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gcr,?rE< tklU
zv UuxWP\~2
7dX1.}M<( /s6':~4 目录
mLD0Lu_Ob3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M
f}gCEW 1.1引言
ld94ek 1.2像差的非线性
=HP_IG_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0>CBJvv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T>4B=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8[h& 参考文献
C 0*k@kGy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mBc;^8I?23 2.1成像光学系统
D`e!CprF 2.1.1光学传递函数
/exV6D r 2.1.2相对畸变
uf`o\wqU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8_f0P8R!y 2.2.1点列图
-w 2!k 2.2.2点扩散函数
RrLQM!~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RHNV 参考文献
}K;@$B6,@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U"f1q*$ 3.1非球面像差
-9-%_=6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jL8&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cR$2`:e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ok89ad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3Q[]lFJ}F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yqlkf$?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rhKWg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t$M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G&?e9OA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60~{sk~E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W3R3>;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9|jIrS%/~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0D0G-r: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Q(AOKp,F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ceVej'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CJjma=XH 参考文献
}?*:uf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Y/iq9l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K]@6&H-b|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Ew4DumI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T>n,@?#K 参考文献
]lQhIf6)k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VbBZ\`b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L)Un9&4L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U!WD`Ym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PKdM-R'Z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2H5CFX/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l-!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Jd1eOeS 5.2.1总体设计方案
sXoBw.^Ir_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ZV;Le'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iv#9{T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7_#v_ A^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M%&`&{ 5.2.6数值分析
"793R^Tz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K+T`'J4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y-IE#!5 5.3.2阶跃型
光纤 xZ`t~4qR 5.3.3光纤物镜
'r1&zw(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Vl^jTX5N 参考文献
8Mws?]\/q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PlPXoG=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RJvu$U2j 6.1.1红外辐射概述
n0Ze9W+< 6.1.2红外光学材料
sS5#Q 6.1.3红外探测器
J5J3%6I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W'gCFX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tm+}@CM^.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PK3T@Qv89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z_JZx]*/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4pA<s-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Y ;&Cmi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Hys9I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kW`62AX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qsdA#2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8l!S<RA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i}wS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iH/~a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0pkU1t~9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cO(|>&tJ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qViky=/-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9=3V}]^M 6.6.1冷光阑效率
b;soMilz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BAF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NSHlo*)} 参考文献
kP8Ypw&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r'b
Z~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Q \A I 7.1.1日盲紫外
4,$x~m`N 7.1.2紫外材料
B>?. Nr 7.1.3紫外探测器
}s{zy:1O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n4Q!lJ 7.2.1系统初步优化
cE]tvL:g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1q\U
(^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83TN6gW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PjsQ+5[>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xP $A{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e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0wQn09 7.3.4几点讨论
Hk6Dwe[y 参考文献
zhN'@Wj'_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hrcR"OZ~X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H%faRUonz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d(To)ly.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2@e<II2ha8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5yWvra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L`w4;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Yj0Ss{Ep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7~ |o_T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 *pK#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e?Cbl'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1.$7Wt 参考文献
\f{C2d/6j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nHT2M{R 9.1傅里叶透镜
m! p'nP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Sl 6}5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J<4IvL/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YToRG7X# 9.2空间光调制器
5jYRIvM[Q~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IL>Gi`Y&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2=v?,'t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1d*B!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26\1tOj Np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B~~rLo:a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Ko -<4wu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C= hE@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_H$*Q=1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9*,5R,#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0yd7BST 9.6.2光学试验装置
},[j+wx 参考文献
XM8C{I1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y4shW|>5_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C)U
F 10.1.1光束扫描器
Q) FL| 10.1.2扫描方式
Xb;CY9&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t\rjFw 10.2.1fθ透镜的特性
gQ/zk3?k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YTYYb#"Q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U'lrdc"Q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yl3iU:+V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J-I7K!B 参考文献
RHB>svT^K>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Ye1P5+W( 11.1概述
`9$?g|rB 11.1.1变焦原理
Rmd;ug9 11.1.2像差控制
!-\*rdE{9 11.1.3最小移动距离
}-8K*A3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e@X~F6nP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Em
_miU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U`lE0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v3aiX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pGsVO5M? 参考文献
v3@)q0@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b,a*4pN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l}<s~ip 12.1.1太赫兹简介
9 -TFyZYU 12.1.2太赫兹材料
o*dhks[ 12.1.3太赫兹探测器
Hj2P|;2S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d (`-&9p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cJH7zumM) 12.2.2像质评价
G-}
zkax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2Jj`7VH> 参考文献
&O!d!Pf %*r 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