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激光打造“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制造业正经历转型期,对于激光产业而言充满机遇与挑战。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3月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主打"智能制造"概念,为此OFweek激光网编辑独家专访了苏州华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成英先生,共同探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苏州华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华工激光进军自动化领域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以下为文字实录: ![]() 秦成英:本次光博会中,华工激光重点展示了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自动化加工设备。一方面从激光应用入手,集中展示了激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套解决方案。通过10多台专业激光设备,展现了整个电子制造行业生产制造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激光技术在电子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优势。 我们都知道,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激光产业将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而华工激光设备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我们可以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更有利于智能化集成及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则是自动化,华工激光具备多年的装备制造经验,自动化方面优势明显。而在应用方面,目前华工激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电子制造领域。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有很多创新都来源于激光技术的应用。 年初,华工激光带头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华工激光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怎样的突破? 秦成英:由华工激光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神龙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江铃汽车、中航精机、凌云股份、武汉法利莱等多家单位共同自主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汽车制造领域中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国产化,打破国外在此领域40多年的垄断历史,彰显了华工激光在汽车制造激光智能焊接、切割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标志着我国在汽车制造领域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该项目历经12年技术攻关,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史上实现5个首创,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其中多个技术参数超越国际标准,共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39项,软件著作权2项,形成地方和企业标准3项。其典型装备之汽车白车身智能激光焊接生产线,可满足不同车型混线生产,白车身快速定位、激光钎焊、焊接与搬运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技术融为一体,平均一分钟可焊接完成一部车,较之传统的点焊,速度提升30%以上,工艺成本降低40%,车身刚度提高30%。 华工激光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长期垄断。自此,为汽车制造领域高端制造提供了新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 据了解,本次光博会华工激光主要以"智能制造"为主题,为什么会强调这样一个概念?您认为激光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秦成英: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发展智能制造,其中"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是两大重要战略规划。华工激光"智能制造"的理念也是诞生于这样的大背景下。目前我们主要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品服务为经营理念。如何让激光与各个应用相结合,如何为终端创造更多价值,这也是华工激光下一步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 我认为,在未来智能制造领域,激光设备将成为关键组成部分。首先,激光加工已经经过了长期应用验证,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优势明显。另外,激光设备可实现自动化及柔性化加工,更容易融入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制造中,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国内企业做比较单一的激光设备,主要是面向于某些领域的解决方案,而国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会做一些智能工厂和钣金工厂这样的概念,需要更多与其他智能化设备的结合。国内目前这方面做得如何? 秦成英:目前国内工业及制造业正在从3.0向4.0迈进,各种智能化解决方案正在逐步完善。这一点从华工激光的发展历程中也能清晰的体现出来,目前我们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过渡。 经过四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工艺开发,华工激光打造了很多单一工作站、技术单元或产线。通过不断完善各单元技术,并开发关联性应用领域,我们很容易将单元技术整合成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并不断引入机器人、机器视觉等自动化技术,为下一步的智能化做好准备。 而在智能化方面,华工激光也早有布局。目前,我们通过建立云平台,将自动化单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生产与制造。例如,华工激光正积极与客户合作,利用云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专业食品安全或汽车零部件关键信息等查询平台,实现对关键领域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进行跟踪追溯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实现按需分配智能化生产。未来华工激光希望建立完整的智能工厂,践行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