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viAMr"z S>0nx ^P His*t1o8'O
>N?2"" jh.@- 目录
k~|-gfFP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d)"?mD:m/M 1.1引言
F|HJH"2*&q 1.2像差的非线性
4#'("#R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EXTU85`"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mnID3=JF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Cb_oS4vM 参考文献
\^V`ds*.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8l"O(B'#Z 2.1成像光学系统
$L2%u8}8: 2.1.1光学传递函数
i9D0]3/> 2.1.2相对畸变
j}AFE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d.2mT?`# 2.2.1点列图
`W-&0|%Ta 2.2.2点扩散函数
)Y8",Ig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XZ/[v8 参考文献
7 uarh!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m?15c+ 3.1非球面像差
$7'gRb4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n3`&zY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 #U7xgq/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 ^0hxer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wO>L#"X^v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2?aZ`r+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C. yF)Ql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M"UmSB o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A~dQ\M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eViVl6e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_7D _72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S\cU`ZVe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1[*{(e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G8I Y#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LtkA|: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e62Dx#IY 参考文献
/V?H4z[G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DWqpHN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6UE(f@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Lrmf@hI7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q"eU=9 参考文献
c:l]=O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Nj9U#A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SxjCwX">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Ncp9ej#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2tCV't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wq#>bm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r9"M>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Mp1~{8 5.2.1总体设计方案
^<0IB#dA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Y?#i{ixX6n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F.)!3YE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i)Hb`(S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I@l>w._. 5.2.6数值分析
T#O??3/%$1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SLhEc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g8'DoHJ* 5.3.2阶跃型
光纤 jFerYv&K~ 5.3.3光纤物镜
m/`IGT5J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5v^L9!`@%v 参考文献
t?^9HP1b_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gNx+>h`AF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iCmW 6.1.1红外辐射概述
$cVi;2$p 6.1.2红外光学材料
eu'1H@vX( 6.1.3红外探测器
]Fb0Az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h^NR3N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nB5Am^bP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iQ^:
])m>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cywg[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t[HoFRa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k*-NsNPw$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Ewo*yY>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PG,U6c #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Ts:ZI+
8d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ODf4+& u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W>spz~w%j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0>!/rR7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t'3rft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iIbcA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Q1>zg,r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tiLu75vj 6.6.1冷光阑效率
A2x;fgi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y5SlE[J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F?Or;p5`Y 参考文献
|
W#~F&{]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j.3o W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Y^-Ak1 7.1.1日盲紫外
MY-.t-3 7.1.2紫外材料
"uu)2Xe 7.1.3紫外探测器
]Qi,j#X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r3I,11B 7.2.1系统初步优化
oTOfK}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dmR3Y.\jd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JZ`L%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OoP@-D"e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n_$yV:MuT!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Ohl} X 1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xOP 7.3.4几点讨论
FsCwF&/q 参考文献
=sQ(iso%f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ID8k/t!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_g6m=N4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E!aq?`-'!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L2Ux9_S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Xyv8LB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eX<K5K.B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l90g|isJ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Rlw9$/D!Z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R'EW7}&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sT<{SmBF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w?ye[e 参考文献
J5T=!wF (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o`%I{?UCDJ 9.1傅里叶透镜
XUsy.l/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9YSVK\2$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umDtp\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Js}tZ\+P75 9.2空间光调制器
-,>:DUN2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t\KsW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8M^a/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G XXC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WzG07 2w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md6*c./Z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y<r44a_!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v_-ls"l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5X;?I/9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Am7| /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silp<13HN 9.6.2光学试验装置
7l}~4dm2J 参考文献
%)IrXz>Zh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N,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ry,}F@P& 10.1.1光束扫描器
z1vni'%J 10.1.2扫描方式
S 1ibw \'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f(agG] 10.2.1fθ透镜的特性
bD@@tGr;W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gIEZ{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OIlu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zNa6BL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L` [F~$| 参考文献
aa=b<Cd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Ij$)RSPtH 11.1概述
l-=e62I{=| 11.1.1变焦原理
t|".=3%G 11.1.2像差控制
9<qx!-s2rr 11.1.3最小移动距离
-CElk[u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_&mc8ftT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s9W>*(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gg59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N('3oy#8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7X:hIl 参考文献
(\q[gyR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1 ?]J;9p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h~.V[o7= 12.1.1太赫兹简介
W["HDR 12.1.2太赫兹材料
T=yCN#cqQ` 12.1.3太赫兹探测器
0&o
WfTg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6I%64m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U:Fpj~E_w 12.2.2像质评价
u
dUXc6U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a5I%RY 参考文献
*hl<Y,W( Q}ZBr^*]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