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建成蚊子工厂 用于病毒防控研究
中山大学一团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按照现有技术能够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用于病毒防控研究。
今日,中山大学宣布,该校奚志勇团队首创的控制蚊虫媒介技术经过初期试验显示,沃尔巴克氏菌可抑制蚊子体内的寨卡病毒。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寨卡病毒等由伊蚊传播。伊蚊是传播重要虫媒传染病的媒介。奚志勇介绍,该团队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在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体内,使其与蚊虫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实验室雄蚊与自然界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像寨卡和登革热的虫媒病要维持传播,都需要一个最低的蚊媒数量临界线。”通过大量释放实验室雄蚊,可以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临界线以下。 奚志勇团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按照现有技术能够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奚志勇介绍,在防控寨卡病毒方面,将有望在巴西建立“蚊子工厂”,预计很快开始实施。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