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UUv&X+Y ;tI=xNre`1 E`>-+~ZUsk
Nm<3bd ]}F_nc2L 目录
6Pl$DSu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5zL4n@w 1.1引言
Qg?^%O' 1.2像差的非线性
c\.4I4uy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pr/yDGia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_p7c<$;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i}RxTmG< 参考文献
B{QY-F~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oj@B'j 2.1成像光学系统
!yH&l6s 2.1.1光学传递函数
E$f.&<>T 2.1.2相对畸变
c3!d4mC: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S'V0c%'QQV 2.2.1点列图
b}o^ ?NtA 2.2.2点扩散函数
_=j0Y=/IF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sGfpLy<6 参考文献
iO3@2J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lGV 2@^# 3.1非球面像差
i+jSXn"_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eqs.zL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G>pvZ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z6f I*yP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WK!}xZR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5|wy<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K)c*'l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Oh~JyrZy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wLQ9o%=p|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
o)a`,f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zfO0+fMH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Q?r+VZ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u~( \Rb;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z`xdRe{QP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st4FaQ36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U9IN# ;W 参考文献
*xM4nUu<~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Rjk d>K3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jUZ84Gm{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lzfaW-nu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gHw;ry 参考文献
&voyEvX/S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Cz+>S3v M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B:a&)Lwp0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hM]=,e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V~kgQ0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8{@|M l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OUr=b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65\'(99yU 5.2.1总体设计方案
gE0k|Z(RF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d11~mU\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N{tNe-5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jk"; h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nxKV7d@R 5.2.6数值分析
{2}O\A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k|r#^(G2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CCh;N# 5.3.2阶跃型
光纤 U{} bx 5.3.3光纤物镜
vkOCyi?c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BYyR-m 参考文献
weU'3nNN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CQW#o_\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0ym>Hbax) 6.1.1红外辐射概述
GP<A v1 6.1.2红外光学材料
i!LEA/"V 6.1.3红外探测器
MVs@~=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6x^#|;e>lI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ly7\H3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0hnN>?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6w-jT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ZO5_n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uwXquOw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7$b!-I+a2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R m>bLI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WS@MbJ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y$Sn3_9 V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casva;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mFw`LvH?*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SS[jk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o|*ao2a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KaNi'=nW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X~l%Xm 6.6.1冷光阑效率
s3>,%8O6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Xb 6wQ"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y4PR&^l?g 参考文献
D>|m8-@]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l@nk@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epI&R) ] 7.1.1日盲紫外
\
$;E, 7.1.2紫外材料
NGcd 7.1.3紫外探测器
_dky+ E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R.<+ 7.2.1系统初步优化
~[l6;bn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b
R> G%*a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VNBf2Va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S<#>g
s4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ISk)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tmQU?cJ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epuN~T 7.3.4几点讨论
Mrysy)x 参考文献
|T\`wcP`q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VW: WB.K$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y.(Yh1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V`7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r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APtY;x^{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Fk=Sx<TX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Q&zYC]d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a9]F.Jm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7M4Z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Sgj!/!F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9:[nqX 参考文献
$c"byQ[3S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A#;6~f 9.1傅里叶透镜
{w:*t)@j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Z>hS&B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19e~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cq:<,Ke 9.2空间光调制器
ere h!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UdO(9Jc5^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yvR3|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7X
4/6]*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PG#5.jwQ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do,ZCn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DEJ0<pnQr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1<|\df.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 |4fww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5&A{IN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kU#5Aj gK 9.6.2光学试验装置
:&Sv jJR 参考文献
^97u0K3$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Ao?y2 [sE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QAGR\~ 10.1.1光束扫描器
oKyl2jg+, 10.1.2扫描方式
<[.{aj]QV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6sceymq 10.2.1fθ透镜的特性
W5i{W'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dc
o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pQ~Y7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vf~s^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kXW5bR 参考文献
Pgug!![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r]Q 11.1概述
&<nj~BL 11.1.1变焦原理
i ZU1w7Z 11.1.2像差控制
ycD.X" 11.1.3最小移动距离
^*?mb)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2,tGZ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s!73To}>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zX]4DLl,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gvzBV
+3'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oS>VN< 参考文献
$Gs9"~z?;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Q*jNJ^IW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ATRB9 12.1.1太赫兹简介
'kuLkM, 12.1.2太赫兹材料
TmviYP gb 12.1.3太赫兹探测器
cG)U01/"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H8!;
XB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 12.2.2像质评价
{!0f.nv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i<\WRzVT 参考文献
$I0&I[_LzK '@6O3z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