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暗物质、量子等科学卫星研制进展顺利

发布:cyqdesign 2015-10-18 20:52 阅读:1314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透露,包括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内的一系列 空间科学卫星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将陆续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发射。吴季说,预计将在今年底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大型试验已经基本完成。位于北京怀柔的 科学卫星运控中心已建设完成,可满足执行任务的要求。 KvPCb%!ZP  
'5De1K.\`  
他介绍,量子科学卫星的有效载荷难度很高,其光学仪器的研制克服了很多困难,有效载荷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对于明年上半年发射充满信心。” jqc}mI\#  
此外,以研究微重力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为目的的实践十号卫星以及探测超大质量黑洞和其他高能天体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进展也比较顺利,预计都将于明年上半年前后发射。 &{a!)I>  
K4<"XF1A:  
吴季是在纪念中国第一个以科学目标为牵引、由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卫星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10周年之际作上述表示的。双星计划也是中国第一个与航天先进国家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iBSg`"S^]C  
4^l9d  
10年前,中国的双星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最为重要的磁层探测星簇计划密切配合,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这一计划在2010年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颁发的杰出团队成就奖。 a'?;;ZC-  
Zja3HGL  
时任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的吴季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星计划之前,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都处于从属地位,而通过这一计划,中国实际上领导了空间地球磁层的多点探测。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Pg(Y}Tu  
H/x0'  
吴季说,双星计划当时投资不多,却产生了很大的科学效益,至今科学家还在挖掘其数据产出科学成果。 {/,(F^T>2  
*u"%hXR  
科学家通过对中国的双星以及欧洲的星簇数据联合分析,可以对很多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现象进行判断,例如发现了低频电磁波和高能粒子的清扫现象。在地球磁层的背阳面发现很大尺度、东西方向传播的波动现象。科学家还在磁层向阳方向,发现了大尺度的空洞,就像水里有气泡。这些重要发现加深了科学家对地球磁层的了解。 nLz;L r!  
`D~oY=  
“这些研究对于空间天气预报、载人航天的空间安全等有重要的意义,让人类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吴季说。 >,]a>V  
D5P-$1KPt  
但吴季也指出,人类自1957年开启太空时代以来,90%的空间探索第一次都是由美苏实现的。近几年,欧洲和日本也开始有了第一次,如人类第一次在土卫六上着陆是欧洲的惠更斯计划实现的;人类第一次在彗星上着陆探测是欧洲的罗塞塔-菲莱实现的;人类第一次把小行星的样本带回地球是日本的隼鸟号实现的。 mnK<5KLg1  
3Z9Yzv)A  
吴季说:“这里都没有中国人的声音。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航天大国,我们不能光作为空间知识使用者,也应成为空间知识的创造者。” Za|iU`e\  
DPxx9lN_rx  
时任双星计划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张永维也赞同说,要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只承认第一次。 XKky-LeJ  
 g]?pY  
吴季说:“我希望中国的空间探索、空间科学计划重视创新目标的选择,要有自己的特色,由科学探索来驱动。科学探索每走一步都不一样,不重复,所以对技术推动更大。我更希望中国在未来的深空科学探索中,选择别人没有选择过的目标,对自己提出更大的挑战,比如嫦娥四号要去月球背面。” 5 _E8 RAG  
5S!#^>_  
他说,一项空间科学计划从科学思想的确立,到最后发射,需要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例如欧洲的罗塞塔计划从提出到真正着陆彗星探测,经过了三十多年。空间科学探索不能急功近利,需要稳定的计划,只有纳入国家常规预算,才能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