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R16'?, .gG1kW A- u`y><w4i
@Gx.q&H wSb1"a 目录
b`)){LR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GIxR6i 1.1引言
(Q%'N3gk 1.2像差的非线性
T?:glp[4I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ojQI7 Uhw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S'p%g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j{Hao\F8 参考文献
4Fp0ZVT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G"X8}:} 2.1成像光学系统
.uyGYj-C 2.1.1光学传递函数
?"zY"*>4 2.1.2相对畸变
t<~ $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6L^2
X 2.2.1点列图
~.A)bp 2.2.2点扩散函数
e?_@aa9~@{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T^T[$26 参考文献
M@4UGM`J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5WC+guK7 3.1非球面像差
rFaF
Bd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t$,e2FY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FL(6?8zK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B*4}GPQ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H?!;u=8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Yl&?z9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U>V&-kxtV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2ZPj)&-E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1WY/6[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tjGd )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dDm):Z*`b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yHHt(GM|o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l'Y'z,}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T/^Hz4uA7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MF~H"D
n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qHNE8\9 参考文献
w"OP8KA:^T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pY_s*0_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Ho/ZYj3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tv"B@`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R,9[hNHWGs 参考文献
iXjo[Rz^C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Kz E4Z/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Hir Fl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UlAzJO6"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pGf@z:^{*-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k
3'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 R-!(9k^`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oqLfesV~ 5.2.1总体设计方案
KN tt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UW9?p}F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zSCg|"r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0u8r`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0
;b[QRmy 5.2.6数值分析
%F:)5gT?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TEDy~O%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mp9{m`Jb* 5.3.2阶跃型
光纤 _U{zMVr 5.3.3光纤物镜
^5A
t?I8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jM$`(Y 参考文献
NPd%M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uHQgn(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qTAc[Ko 6.1.1红外辐射概述
FBpH21|/y 6.1.2红外光学材料
dn}` i 6.1.3红外探测器
?Y:8eD"*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I-+Ead0i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2Fz|fW_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X=Ys<TM,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sGmW/L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wMdal:n^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Wm);C~Le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S$1Yn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em\ 9'L^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
eCjn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ukv tQz)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13dn]o=2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C_4)=#@GU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BrMl%gV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T"&)&"W*U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gHF.?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yuDZ~0]R 6.6.1冷光阑效率
?{U
m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o99pHW(E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rp6q?3=g 参考文献
rHf&:~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CBDG./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u{FDdR9< 7.1.1日盲紫外
$&"V^@ 7.1.2紫外材料
52b*[tZ 7.1.3紫外探测器
t9Y=m6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f]G>(V=i 7.2.1系统初步优化
l#lF
+Q;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f)g7
3=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Fe.t/amS/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u.t[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wtT}V=_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 5x9duK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3GwD00 7.3.4几点讨论
Qb!PRCHQ 参考文献
!q-f9E4`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gqR)IVk>%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2_ :n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eeHP&1= 7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R-Z~V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fM #7 y [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kqYfY?K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aQ~1f>]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0vR20/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Qfky_5R\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5C"QE8R o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aA'|Rg, 参考文献
#/NS&_Ge0s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xl"HotsX-x 9.1傅里叶透镜
D;I6Q1I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cgb2K$B_"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S[++w?Qq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T \CCF 9.2空间光调制器
+4\U)Z/\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S}f?.7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DAwqo.m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1]tD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A%<Z(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2kv7UU#q2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 [)`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vsL[*OeI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tX!nsm1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EwS!]h?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olss_ 9.6.2光学试验装置
+525{Tj 参考文献
y7S4d~&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XkMk|t8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 aUsOB-RV 10.1.1光束扫描器
k<RZKw Qc 10.1.2扫描方式
j
F-v%?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1xU3#b&2tC 10.2.1fθ透镜的特性
__[xD\ES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MEYd U1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vA)O{W\o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t4D-os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341?0%= 参考文献
84i_k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v`V7OD#:j] 11.1概述
AH4EtZC=W 11.1.1变焦原理
eUl/o1~mXa 11.1.2像差控制
QRLJ_W^&u 11.1.3最小移动距离
x f4{r+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kAM1TWbaVQ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YUQtMf9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7O`o ovW$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
}!H3]tr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q!f1~ aG 参考文献
[+w3J#K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W$qd/'%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y fSM 12.1.1太赫兹简介
0F#>CmD 12.1.2太赫兹材料
YpUp@/" 12.1.3太赫兹探测器
"+?Cz!i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hh~n#7w~IR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WT{|z 12.2.2像质评价
H0a/(4/xg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i)Lp7m z 参考文献
j5Un1 7([h4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