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ua.%|   BL67sva;   9 lv2   if>]	)g2lr
 9 lv2   if>]	)g2lr  平装:593页
 &bQ^J%\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e-mlvi^-  定价:59元
 4a-wGx#h  优惠价格:41.3元
 ^MUM04l   |:z%7J3wP   0P(}e[~Z   rNc>1}DDS
  0P(}e[~Z   rNc>1}DDS	  目录
 7[LC*nrr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 {I7sUQ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n:P}K?lg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2dfA}i>k  1.1.1光波 
 kWFR(J&R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z61
o6mb  1.1.3波面 
 ?t-2oLE  1.1.4光线 
 |4vk@0L  1.1.5光束 
 5 *_#"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X}$S|1CjO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F	 <(Y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gG,}GTl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doYizk:  1.2.4折射率 
 2 O%UT?R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wr`eBPu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E}/Z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RPI$0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G@P.J  1.3费马原理 
 U|=y&a2Rb  1.4马吕斯定律 
 ;XT$rtuX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BeQJ/`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1*\*<cs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D%zIm,bf  习题1 
 <$E8T>U  思考题1 
 9V~yK?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Wxjpe4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v!2`hqO  2.1.1符号规则 
 Oaui@q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mYCGGwD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Jy9&=Qh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_>s.V`N'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fOfp.`n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g(1'i 1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y^ohns5{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Y3?kj@T`i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	?!sU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xfb%bkr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lG2){){j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Ks4TBi&J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30e>bSf`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p~t$ll0s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B+];lr/-  习题2 
 -
0zo>[c/p  思考题2 
 ~34$D],D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yDPek*#^"q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QFMS]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gCmGFQE-f  3.2.1主面和主点 
 }+z}vb  3.2.2焦点和焦面 
 q;rU}hAzG0  3.2.3焦距 
 p?Y1^/
  3.2.4节点、节面 
 7{6wNc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l1@:&j3h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uHTpHR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M`bK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_b+3;Dy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sviGS&J9h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_$r+*nGDz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W*P/~U=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qz>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Xvp	z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ST{<G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kM.zX|_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lGjj9we>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dme_Ivt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E5B:79BGO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Zvc{o8^z  3.8透镜 
 ZW2U9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ss*dM.b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Ax&+UxQ0|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w!61k \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2uQ"kJC  3.9.1正切计算法 
 GZse8ng  3.9.2截距计算法 
 ;:v:pg8qc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Qu;FtC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F*QGzbv)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WO|#`HM2  习题3 
 )H)HR`  思考题3 
 UtzW 5{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m/<7FU8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m!g
f!  4.1.1折射矩阵 
 K?) &8S  4.1.2传递矩阵 
 U\+o$mU^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YI|7a#*F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R{WJjj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tip\vS)  习题4 
 =^NR(:SaaU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g^=p)h3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wlS\:"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KATt9ox@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23zB@aE_?1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QD<f)JZK  5.2折射棱镜 
 JBp^@j{_  5.3楔镜 
 OX I.>9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p;g$D=2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U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Ue!
&Vm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0m!+gZ@   5.5反射棱镜 
 >a[)F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5EM(3eY ^q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0tl}8K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0X.pI1jCO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F8f@^LVM/  5.5.5棱镜的偏差 
 %+qD-{&  5.6光学铰链 
 6Z0@4_Y@B6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Jc/*w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K%O%#Kk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z.--"cF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h49|x&03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TN4gGky!  习题5 
  ,..&j+m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mK]57  6.1 眼睛 
 #2s$dI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7?xTJN)G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xh,};TS(K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abp]qvCV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h$cHZ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Pd6 p)zj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ycTX\.KV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1Jjay#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K'j[cA^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S{&,I2aO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y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8>T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LbUlNq^B@  习题6 
 Y xp.`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v'mRch)d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07`hQn)Gc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LB1LQ0M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jhl9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M
2s(  7.3.2渐晕 
 hCS|(8g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3 -Nwg9U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ux:czZqy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wylbs@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kZ~ 0fw-  7.5.1物方远心光路 
 d0vn/k2I  7.5.2像方远心光路 
 z|E/pm$^  7.6场镜 
 L|A}A[ P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f?v_Ui-$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l$&: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e)"]H*  习题7 
 ]?tC+UKb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fyaiRn9/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9$U@h7|Q`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Z]OXitt7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v,Eqn8/O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P	{ Zo  8.1.3发光强度 
 Oh)s"f\N  8.1.4(光)照度 
 :Yeo*v9   8.1.5光出射度 
 mCah{~  8.1.6(光)亮度 
 >U.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RWGCEv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Vz_ac
vfk^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4IfOvAN%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J8IdQ:4^l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v--R8I *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hL 0}Wy$N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A8tzIh8  8.4像平面的照度 
 ~0/tU#&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D_kz'0^|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q[5-96c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KT'Ebb]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W $epOLg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P/	sxh:e  习题8 
  IDCuS  第9章色度学基础 
 Y%$@ZYW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I!LSDi3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jY/w>UdH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t3LRmjL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N!me:|Dn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Qg9*mlm`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TEB<ia3+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MU}-6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8d4:8}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zt,Tda4Y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
光源  <=O/_Iu(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itotn!Wb`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eXbO>Q  第10章
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1=o|[7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n{Ce%gy  10.1.1棱镜转像系统 
 GTYCNi66  10.1.2透镜转像系统 
  U-h'a:
K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H| UGR~&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AlPk	o($E*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Dqxtc|vo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I7=g8/JD  10.3.1外调焦系统 
  q!fdiv`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_.}1 Y,Q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BeR7LV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yZHh@W4v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BIJlU(aF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7/
;4Z  10.5.1分辨率α 
 1UHlA8w7Q  10.5.2视放大率г 
 $~^Y4	}
m  10.5.3视场角2ω 
 TK!	D=M  10.5.4出瞳直径D′ 
  <q}w, XU  10.5.5出瞳距离lZ′ 
 _R/^P>Q?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Iyb}tA?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rSB.$Ctk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D&a;CO}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B me_#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P}BAJ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W~W`fm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Ei(HmEU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At t~NTL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
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Q85Y6',   第11章显微镜 
 #.j[iN
:+  11.1概述 
 {.r
jp`39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V
eD<1<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Fop/\E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gv{LJd5b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v,eTDgw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jIvSjlm I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isF
jJPe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tJ	qd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Uo<iZ3J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U@'F9UB`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NjxKSiU@  11.4.1显微物镜 
 Y-ZTv(<  11.4.2显微目镜 
 +t8{aaV  11.5显微镜的
照明系统(米) 
 5YG%\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Y%GIKtP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H?H(=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q8=hUD%5C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I\y=uC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IZ9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gK%^}xU+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pD@2Mt0|]=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tnEg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suC`)R  12.3.1照相机的分类 
 _=g;K+%fb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Q>QES-.l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
参数及特点 
 ;,&$ob*/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6@X	j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S-Z	s
  12.6微显示投影机(★) 
 =Z~ nzyaN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um5n3=K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_oU}>5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ajJ+Jn\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_?m%i]~o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wF\5 X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m Bc2x8g)   13.2.2单模光纤 
 
:}n\
r/i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PKK18E}{%^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D,( "3zx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x]xtg?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9>1	w d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DaP^<V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q<kqy5s-R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MmL)CT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X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EZw<)Q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KAOJc4<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xn	BL{
[]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xA7Aw0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A])+Pe  14.1.3垂轴几何像差 
 g	UAx8=h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R>#BJ^>=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wusj;v4C4M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y$h.k"x`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qHtonJc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na)-'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Y\!~J3W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VAL]\@Q}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l<un<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p@Va`:RDW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N#!**Q	0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lq[o2\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Jp#Onl+d6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8gK
<xp  15.2ZEMAX评价函数 
 WA1h|:Z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rnil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w	/l\p3n  15.2.3默认评价函数 
 9=FqI50{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6TZqklQ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z<h?WsL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i	7^a/e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POl_chq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J	6%CF2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F)+- BB  15.4.3显微物镜设计 
 SAUfA5|e   15.4.4目镜设计 
 6&qT1nF1
  15.4.5变焦物镜设计 
 ~;ZT<eCIA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