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VWTYG7 Sl zK}$W73W^
jQj`GnN| o D*h@yL 目录
kRTT
~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SE;Jl[PgcL 1.1引言
)4D |sN 1.2像差的非线性
2J|Wbey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e#0R9+"Ba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V2Ih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U9y[b82 参考文献
=Mc*~[D/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T]u](q 2.1成像光学系统
}RO Cj,| 2.1.1光学传递函数
\.POb5]p0 2.1.2相对畸变
vc^qpOk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pzf{8% 2.2.1点列图
;xN4L 2.2.2点扩散函数
bsmZR(EnU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h /m 参考文献
{uM*.]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FHI_ 3.1非球面像差
=d!3_IZ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2zp~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w+fsw@dK&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Ty}'A(U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YiTiJ9jf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LS}u6\(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nVoL7ew+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OgA3)X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k+ci7;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4[44Eku\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pV9$Vg?-H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P0:1">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o+*YX!]#L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D{x'k2=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RAst1q7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_/;vsQB 参考文献
`aD~\O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XC~G&HuF6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h64<F3}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P3mS"e3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F{WV}o=MY 参考文献
uZL,+Ce|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oCg|*
c|+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mEeD[dMN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e{EKM4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H*51GxK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O`j1~o<{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Hb55RilC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4
3V{q 5.2.1总体设计方案
G8z.JX-7g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OQ37(<_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i=T!4'Zu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 ~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Iq,"kGz 5.2.6数值分析
GVR/p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VUnO&zV{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iga.B 5.3.2阶跃型
光纤 "'U+T:S 5.3.3光纤物镜
(SGX|,5X7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i]x_W@h 参考文献
TS4Yzq,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zW#P
~zS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ThP->&:( 6.1.1红外辐射概述
WN#S%G:Q) 6.1.2红外光学材料
.JCd:'- 6.1.3红外探测器
OD[q
u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D[/h7Ha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RK)1@Tz7!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Hq$&rNnq\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Lmsc~~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BK 3oNDy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No3}O;"g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2:9*0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X *u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PuQ{T I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lyD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cYmgJBG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B SH2Kq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cB7tY*Ski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ZSWZz8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9*Q6/?v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6y=ky., 6.6.1冷光阑效率
W6gI#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PtfG2Ty?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ylm #Xa 参考文献
IJ]rVty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3_bqDhVI5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S-'R84M,F 7.1.1日盲紫外
3D;?X@ 7.1.2紫外材料
PctXh, = 7.1.3紫外探测器
<$(y6+lY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E$.f AIt 7.2.1系统初步优化
n&l(aRoyx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G0k)eW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7Q^p|;~a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RZ&*4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WD55(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a[Nm<
qV05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A(_HMqA] 7.3.4几点讨论
Jxf>!\:AZu 参考文献
|\2>n!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LLc^SP j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dGgltY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en>n\;U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IR:GoD+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jW]"Um-]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S B~opN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C$p012D1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57Sw*m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E{0e5. {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IL g o:xQ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X%mga~fB 参考文献
egK~w8`W%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LIGHIt 9.1傅里叶透镜
b@c(Nv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bnQn]x+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3?K+wg s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wz1nV} 9.2空间光调制器
@0]w!q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X8Hy!-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Nyt*mbd5
{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Zb=;\l*&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0&X[?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t{>#)5Pqv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wo+`WnDh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Q7<Y5+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pV(k6h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5kGQf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yr;Y4y7K 9.6.2光学试验装置
P4HoKoj2` 参考文献
Auc&dpW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KJA)znx;(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TFG?
EO 10.1.1光束扫描器
9i U/[d 10.1.2扫描方式
qH0JZdk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3*|Su%uC 10.2.1fθ透镜的特性
Ux1j +}y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5Q
<vS"g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K>vl o/#!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t
#Kucde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uB^"A ;0v 参考文献
\#JXch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z:Tj0<A' 11.1概述
!@])Ut@tN 11.1.1变焦原理
?A;RTM 11.1.2像差控制
A9N8Hav 11.1.3最小移动距离
YhNrg?nS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x&^Xgi?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_5_)"4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cI-]|)|2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Tb?z&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7j}
R& 参考文献
EZ{{p+e^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n-SO201[*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1TAmJfHa 12.1.1太赫兹简介
/k?l%AH 12.1.2太赫兹材料
b:'8_jL 12.1.3太赫兹探测器
iDX<`)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LXu!iix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yUf`L=C: 12.2.2像质评价
x0>N{ADXQ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fV\JJ 参考文献
<mki@{ ;| I$S*elv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