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4tkb7D
q 0{!-h 3W[||V[r]< "MPS&OK 平装:593页
nr>Yj?la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x[&)\[t 定价:59元
9G1ZW=83 优惠价格:41.3元
6R2F,b(_ >of9m ow+_g R- (Ms0pm-#t 目录
^S|}<6~6b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N+]HJ`K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Z@ec}`UO|u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cNKGEm
;z 1.1.1光波
}Oe4wEYN)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8^cl:X 1.1.3波面
7OPRf9+o 1.1.4光线
Bi/E{k, 1.1.5光束
3#uc+$[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C
szZr>Z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V2yX;u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j\=%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Z2} 1.2.4折射率
uowdzJ7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SJ,];mC0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wIw$p>wT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aMK\&yZD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_af 1.3费马原理
%xXb5aY 1.4马吕斯定律
f(EO|d^u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3z k},8fu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XXnMO4uR;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U@}r?!)"f 习题1
Nah\4-75& 思考题1
y
:QnK0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ws;|fY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7?y([i\y 2.1.1符号规则
f?QP(+M5.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Rd@?2)Xm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02[*b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7Zft]C?|@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b.
:2x4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V>4v6)N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Gfepm$*%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U*BI/wZ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KO))2GET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0,cU^HMA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mS>v|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jU{~3Gn?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dI&0Z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TQpR'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WELFv{ 习题2
h.xtkD)Y~ 思考题2
u&j_;Y !6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L7yEgYB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T=a]V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S;u2B_/ 3.2.1主面和主点
[1e/@eC5 3.2.2焦点和焦面
&!>.)I` 3.2.3焦距
[ mo9? 3.2.4节点、节面
,}^FV~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mFgjPz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HC$}KoZkC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SS&G<3Ke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1& J9H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b~!Q3o'W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p78
\T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dp }zG+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_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O}z-g&e.U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7!
/+[G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rL/H{.@$`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A ?[Wfq|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Nfd'|#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L ALw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xE6hE'rh.O 3.8透镜
.bNG:y>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N1JM[<PP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qKI)*o062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Z6x\p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1(WBvAPS 3.9.1正切计算法
g7v(g? 3.9.2截距计算法
gq.l=xS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kq>I?wg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H6MG5f_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dxE
( dP 习题3
Z1U@xQj 思考题3
($,qxPOn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g
}aH(vf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ve 4.1.1折射矩阵
L1QDA}6?_Y 4.1.2传递矩阵
qy/t<2'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eI/5foA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O-n JuZJgX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F46v{la 习题4
OgCz[QXr_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Wu$\SA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YLb$/6gj6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8-x)8B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kK.[v'[>&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
b;Wr 5.2折射棱镜
yg82a7D 5.3楔镜
5 i=C?W`'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qBmt>#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HnKXO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1b7f'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paYQ4 5.5反射棱镜
9`7>"[=P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bv}e[yH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vU9:`@beu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qTe@?j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D=}\]Krmay 5.5.5棱镜的偏差
c-ql 5.6光学铰链
0CK3jdZ+X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HbJ^L:/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0@Z}.k30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L.: 8qY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1/F71l DX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i4L.& 习题5
-0P9|;h5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vi/6\J 6.1 眼睛
&mm!UJ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4u#TKr.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Hz>Dp
!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4B)%I`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dj{~!}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6Z(0 iu:{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E@4/<;eKK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e/}4Pt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T^xDx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F.wV0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0B:
v0R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B?cF9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Gr#WD=I-} 习题6
-,2CMS#N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J M`[|"R%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aI2vC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W&{OMr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d{Owz&PL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ri6KD 7.3.2渐晕
jwP5pu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D.Ajd.G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0xM 2J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M~~)tJYsu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p<pF]. 7.5.1物方远心光路
[v`kqL~ 7.5.2像方远心光路
egVKAR- 7.6场镜
(%mV,2|:20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QQv%>=_`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Udq!YXE0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mi[8O$^iJ 习题7
h`iOs>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v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ij;P5OA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e0(GOqf4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6[SIDOp*^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opMnLor 8.1.3发光强度
iu3L9UfL[ 8.1.4(光)照度
dFyGI? 8.1.5光出射度
p}<60O"r$ 8.1.6(光)亮度
# 1dg%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u1=K#5^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fH$#vRcq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_*MK"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3>\np+X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k81%$E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2=/-,kOL_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0Yzh]qc 8.4像平面的照度
n4y]h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J17mQe"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z+- o}i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52zE -SY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hDL;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_54gqD2C,
习题8
}pIn3B) 第9章色度学基础
Ih>s2nL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Wky9wr:g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t"Ah]sD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Ri~$hs!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AV7#,+p%G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imeE&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9(D^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i'8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aU^6FI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Qd{8.lB~LQ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
光源 =^i K^)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8QZI(Xe9r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J(it-a 第10章
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X%3?sH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oeB'{bG 10.1.1棱镜转像系统
Q;g7<w17 10.1.2透镜转像系统
WgqSw%:$H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n\3#69VY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T~X`{V]`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Ep#q&\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U||GeEd 10.3.1外调焦系统
Kk6=61} A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p @nj6N.--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1.F;-GdsW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zX4RqI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jh3Hlp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yCvtglAJ4 10.5.1分辨率α
yDwh]t 10.5.2视放大率г
y<E];ub 10.5.3视场角2ω
r9Ogez ER 10.5.4出瞳直径D′
_p*8ke 10.5.5出瞳距离lZ′
Uq$/Q7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C(/yg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bXOKC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b%%r`j,'JE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0hV#]`9`gN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c|;n)as9(%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4P k%+l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YLGE{bS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YnRO>`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
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HFZ'xp|3dn 第11章显微镜
o_BTo5] 11.1概述
Z17b=xJw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ekL;SN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YE~IO5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_ERtL5^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T\uIXL?3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abQ.N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Gv@lZ@=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zvaZY|K"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7[]d7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i7XY3yhC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M7cD!s@'I 11.4.1显微物镜
<1l%| 11.4.2显微目镜
Hf?@<4
11.5显微镜的
照明系统(米)
XGR2L
DR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_ZK^JS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62 iUN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W~;Jsd=f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SW0iq[7j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1vj@qw3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je} PwT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XNWtX-[^@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6r<a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Ne1Oz} 12.3.1照相机的分类
EGUlLqP6e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LJ/He[r|[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
参数及特点
.iRKuBM/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Op ar+|p\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4@@Sh`E: 12.6微显示投影机(★)
M/=36{,w-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I"88O4\@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6+IhI?lI=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id1cZig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OR+qi*)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TjTG+uQ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m7'<k1#"Y 13.2.2单模光纤
OX]$Xdb2: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f47]gtB-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B@&sG
5ES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iAu/ t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b?i+nhqI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Kq3c Kp4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6dVe2V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o:AfEoH"~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N*([{X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4=([v;fc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2F:qaz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CLrX!JV>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q.s[g*+1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C%
28fH 14.1.3垂轴几何像差
mQ:{>`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ZBYOA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5[
zN M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t{q]"? W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u1%URen[x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P(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xak)YOLRV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X/~uF9a'<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lx&$mr?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t@qf/1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1D*=ZkA)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LORcf 1X/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CQ!pt@|d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SndR:{ 15.2ZEMAX评价函数
q Q\j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t%lat./yT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R)]D:` 15.2.3默认评价函数
R@o&c%K"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U N9hZ>9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 }M81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S.U8;*Xj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dht0PZdx?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WoEK #,I;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cWz 15.4.3显微物镜设计
}D#:NlMp 15.4.4目镜设计
1r;zA<<%R 15.4.5变焦物镜设计
e}UQN: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