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UJC/GtjS Y6(I
%hE` jR/YG
ru
]ZkhQ% ?y( D_Nt L 目录
_sU| <1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Le L%$ 1.1引言
;g[C=yhK`C 1.2像差的非线性
|RUx)&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u!in>]^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zSi9]j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y#\jc4F_a 参考文献
]<z4p'F1%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I2RU2|B 2.1成像光学系统
Vmj7`w& 2.1.1光学传递函数
OoKzPePWji 2.1.2相对畸变
m>4jRr6sF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np|3 os 2.2.1点列图
:[#g_*G@p 2.2.2点扩散函数
p7b`Z>}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K\5'pp1 参考文献
kz]vXJ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qTK\'trgx] 3.1非球面像差
!;'.mMO&%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WIcH:_w-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G>&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s\6XW$;Q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v,t&t9}/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W|(P)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A^+G
w\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J[9yQ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ogzq.+|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fuM+{1}/E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079v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Q.Qos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4am`X1YV#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dI!x Ai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X#9}|rT56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wT?.Mte 参考文献
7Mxw0J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uPk`9c52%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zNT~-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B9`^JYT<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XCU.tWR: 参考文献
k|W =kt$ P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m x@F^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uSSnr#i^j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ZdO+n?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XE]YKJ?|k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k8^!5n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5p6Kq=jhb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et";*EZJX 5.2.1总体设计方案
$
JI`&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oZ]/(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lZ++?&^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c-z2[a8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ubDudzp 5.2.6数值分析
D$g|f[l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G1MuH%4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vL\VI9 5.3.2阶跃型
光纤 T^h;T{H2 5.3.3光纤物镜
O@[c*3]e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A35?9E? 参考文献
[.DSY[!8U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Im{p7gf!b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5Z0-N@ 6.1.1红外辐射概述
v)@EK6Nty 6.1.2红外光学材料
4,L( 6.1.3红外探测器
0wZ_;FN*-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9"_JiX~3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b]rx7$~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grEmp9Q ?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A#~"Gp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ksmyW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4?XX_=+F|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l c)*HYqU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dw,Nlf~*0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Bb[%?~
E!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Izq]nR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E^?<}E~.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J .f
5WaG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d;&'uiS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5VIpA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x !sA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ty]JUvR@ 6.6.1冷光阑效率
{=
Dtajz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7?p&-r)x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K[Rl R+j 参考文献
Q&:%U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Be+'&+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O+yxGA 7.1.1日盲紫外
I@P[}XS 7.1.2紫外材料
"UVqkw,vt 7.1.3紫外探测器
r(pp =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G1M}g8 ]h 7.2.1系统初步优化
9Ue3
%?~c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log{jF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6}4<~~4TA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sKIWr{D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flTK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3/8enf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Mj |)KDL 7.3.4几点讨论
Nj||^k 参考文献
c38RE,4U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P8!Vcy938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q /EK]B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KpHvf'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X>OO4SV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Hg )!5EJ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d{&+xl^ll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S*3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M$#zvcp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x{<WJ|'B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ug[|'tR8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55{YDqx 参考文献
fI[tU(x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lz \w{ 9.1傅里叶透镜
9Q-/Yh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T[>h6d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JC`|GaUy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WwbExn< 9.2空间光调制器
<.(IJ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kIzT!HX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yXS ~PG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bwdEni1P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S1EQ%_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 #e%3N05_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Da1BxbDeI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o%X_V!B{V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7CYu"+Ea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R'qB-v.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1SA!1>j 9.6.2光学试验装置
1i#uKKwE 参考文献
NUiZ!&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4l*$3(^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LtbL[z>] 10.1.1光束扫描器
ZgF-.(GV 10.1.2扫描方式
m9ts&b+TE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kuJWaUC@ 10.2.1fθ透镜的特性
tY !fO>Fn~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Dw/13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m9Gyjr'L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DXERt&3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pl
Ii 参考文献
?{%P9I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2_;.iH
6 11.1概述
TYWajcch 11.1.1变焦原理
im9 B=D 11.1.2像差控制
&>0=v 11.1.3最小移动距离
<F+S }!q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5Oog<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p.TR1BHw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a@ws,H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dKDtj: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GZ/.eYE 参考文献
I?dh"*Js&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y/mxdPw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En8-Hc#NC 12.1.1太赫兹简介
*!%y.$\cE 12.1.2太赫兹材料
iq,qf)BY.| 12.1.3太赫兹探测器
(*7edc"F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I!9u](\0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W*;~(hDz 12.2.2像质评价
O7ceSz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yqD4P 参考文献
'@2pOq 78#j e=M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