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OFL+Q~~C }ok
nB !m:PBl5
huD\dmQ:] a=T7w;\h 目录
P(i2bbU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GmrKdM 1.1引言
WUK.>eM0 1.2像差的非线性
<Ibr.L]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 FcA,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7LZb*+>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PdN\0B` 参考文献
64?$TT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Ac(irPrD 2.1成像光学系统
1eyyu! 2.1.1光学传递函数
<UHWy&+z& 2.1.2相对畸变
p1gX4t]%}a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a!a 2.2.1点列图
a1sLRqo8 2.2.2点扩散函数
E9*?G4P{l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V,~d&_k 参考文献
nu%Nt"~[%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QuaB6E 3.1非球面像差
#_L&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pC.4AkEO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 jB<`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eV=sDx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O|TwG:!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_,1kcDu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L , Fso./y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xdU
pp~}+.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e6xjlaKb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_rGBW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kQ'xs%Fw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_p2<7x i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tYNt>9L|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FC__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Tw6Fg1o>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oc%le2 参考文献
&r%^wfp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E_uH'E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R$m?&1K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a}7KpKCD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HZ4
^T7G 参考文献
Q>g$)-8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8TMAF|i4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ly5L-=Xb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Zo ReyY2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ddhTri'f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Y6;9j=[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mSl~.I2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9)J-B 5.2.1总体设计方案
'=Y~Ir+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EXh #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uQ+$Hzx X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4\WkXwoqQO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rX}==`#\ 5.2.6数值分析
\eN/fTPm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u3W]5M|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HW,55#yG 5.3.2阶跃型
光纤 "jMnYEG 5.3.3光纤物镜
_JO @O^Ndd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v$oo 参考文献
bdhgHjz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b#j5fEY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N|L5Ru 6.1.1红外辐射概述
640V&<+v 6.1.2红外光学材料
7)wq9];w
6.1.3红外探测器
,dMi+c`ax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Fa^]\: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Jl,x~d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F4gc_>{|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k5
l~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maz t=,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rrRC5h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bZfJG^3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1lc'gu5y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TF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E zUjt)wF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m<+nai'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J/2pS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ZA@"uqa 6b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VH65=9z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V#KM~3e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7J/3O[2 6.6.1冷光阑效率
F\<i>LWT'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DO{4n1-U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w Vmy`OV/ 参考文献
[} 3Y1t{G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o 4wKu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 7.1.1日盲紫外
8G<.5!f7`N 7.1.2紫外材料
\zyGJyy. 7.1.3紫外探测器
/Vc!N)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 GW3E 7.2.1系统初步优化
mJT
m/C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CB)#;
|aDB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Mq$=zsj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xy>mM"DOH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inrL'z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fB9M1Svn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P*]g*&*Y + 7.3.4几点讨论
K.Z{4x=0 参考文献
?OFvGd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S0yT%V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FHh,y~v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XzsK^E0R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XwMC/]lK<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eyV904<F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QRZ(2Wq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SYx)!n6U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
3N#%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9
|Y?#oZ1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sq9c/}X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K.~U%v} 参考文献
mH"`46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0kfw8Lon 9.1傅里叶透镜
C54)eT6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V>Cf
8>m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eF@E|kK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k@'.d)y0` 9.2空间光调制器
M#m7g4*L !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iv'/B8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G$b4`wt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RZjR d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q[lqEc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K(^x)w r-: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r{_'2Z_i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I2)-=ZL6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JJ`|*H$_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CgWj9 [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tW$^UD 9.6.2光学试验装置
j&9~OXYv 参考文献
)NK2uD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Bv3v;^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gFH_^~7i8p 10.1.1光束扫描器
>vhyKq|g< 10.1.2扫描方式
n_Z8%|h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I~I%z'"RQd 10.2.1fθ透镜的特性
Zl)|x%z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kH'Cx^=c6h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gqhW.e}]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V3cM4'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l/rg6mbI' 参考文献
6yU~^))bx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adB
11.1概述
@N$r'@ 11.1.1变焦原理
<|4j<U 11.1.2像差控制
C+Z"0\{o 11.1.3最小移动距离
{SJLM0=Z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Xw/
t>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y-U(`{[nM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D q]=P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y.Py>GJJ1S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gf$ L9 参考文献
`e bB+gI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 9e>J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tv0xfAV 12.1.1太赫兹简介
I6\3wU~). 12.1.2太赫兹材料
[qz6_WOo 12.1.3太赫兹探测器
;u%h wlo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X#(T-!t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3Rm$ 12.2.2像质评价
Z6=!}a%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u0,~pJvX 参考文献
86Rit!ih U;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