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2mVD_ s[` >=:&D)m" _>(^tCo
WW4vn|0v hT`J1nNt 目录
/:~\5}tW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6HVhoxU# 1.1引言
5m\<U` 1.2像差的非线性
mF*2#]%dx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HN=V"a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d)Qg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uC]*G] 参考文献
Mo?~_|}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v$7QIl_/7 2.1成像光学系统
>,gg5<F-E 2.1.1光学传递函数
yu!h<nfzA 2.1.2相对畸变
_x%7@.TB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v1o#1; 2.2.1点列图
+ga k#M"n\ 2.2.2点扩散函数
~zCEpU|@N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7zuQ \w 参考文献
b6nsg|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Uc7mOa}4 3.1非球面像差
C'\-
@/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7e2YI,S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KHe=O1 %QO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zi|+HM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c3Grfoz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S%bCyK%p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K2M~-S3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D!{Y$;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1C}NQ!.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zj9A]i:a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SQBa;hvgM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Lc-7[/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Y-kt.X/Z-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k;K)xb[w |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Sj]T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80;8\ 参考文献
z:8eEq3w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S9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Xk0VDNp$/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HYA*8_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u$DHVRrF< 参考文献
R)_%i<nq\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zHjMo2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V=R 3)GC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K-bD<X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R<\F:9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C7rNV0.Fq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xK |t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3LAIl913 5.2.1总体设计方案
xbdN0MAU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YLqGRE`W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9>l*lCA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jr)1(**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0H6(EzN 5.2.6数值分析
ozmrw\_}[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Mst jm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F<n3 5.3.2阶跃型
光纤 4" Cb/y3 5.3.3光纤物镜
d74d/l1*{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u*0[N 参考文献
!TAlBkj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zz+$=(T:M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PPb7%2r 6.1.1红外辐射概述
pOGeruu? 6.1.2红外光学材料
sx7eC 6.1.3红外探测器
oC<.=2]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fKeT,U`W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0t Fkd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p}[j t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aoTM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NN51-d\j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u?4:H=;>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3vuivU.3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Ue.@>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Wi*.TWz3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A#Iyb){Y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uD}2<$PP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gW^VVbB'L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M|262%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0+?7EL~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k[b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4i6q{BeHn 6.6.1冷光阑效率
)k\H@Dy%$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3N dq>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RP~|PtLw_ 参考文献
hWM<
0=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0(B>a3J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
,%&e 7.1.1日盲紫外
z>XrU>} 7.1.2紫外材料
=:&ly'QB& 7.1.3紫外探测器
!F1M(zFD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T^Y([23 7.2.1系统初步优化
ABQa 3{v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GR
+[UG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7*ET3NSI/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t0)
q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1M}5>V{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mw[Hw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X>AE3wk 7.3.4几点讨论
}@;ep&b* 参考文献
6eT5ktf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G!"YpYml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gG]Eeu+z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OHeT,@(mh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E8pB;\Z(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K-~fA%kt?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v{(^1cX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_] Q$q[[%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PMNjn9d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ox(j^x]NC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I$<<(VWH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o$#G0}yn 参考文献
/DK"QV!]s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7`^i.fh) 9.1傅里叶透镜
Ont%eC\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JBi*P.79^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Fi/6Z{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2RC# ]/-Y 9.2空间光调制器
luo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5[x.xK@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9[>L@#G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J`0mVOX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zn!vJX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d{SG
Cr 9d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Qe~8u@?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n\xX},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5zz<;Zy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s$cK(S#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o=50>$5jlS 9.6.2光学试验装置
#
WAZ9,t 参考文献
XZsz/#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vgsJeV`}I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hEBY8=gK 10.1.1光束扫描器
J T-J#Ag 10.1.2扫描方式
PmKeF}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io szX 10.2.1fθ透镜的特性
@)|C/oA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cB\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P{wF"vf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TygW0b 1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K
P Oa|$ 参考文献
yzerOL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wN;^[F 11.1概述
d8[J@M53|T 11.1.1变焦原理
K_RjX>q%N 11.1.2像差控制
M%ICdIc' 11.1.3最小移动距离
h| ,:e;>}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_H j!2 '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LIcM3_.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eQj`HL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T&iewk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P*FMwrJj>r 参考文献
4)A#2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k@/sn(x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5*Y^\N 12.1.1太赫兹简介
;1%-8f:lW 12.1.2太赫兹材料
U)E(`{p] 12.1.3太赫兹探测器
8=NM|i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_#r+ !e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9{
>Ui 12.2.2像质评价
.(^ ,z&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Cj{1H([- 参考文献
,n3a
gkPO>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