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k)Qtfj}uij {> 0wiH#!E ,WB{i^TD
,nB5/Lx H
DFOA 目录
%- 0t?/>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KyQX!,rV 1.1引言
qm o9G 1.2像差的非线性
~`:L?Jkb6H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NPe%F+X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Em&6!!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l2P=R)@{ 参考文献
C-[eaHJ'$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H}bJ"(9$vC 2.1成像光学系统
MFAH%Z$ 2.1.1光学传递函数
';=O 0)u 2.1.2相对畸变
<<R*2b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V%
6I\G2/: 2.2.1点列图
KNIn:K^/ 2.2.2点扩散函数
p2$P:!Y)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d}Ke_Q0 参考文献
"5wa91*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Da` 3.1非球面像差
eM?I$eP TN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 v@m-j6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hNmJ!Uo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Y\?"WGL)p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TzQ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mvt>X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rm?jDm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0haTYc4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l3I:Q^x@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_"an~Ss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YltC@q%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Xq|Kf (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V/I<g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P%1j| 7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O*)Vhw'pK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pq 2 参考文献
")XHak.JX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0*D$R`$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CD( :jM?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65$+{s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V7fq4O^: 参考文献
Cl8Cg~2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A1>OY^p3%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gc2s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rKIG~P_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CxO ob1@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Jgd'1'FOs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MPg)=LI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Y;^l%ePuW 5.2.1总体设计方案
Mc_YPR:C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hVAn>_(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X296tA>C`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W^LY'ypT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o5uph=Q{ 5.2.6数值分析
3/e.38m|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d"F%M
y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3DXPR^B6 5.3.2阶跃型
光纤 9FYUo 5.3.3光纤物镜
`1{ZqRFQ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mt p+rr 参考文献
FX`>J6l:X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4,gK[ dc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e9 5Lo+:f 6.1.1红外辐射概述
`WFw3TI 6.1.2红外光学材料
dx{bB%?Y\= 6.1.3红外探测器
GmEJhr.3`=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j2.|ln"!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hl (hJfp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BmMGx8P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MvHm)h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m6&~HfwN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Eog0TQ+*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yyRiP|hJ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uHvp;]/0\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j(_[z|v3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Fu5i $i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 H&W}N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37 ,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D}kD6=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e.:W${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_j/<{vS y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JG!mc7 6.6.1冷光阑效率
*,8^@(th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mD0f<gJ1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7>Ouqxh21 参考文献
[OV"}<V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F!5%}OcL%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5spTMw8 7.1.1日盲紫外
}{qZ[/JwqN 7.1.2紫外材料
[.'|_l 7.1.3紫外探测器
YY((V@|K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otl0JHt*+ 7.2.1系统初步优化
LX7FaW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zRl3KjET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THbh%)Zv+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7C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EC6DW=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2dHH^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yc"]IzOU 7.3.4几点讨论
^aMg/.j 参考文献
fc%xS7&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4(~L#}:r!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Hb"F?Yb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gsvuE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D},>mfzF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Qc@m9;bH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w%VU/6~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Z!#!Gu*V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m
)zUU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p&" y3<p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p_CN*10H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vwVghC 参考文献
5C*Pd
Wpl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vK^Um 9.1傅里叶透镜
YTpSHpf@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trA4R/
&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Xy&A~F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GT!M[*[ 9.2空间光调制器
el<s8:lA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9J*\T(W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mpEK (p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 c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Co_A/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dulI&_x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A*R^n}sh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vnt%XU,,Y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cLJ$M`e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2/EaaR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E`0? 9.6.2光学试验装置
p* (JjH 参考文献
Nk
8 B_{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FE 7Y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Mj?`j_X 10.1.1光束扫描器
B6As,)RjD: 10.1.2扫描方式
|`,2ri*5A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WS@=sZN 10.2.1fθ透镜的特性
m6K}|j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wU@ynw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D~fl JR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RI Gc US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n;C
:0 参考文献
wY%}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F`!qY~Y\ 11.1概述
EHIF>@TZ 11.1.1变焦原理
Y%aCMP9j~9 11.1.2像差控制
Jr!JHC9i 11.1.3最小移动距离
oUr66a/[U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1 ~*7f>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Y0!~#
`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qu@~g cE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0c]/bs{}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l
-m fFN 参考文献
\gGW8Q;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T$|bc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EIAc@$4 12.1.1太赫兹简介
^4hO 12.1.2太赫兹材料
t!X.|`h 12.1.3太赫兹探测器
tBWrL{xLe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c'xHO`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hJ? O],4J 12.2.2像质评价
XS{Qnx_#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2N"#b&J 参考文献
1Z2HUzqh. ({)+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