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jn>RE k
E-+#p 0[fqF^HEN
TuzH'F V Rz9;=m 目录
DZV U!J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LZApz} 1.1引言
]}BT'fky# 1.2像差的非线性
` MXGEJF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Q5
i0s%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hi9@U]H#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1lf]}V 参考文献
x: 2 o$+v3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s[
n2w 2.1成像光学系统
m/NXifi8l 2.1.1光学传递函数
?4 lDoP{ 2.1.2相对畸变
ehQ~+x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 4B-Y4M4 2.2.1点列图
(W_U<~`t 2.2.2点扩散函数
Nrk/_0^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aTPmW]w6 参考文献
Iqb|.v LG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Z;J{&OJ3qM 3.1非球面像差
1fU~&?&-u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7pFm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ZVz`-hB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B2qtb3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A>hs*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rI[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s1Pf__<k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rz'Ybs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uzWz+atH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y`-5/4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N1u2=puJY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p`{ | [<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q<wQ/m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B06v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w1
tg7^(@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KZ/2#` 参考文献
?\![W5uuXG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LZ,>v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XLsOn(U\&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o|7
h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kK$*,]iCp 参考文献
pt-
1>Ui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N!R!tJPa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j-wz7B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Af7&;8pM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d]n(/lZd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P(Ve'
wOaf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Ts8nOGMh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U Zc%XZ`"V 5.2.1总体设计方案
2q*aq%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z7um9g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DU1\ K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t@4)+s/)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hZNAI 5.2.6数值分析
lF.yQ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_"%o=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N*i!h 5.3.2阶跃型
光纤 Hnc<)_DF 5.3.3光纤物镜
r&c31k]E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Frdi>7 ~ 参考文献
wQ/Z: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L% ?3VW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D!CuE7} 6.1.1红外辐射概述
Jl(G4h V'\ 6.1.2红外光学材料
m kHcGB!~ 6.1.3红外探测器
o!ycVY$yW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Z@bGLS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N"rZK/@}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7__?1n~{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Ez+1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kp^@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3&z.m/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K5SP8<.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rYwUD7ip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5D%gDw+"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UAq%Y8KA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J}J7A5P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KK4"H]!.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7JHS8C<]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VPqMbr"L[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r2fIj~V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A/#Xr 6.6.1冷光阑效率
#8[iqvE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Z-B b,8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y:3d`E4Xw 参考文献
K?:wX(JYT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DR w;.it2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37QXML 7.1.1日盲紫外
jwd{CN% 7.1.2紫外材料
xRU ~hQ 7.1.3紫外探测器
xMAb=87_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e=%6\&q 7.2.1系统初步优化
Lb}
cjI: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K0Zq)<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2?bE2^6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J%n{R60b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I{0bsTp;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Ufv,_n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5^eD^[c 7.3.4几点讨论
}th^l*g 参考文献
r0 6M.r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lzN)e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1yMw.04V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8K/o /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w(xRL#%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M&PP6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NDuAjp[@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u3x.!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BO,see9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4fCg{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ef;Ta|#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XN=Cq*3} 参考文献
Jqt&TqX@s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ToB^/
n[ 9.1傅里叶透镜
mzX <!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2iM8V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_P-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vJK 9.2空间光调制器
GK/Q]}Q8pZ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i;Y@>-[e<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8K+zT5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XHS@|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X}5aE4K/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cj3[qq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aumXidbS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7Z;w<b~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_ x.D< n=X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p~sfd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r_kw "9 9.6.2光学试验装置
&z\]A,=Tc 参考文献
zTa>MzH1-;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aj&,q+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r12{XW?~ 10.1.1光束扫描器
|;-,(509 10.1.2扫描方式
Uq,M\V\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hCLXL 10.2.1fθ透镜的特性
`37GVo4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wM<J$=2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B9Dh^9?L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 h6(!-"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m%M$^sZ} 参考文献
#c0
dZ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xmDX1sL** 11.1概述
|-zwl8E 11.1.1变焦原理
:);]E-ch 11.1.2像差控制
!k&~|_$0@ 11.1.3最小移动距离
axY-Vj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O8+[)+6^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bw7!MAXd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bmAgB}Ior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lxq<1I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2.2Z'$W 参考文献
v}IP%84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l/e: (H3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wE75HE`gW 12.1.1太赫兹简介
dv0TJ 0% 12.1.2太赫兹材料
eh'mSf^=p 12.1.3太赫兹探测器
WRAW%?$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v.1= TBh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fN61# 12.2.2像质评价
x~GV#c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6QRfju' 参考文献
~MY(6P mm=Y(G[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