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发布:cyqdesign 2014-10-21 11:21 阅读:14996
《应用光学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8G p%Q  
0RGSv!w  
%N-f9o8  
)3KQ QGi8  
平装:593页 g:>Mooxzi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7<3eB)S  
定价:59元 /N(Ol WEp  
优惠价格:41.3元 R4g% $}  
>c 5V VA8  
q6 Rr?  
<gc\ ,P<ru  
目录 aY@st]p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o@-h85";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mg7Q~SLL{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FYu=e?L  
1.1.1光波 SPK% ' s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X` FFI6pb  
1.1.3波面 Qk.:b  
1.1.4光线 1k! xG$g0  
1.1.5光束 4{oS(Vl!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yzQ^KqLH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f"l4ay@M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iekww^54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Deg1V!x>  
1.2.4折射率 C 9:5c@G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sBbe@OC?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Kn<z<>vO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m"Y|xvIA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KD5}Nk)t  
1.3费马原理 ,| EaW& 2  
1.4马吕斯定律 #=B~} _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E _DSf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RwqEZ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MH| <hP  
习题1 =9ISsI\Y6  
思考题1 5U^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6V` U9 ^g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 cx&:s  
2.1.1符号规则 BejeFV3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N6BFs(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K K)}I`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g^EkRBU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4d*=gy%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s*U~Q=Z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szy^kj^2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6mi: %)"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HFL(t]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C4jq T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YQI&8~z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UNQO*{GI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EWfsKz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Iw0Q1bK(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7c2QRN  
习题2 _lE0_X|d  
思考题2 7EKQE>xj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Af:{|'$%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WR+)^&zz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6(91J  
3.2.1主面和主点 [o=v"s't)  
3.2.2焦点和焦面 A:3:Cr  
3.2.3焦距 Gn*vVZ@`x  
3.2.4节点、节面 {T]^C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6^ ]Y])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EfR3$sp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iJza zQ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EaH/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 D?XaRb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k(>Qsb "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nSL x1Q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X6]#&g7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hYS*J908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OpVr15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DJv;ed%x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jX'FNv#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I@jt?6X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fBptjt_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eJB !|  
3.8透镜 F;mK)Q-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YbRYu  
3.8.2透镜(厚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CClc(bO_/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fXPD^}?Ux4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0{/P1  
3.9.1正切计算法 l;I)$=={=  
3.9.2截距计算法 U`D.cEMfH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7[wHNJ7)r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3Gjj&c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LeA=*+zP[  
习题3 &VIX?UngE  
思考题3 QeYO)sc`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H1(Zz n1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 dyApR:'  
4.1.1折射矩阵 lD;="b  
4.1.2传递矩阵 ^<8 c`k )e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Y!VYD_'P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qV%t[>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X4O.6Mn  
习题4 Fg3VD(D^U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Zc"Vf]: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ThqYo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s6(iiB%d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Yx)`e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1lr "}"Q+  
5.2折射棱镜 KLI(Rve24  
5.3楔镜 D:9/;9V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ec9`0^4S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E2\e!U/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O@x v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YbyMj*  
5.5反射棱镜 qW57h8M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 D1n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 ,y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ffuV158a&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_c=[P@  
5.5.5棱镜的偏差 &+?JY|u  
5.6光学铰链 oyGO!j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pu(a&0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P:r;a'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lP>}9^7I!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O 0e-d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TqY\l  
习题5 $EjM )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c~$2Xo  
6.1 眼睛 _pSCv:3T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P>k;D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s&jWM$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wN[mU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E;-asD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wASeZMO2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Kph?l9Ww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I(#.*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sd;J(<Ofh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shf\pm!o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 uS?Nz5/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L&wJ-}'l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LRO'o{4$E  
习题6 MTZbRi6z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yUb$EMo \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8WNY?K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yoKl.U"&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Byf5~OC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u<x2"0f  
7.3.2渐晕 oVPtA@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d'~sy>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3V]B|^S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49%qBO$R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hcA:\UPk  
7.5.1物方远心光路 ~]HeoQK  
7.5.2像方远心光路 !r:X`~\a  
7.6场镜 x!klnpGp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__p\`3(,'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uut7Z|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T+z]ztO  
习题7 }`g:) g J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 }#h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d52l)8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V[f-Nj Kf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G% wVQ|1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g}2iB  
8.1.3发光强度 i6R2R8  
8.1.4(光)照度 i"=6n>\  
8.1.5光出射度 6Z~u2&  
8.1.6(光)亮度 v)|[=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z?$F2+f&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M"H~;f]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s1;{[;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e)dPv:oK3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ReTfz;o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TKS`,#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p F\~T>  
8.4像平面的照度 rzJNHf=FVY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l6Hu(.Ls;j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D^%)v /i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yjZ]_.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_@CY_`a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M*$r^u  
习题8 5mB%Xh;bg  
第9章色度学基础 %,$Ms?,n`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L/1zG/@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aACt]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aEr<(x !|"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_jK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5Hvg%g-c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f}q4~NPn-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4uH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lbF/F>v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1@Dp<Q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光源 !g}?x3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tydD~a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hS]g^S==2h  
第10章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2XhtK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yidUtSv=,  
10.1.1棱镜转像系统 :5!>h8p;  
10.1.2透镜转像系统 J2cqnwUV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K*;e>{p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i8Hdtn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xFx%^M}br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IXb]\ )  
10.3.1外调焦系统 Z;kRQ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EeJN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lVZW8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uHt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ySP1,xq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aty"6~  
10.5.1分辨率α ylm*a74-X  
10.5.2视放大率г pG?AwB~@n  
10.5.3视场角2ω @UCI^a~w  
10.5.4出瞳直径D′ JmDi{B?  
10.5.5出瞳距离lZ′ ConXP\M-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 (?8"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f,:SI&c\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D BDHe-1[+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h4^3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y<7C!E#b8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_Nr a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I\M)t}k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U ObI&*2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fh_S'Z  
第11章显微镜 <CrNDY  
11.1概述 oej5bAi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0zrgK;9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6l4MR$j&m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VC%{qal;q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Qw~z0PE<l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C9^[A4O@X!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7_Yxz$m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t)|*-=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E6"+\-e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l*^J}oY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KU,K E tf  
11.4.1显微物镜 #CKPNk c  
11.4.2显微目镜 U5X\RXy~  
1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米) V +#Sb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r!H'8O!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H4%2"w6|!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JjL411pG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5,/rh,?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RLBeti>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tHF -OarUO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cP2,l 'f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UIR GI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Du+C%  
12.3.1照相机的分类 FT.6^)-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8 MIn~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t%@sz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 Ju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PY~m<F  
12.6微显示投影机(★) ~s.~X5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W?y7mw_S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SU,S1C_q8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8 xfn$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KGsS2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w>-@h>Ln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L=`QF'Im  
13.2.2单模光纤 b1rW0}A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W5C8$Bqm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UC3&:aQ!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f3,qDbQyJ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9XFE~a!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tK@|sZ>3\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YO1`gf3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71euRIW'5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m9yi:zT%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Z0?1+k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JmMB=} <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b&q!uFP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m+66x {M2c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NC]]`O2r@  
14.1.3垂轴几何像差 &j}08aK%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HB6B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x9ll0Ht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GvAP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Zv[D{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l.:GH36f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TJYup%q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j+Af["W?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g`7C1&U*T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L K n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KU]co4]8^s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Wz8f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BE0Ov{'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mS$9D{  
15.2ZEMAX评价函数 Zr(4Q9fDo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i!BXOOV{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Sr^CY P(  
15.2.3默认评价函数 A&?8 rc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gX=79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uOQ!av2"Rf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LoUHStt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K 5]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iU8n (5f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2Kkm-#p7  
15.4.3显微物镜设计 ^4 MJ  
15.4.4目镜设计 bIXudE[8zq  
15.4.5变焦物镜设计 (HEi;  
参考文献
分享到:

最新评论

chenhuanqy 2017-09-13 11:05
回复了,看一看 I!?)}d  
gaofei5588 2017-09-20 09:56
看看学学
韩鸣 2017-09-28 17:49
非常需要。。。。。呼呼
br_100 2017-10-17 14:21
内容不错,学习
liuyuhalo 2017-12-04 17:59
看起来不错
18829088812 2017-12-15 14:06
看起来很详细
ljynrr 2020-09-02 16:37
学习学习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