"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K>vl o/#!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dH=3iCG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uB^"A ;0v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JXch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iZ>P>x\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SsdM#E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DLP@?]BBOA 参考文献
akk*f+TD`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1>]?.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 #E_KW1RV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qE3Ud:j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R(pQu!
K4 参考文献
l?$X.CwX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p+<qI~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P5h*RV>oS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j94~cYV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xI<B)6D;f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4CchE15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Iila|,cM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n%L +6% 5.2.1总体设计方案
5Pq6X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n-SO201[*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BH?GMoP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PYC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H{yBDxw 5.2.6数值分析
(1q(6!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50|nQ:u,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SQGl!Lai0 5.3.2阶跃型
光纤 b$0;fEvIJn 5.3.3光纤物镜
X.>~DT%0Lm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jbq x7x 参考文献
y`8U0TE3R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z6A ~U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0FE_><e 6.1.1红外辐射概述
QHja4/ 6.1.2红外光学材料
L~e0^X? 6.1.3红外探测器
n 7B2rRJH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8RuW[T?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v^shGI%Ht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r
C*.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8UMwpl-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aCH;l~+U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3QKBuo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cI _n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FeS
,TQ4j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w;-4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N.+A-[7,W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Ct?xTFb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j@#RfVx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Sh5)36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Vt \g9-[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hfkF+=U'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n*]C 6.6.1冷光阑效率
<+r~?X_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qc.TYp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r QNm2h 参考文献
& ^1 b]f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9=6BQ`u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4,W,E4 7 7.1.1日盲紫外
tS\Db'C7 7.1.2紫外材料
82+2PE{ 7.1.3紫外探测器
">_|!B&wb^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k>pzl6 7.2.1系统初步优化
op2Zf?Bx{+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kG9aHWw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T`j{2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wj0_X;L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I(kEvfxc"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Jd!x{a`>A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k:iy()n[ 7.3.4几点讨论
|H,WFw1%} 参考文献
ar
7.O;e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7LM&3mA<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aQlT*n%3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Q4lB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h+@;/v: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N8[?zML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Jv3D$f]a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dT&u}o3X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Xwsu8~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eM"Kv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ToKG;Ff 4b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o(> #}[N} 参考文献
?IS[2 v$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_-#o[>2[ 9.1傅里叶透镜
#H
|p)2k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C-W*
f,Z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lb*;Z7fx<'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0|K<$e6IH 9.2空间光调制器
\kY:|T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b{ A/M#=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li/mc.XG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U|.r -$|5P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i4WHjeo\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9vW]HOK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g-}r8,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50A\Y)i_mZ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s:_j,/H0A}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t5i58@{~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2!CL8hG5: 9.6.2光学试验装置
%|:j=/_ 参考文献
k EAF1RP: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91yYR*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mea}
9]c 10.1.1光束扫描器
Wlq3r# 10.1.2扫描方式
MT)q?NcG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lfd-!(tXD 10.2.1fθ透镜的特性
c05-1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i|,}y`C#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U7g,@/Qx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P|lDW|}D@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m ] 参考文献
.!lLj1?p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XhWo~zh" 11.1概述
1=9GV+`n 11.1.1变焦原理
CK|AXz+EN 11.1.2像差控制
cH:&S=>h 11.1.3最小移动距离
-`z%<)!Y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O}2/w2n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R;LHRS%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T66%wX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v_v>gPl,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8cMX=P 参考文献
pStbj`Eq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ei=u$S.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Rg46V-"d,@ 12.1.1太赫兹简介
PQYJnx} 12.1.2太赫兹材料
0yMHU[):~ 12.1.3太赫兹探测器
i-p,x0th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ZWjje6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Bf+~&I#E 12.2.2像质评价
M$>Nd6,@N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7UcgugB 参考文献
X_bB6A6 KyP@ h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