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827阅读
    • 18回复

    [求助]雷射光聚焦後光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eep168917
    发帖
    51
    光币
    4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光杆司令 的帖子
    光杆司令:
    结合你的LDE数据来看,因为你obscuration aperture尺寸为1.4mm相对光斑2.8mm小很多,所以有明显的diffraction效应,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你前面的图中呈现多重环带状。
    如果你的扩束系统已经完成设计,并且gaussian beam的参数设置没有问题,这个POP给出的结果说明你的obscuration aperture设置不能太小,接近2.8最好。不然diffraction效应会十分明显,使聚焦光斑的能量分布不均匀,对钻孔不利。 ` eB-C//  
    WIwbf|\  
    +B*8$^,V)  
    我出擴束鏡之後(surf)的光斑大小為3.3mm,由Paraxial Gaussian Beam Data 表可知 ":,HY)z  
    YK# QH"}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Paraxial Gaussian Beam Data的數字不會受到 obscuration aperture改變 `[+9n2j  
    0m5Q;|mH  
    离线jeep168917
    发帖
    51
    光币
    4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5-02-03
    剛又稍微做了測試,出擴束鏡的光斑大小為 3.31mm 左右 tC+9W1o  
    若是obscuration aperture radius = 1.4 mm 98C~%+  
    ?xf59mY7  
    若是obscuration aperture radius = 1.65 mm k?Jzy  
    i:#R U^R  
    Cu({%Gy+  
    發現,若接近光斑大小來決定 obscuration aperture的尺寸的話,就會出現一環的現象,但奇怪的是,中心點的能量是0,而兩邊有peak ;hs:wLVa"  
    而obscuration aperture尺寸越小,則中心點能量較其中,peak power 高,而沒有一環一環的現象 Fc}wu W  
    4\(;}M-R{  
    下圖是,obscuration aperture radius = 1 mm <YL\E v/[  
    hk ./G'E  
    K! /E0G&  
    不知道是否我模擬上有問題 9BANCW"  
    Oe9{`~  
    nGW wXySq  
    离线光杆司令
    发帖
    893
    光币
    7381
    光券
    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jeep168917 的帖子
    jeep168917: +V'r >C:  
    剛又稍微做了測試,出擴束鏡的光斑大小為 3.31mm 左右 SbI,9<  
    若是obscuration aperture radius = 1.4 mm 4|+ |L_  
    [图片] S'@"a%EV  
    若是obscuration aperture radius = 1.65 mm Osy5|Ts  
    [图片] ))KsQJ"V  
    ....... Cz a)s  
    y mE`V  
    首先,下载了你的zmx文件,没有得到上面三幅图的结果;其次,你的POP参数设置有误,当你surf to beam是0时,surf1就是waist所在的平面。Gaussian Size + angle中的Size与Angle的关系如下:θ=λ/πω0。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
    离线jeep168917
    发帖
    51
    光币
    4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光杆司令 的帖子
    光杆司令:
    首先,下载了你的zmx文件,没有得到上面三幅图的结果;其次,你的POP参数设置有误,当你surf to beam是0时,surf1就是waist所在的平面。Gaussian Size + angle中的Size与Angle的关系如下:θ=λ/πω0。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 #e=^-yE  
    _L72Ae(_  
    \* #4  
    那我應該要先修改 surf to beam的值,不太可能是0,因為我是由雷射出光後,打到擴束鏡(surf1),對嗎? qprOxP r  
    &Os Ritj  
    /W>"G1)  
    再者,我在POP上設定Gaussian Size的話,在代入θ=λ/πω0就可以得到angle嗎? ]z%9Q8q'  
    因為Gaussian Size與Angle,是我分別自己輸入的值,不用套用公式 TDGzXJf[  
    ?yb{DZ46  
    [ 此帖被jeep168917在2015-02-07 15:00重新编辑 ]
    离线jeep168917
    发帖
    51
    光币
    4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jeep168917 的帖子
    jeep168917:附上檔案
    [图片] K;y\ &'E  
    那我應該要先修改 surf to beam的值,不太可能是0,因為我是由雷射出光後,打到擴束鏡(surf1),對嗎? L#Y;a 5b  
    ....... (2015-02-03 17:22)  <UdD@(iZ#  
    w#,v n8  
    回9樓 '4sD1LD~}  
    Hrnql  
    我是將obscuration aperture min radius = 1.4 max radius = 100 mm  )S;ps  
    auW]rwY  
    所以外圍擋光的區域一定夠大
    离线冰凝0118
    发帖
    139
    光币
    -16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5-02-03
    再加一面凸透鏡
    离线光杆司令
    发帖
    893
    光币
    7381
    光券
    1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jeep168917 的帖子
    jeep168917:附上檔案
    [图片] @/NZ>.  
    那我應該要先修改 surf to beam的值,不太可能是0,因為我是由雷射出光後,打到擴束鏡(surf1),對嗎? H6S vU  
    ....... (2015-02-03 17:22) ixHZX<6zYT  
    '=G Ce%A  
    你应该查看zemax manual的条目Gaussian Size+Angle,然后根据laser的divergence和在beam expander第一面(surf1 in LDE)上的size计算相应数据,然后设置pop参数。 0+y~RTAVB  
    tF g'RV{  
    即使自己输入数据,但是waist to beam为0时,本质上存在θ=λ/πω0的关系,所以size与angle是相关的,不能随意输入。 ^_h7!=W  
    Zi@+T  
    当waist to beam为z时,还需要考虑z=zr*sqrt((ω/ω0 )^2-1),计算出相应数据。详细内容请仔细阅读ZEMAX manual。 NV(4wlh)y  
    [ 此帖被光杆司令在2015-02-03 22:53重新编辑 ]
    离线光杆司令
    发帖
    893
    光币
    7381
    光券
    1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5-02-03
    回 jeep168917 的帖子
    jeep168917:附上檔案
    [图片] $FusDdCv3  
    那我應該要先修改 surf to beam的值,不太可能是0,因為我是由雷射出光後,打到擴束鏡(surf1),對嗎? {29S`-|P  
    ....... (2015-02-03 17:22)  eBC%2TF  
    4,F3@m:<  
    以上很多观点都是自己的理解,可能有误,希望你了解;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尽量给你正确的帮助~
    离线jeep168917
    发帖
    51
    光币
    4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5-02-06
    回 光杆司令 的帖子
    光杆司令:以上很多观点都是自己的理解,可能有误,希望你了解;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尽量给你正确的帮助~ (2015-02-03 23:05)  2<'`^AO@  
    ss`P QN  
    謝謝您的幫忙,我學習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