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6[qk pv|G^,># $=4QO
FQ\h4` >B cbTm'}R(G 目录
<Q3c[ Y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z@0.pN]7 1.1引言
Q\Vgl(;lX 1.2像差的非线性
oUlVI*~ND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9G2FsM|,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SvF<p3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jmZI7?<z 参考文献
a\*yZlXKs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T7.~W 2.1成像光学系统
}N52$L0[ 2.1.1光学传递函数
Qo|\-y-# 2.1.2相对畸变
GZIa4A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X"%gQ.1|{j 2.2.1点列图
CpTjJXb 2.2.2点扩散函数
Xsa].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RlxD 4p 参考文献
f3y=Wxk[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4kY R{ 3.1非球面像差
#Gi$DMW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do'GlU oMC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 *w"iQ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7b+6%fV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O;3>sLgc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k+*u/neh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a d\ot#V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cFX p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xskz)kk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MF'JeM;H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N?8!3&TiV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qf-8<{T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F'\lA9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AY&BWS$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P-):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apn*,7ps65 参考文献
Q+{n-? :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0=$T\(0g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h{qgEIk&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r.U`Kh]K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O&8A 参考文献
+kD
R.E: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19#\+LWA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N] XJ)?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 v#o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4skD(au8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s>c=c-SP.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_Z\G5x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B#R|*g:x 5.2.1总体设计方案
vP,n(reM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5bb(/YtFy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J2g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d(ThP;g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fV~[;e;U. 5.2.6数值分析
6L~n.5B~o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q [T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G!yPw:X 5.3.2阶跃型
光纤 cz$2R 5.3.3光纤物镜
q.}CU.dp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2Khv>#l
参考文献
ee=D1 qNu;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lH6+1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_e2=ado 6.1.1红外辐射概述
d_P` qA 6.1.2红外光学材料
_u Il 6.1.3红外探测器
z(~_AN M4,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5R&k0i r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K)P%;X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rT>wg1: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VtohL+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Fj!U|l\_9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NQ/UXE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h
yIV.W/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_$[8#kg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V~ _>U}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oL<St$1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qJw_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Yr|4Fl~U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Qg/rRiV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E(|>Ddv B&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yCo.c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 ql5Q4 6.6.1冷光阑效率
5LMw?P.<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SQFu@FJ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D&zle~" J 参考文献
T^q
0'#/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sR8"3b<qA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A %-6`> 7.1.1日盲紫外
:v 4]D4\o 7.1.2紫外材料
zBH2@d3W 7.1.3紫外探测器
XX~,>Q}H=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LgYq.>Nl9 7.2.1系统初步优化
aQ~s`^D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ZO q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x)VJFuqy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y?#
Loe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Y\tui+?J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i6N',&jFU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Y`x(?yP 7.3.4几点讨论
E} .^kc[(4 参考文献
%>s|j'{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wNX]7wMX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C%<l(b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TuU2 f.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I2DpRMy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i?;Kq~,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1".;foZ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A\;U3Zu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4.(4x&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Runf
+}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U;I9 bK8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0(btA~'* 参考文献
]R? 4{t4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mcok/,/ 9.1傅里叶透镜
t>sE x: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P>6{&(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_aMF?Pj~m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Qci]i)s$js 9.2空间光调制器
b>$S<td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hM64jI|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i
O!*&Y>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O1kl70,`R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di=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w}_Fjk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owU)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N.FS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u]gxFG"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_dvx*M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D|p2L$ 9.6.2光学试验装置
[8*)8jP3 参考文献
a}uSm/S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l@:0e]8|o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SW_C 10.1.1光束扫描器
s9d_GhT%- 10.1.2扫描方式
>OK^D+v"j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b u"!jHPB 10.2.1fθ透镜的特性
#o2[hibq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9G0h&i|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W}1
;Z(.*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fxIf|9Qi`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8x{'@WCG% 参考文献
2Hv+W-6v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2:= 11.1概述
8sCv]|cn 11.1.1变焦原理
EZ`{Wnbq 11.1.2像差控制
f
V( J| 11.1.3最小移动距离
e0 T\tc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xP,hTE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uM'Jp?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Hq 188<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5PnDN\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wHFN>5B 参考文献
-PQv ?5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W#Wa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pZOeqqu$ 12.1.1太赫兹简介
40<mrVl 12.1.2太赫兹材料
IaXeRq?< 12.1.3太赫兹探测器
N.{D$"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8 x-o,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6K<K 12.2.2像质评价
O0y_Lm\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X~ 参考文献
?I@W:#>o 3%ZO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