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1;@`rQ6 \t&8J+% kaECjZ_&+
/:,}hy+U p"*xyex 目录
G \$x.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_>8.7 1.1引言
.H&XPW 1.2像差的非线性
<<@F{B7h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7kMO);pO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tTt}=hQpgX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 xyY6bxL 参考文献
w`=XoYQl~*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ZmK0q<: 2.1成像光学系统
^ZBTd5t# 2.1.1光学传递函数
a'>n'Y~E 2.1.2相对畸变
(8N E'd8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3_{rXtT)' 2.2.1点列图
H5jk#^FD 2.2.2点扩散函数
j:^gmZ;J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5OAb6k' 参考文献
@j(2tJ,w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r?pfs$U 3.1非球面像差
1k$5'^]^9]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ClPE_Cfw~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DW)81*~g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C_h$$G{S(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j<#VS-]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X&M04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StZ{o;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B]_^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q/]%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sv6m)pwh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IfP?+yPa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uj)fah?Wg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_+Pz~_+kS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u})8)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OMdLXr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fK^;?4 参考文献
P_.AqEH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hij
9r z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bq}`jP~#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 XOWSx;Y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_+8z_ 参考文献
E$v!Z; A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d-H03F@N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dvAz}3p0]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5'|W(yR}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X'/'r.b6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Fgi;%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GgtYO4,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8/"C0I (G 5.2.1总体设计方案
DX/oHkLD'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m4UJb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wEU=R>j.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c?Mbyay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na$n[T/I 5.2.6数值分析
mPo.Z"uy7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e0]%ko"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WTy/$ Qk 5.3.2阶跃型
光纤 6|4ID" 5.3.3光纤物镜
rG%8ugap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OlPVMFt 参考文献
DyUS^iz~o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ZsP>CELm@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onIZ&wrk 6.1.1红外辐射概述
1c*;Lr.K 6.1.2红外光学材料
q7I(x_y / 6.1.3红外探测器
R}D[ z7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Y#4Q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WOrMR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oE,TA2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8zh o\'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1nKL0C6u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64Tb,AL_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qB>qD~WsD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blkPsp)m"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3XDuo|(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I
|"'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I[n|#N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AoX|R[1%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mRxeob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v]T?xo~@'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G[{Av5g mx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CQ7NQ^3k 6.6.1冷光阑效率
eWr6@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6d3YLb4M$i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J.]`l\ 参考文献
b)r;a5"<5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n"@){:{4?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Ny2bMj.o 7.1.1日盲紫外
3jHE,5m 7.1.2紫外材料
uXb}oUC 7.1.3紫外探测器
8TTj<T!N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qI<c47d;q 7.2.1系统初步优化
a;\a>N4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O,#,` 2Qc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Q(4~r+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o[q|dhrANh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VLoRS)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L XTtV0F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3$u9!|P 7.3.4几点讨论
;s8\F]K 参考文献
?A-f_0<0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23<n^W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m>Vp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n]t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R83PHM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OLoo#HW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rF4M1+B\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f+\ UVq?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LW}
%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i`?yi-R&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i(V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n'%cO]nSx 参考文献
9WV8ZP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hf;S#.k 9.1傅里叶透镜
sejT] rJ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kYR^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N,:G5WxW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nswhYSX 9.2空间光调制器
1K'cT\aFm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nGur2}>n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PfGiJ]:V-u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P/Y)Yx_(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9D;ono3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cWQ9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MPYYTQ1FB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c5pK%I }O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d@zxgn7o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XuCF#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2rSX[$tf 9.6.2光学试验装置
n#B}p*G 参考文献
==trl#kQ%%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yh).1Q-D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I*/:rb 10.1.1光束扫描器
%ofq 10.1.2扫描方式
rd"!&i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ObsWZ 10.2.1fθ透镜的特性
w{]B)>! 1W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l_,6<wWp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CZ%KC$l.5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yX<.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g v-2., 参考文献
i~*6JB|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Cv
p#=x0 11.1概述
TJB4N$-}A 11.1.1变焦原理
SzFh 11.1.2像差控制
P2U4,?_e 11.1.3最小移动距离
:`0,f ?cE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yA7O<p+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chf\-!$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gV*4{d`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x}x )h3e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w<9Y 参考文献
$}EARW9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bJ{ G1pk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B}aW y &D 12.1.1太赫兹简介
YfNN&G4_ 12.1.2太赫兹材料
_T=";NSa 12.1.3太赫兹探测器
9_Z_5w;h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Go8t4u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rzPc) 12.2.2像质评价
rxZk!- t)L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FRQkD%k 参考文献
D>`{f4Y PE[5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