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_ S QR[i9'`< )uH#+IU l'#a2Pl 平装:593页
=U3rOYbP;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e/y\P&"eI 定价:59元
Y2P%0 优惠价格:41.3元
ck#MpQ!An aF:|MTC(~ u|M_O5^ Nr0}*8#j 目录
G>j4b}e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P(~vqo>!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5VK.Zs\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nB#XQ8Nzx^ 1.1.1光波
6e:#x:O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8G|kKpX 1.1.3波面
s92SN F}g 1.1.4光线
J4q_}^/2w 1.1.5光束
N&-J,p~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j2ZQ/z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4xzoA'Mb@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o_on/{qz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2oYNy+ 1.2.4折射率
(@;=[5+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9*j$U$:'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K_[B@( Xl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yDe#,|-p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z3Q#Wmv2 1.3费马原理
K}9 c$C4 1.4马吕斯定律
NaYr$`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I2<5#|CXpZ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h5VZ-v_j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eaCh;IpIf 习题1
4~mmP.c 思考题1
PNhxF C.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y-#01Z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XmX{e.<NZ 2.1.1符号规则
hSF4-Vvb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Y\hC0a60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Pi $at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t"|wYAa_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M5T4{^i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ob 4sU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eeu;A,@U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9a3mN(<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rM{V>s:N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RGV}c#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s>1Wjz2M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kZ|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Eqr/~Q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F<LRo}j"9Q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O(~:KN 习题2
Ue2%w/Yo 思考题2
fH*1.0f]6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LU@+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qpXsQim$~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m9 D'yXZ 3.2.1主面和主点
vvmG46IgZ 3.2.2焦点和焦面
mB<*we 3.2.3焦距
(hFyp}jkk 3.2.4节点、节面
|h* rkLY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V"&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mVNHH!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wrVhCd~g]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wC`+^>WFo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y)GH=@b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l[u=_uaYl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dDr:Y<@*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A#KfG1K>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fFh4O4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cIv&\ x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W 2T6JFv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3Y~q;I]O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5}NTqN0@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jr+gIfQ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s>c0K@ADO 3.8透镜
"#G`F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bK#SxV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E)z=85;_p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i]G'fj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v^X!" 3.9.1正切计算法
bd)'1;p 3.9.2截距计算法
:hFKmoy#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M&qH[tK-A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p4^&G/'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Hkr\ 习题3
r}i}4K[1 思考题3
S:8 WBY] M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fOJTy0jX8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zK@@E 4.1.1折射矩阵
lFZl}x 4.1.2传递矩阵
o9]i
{e>L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EaKbG>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ae0t*;~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o8h`9_ 习题4
Kn,td:(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18C(V-x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d3"QCl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7(l>Ck3B#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TX).*%f[r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C2C1 @=w 5.2折射棱镜
kJK*wq]U6 5.3楔镜
\[&&4CN{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s`gfz}/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8F9x2CM-[C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qT~a`ou: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6_g:2=6S 5.5反射棱镜
#7['M;_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cfPS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F`*JVFq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BlfadM;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7j8lhrM}^ 5.5.5棱镜的偏差
Lu
CiO 5.6光学铰链
+E-CsNAZ*"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X m3r)Bm'3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0Ua&_D"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Vw]!Kb7tA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bs0[ a 1/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0E<Fz
V 习题5
U^8S@#1Q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NG_7jZzXA9 6.1 眼睛
hBi/lHu'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eZ BC@y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72 ZoN<c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K[yP{01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mUt|m7!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0v@6<(02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j-c29nz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t{-_4Yv?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9oYE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Fb+dU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dhjX[7Bl9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2"HG6"Rr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
(Q[[M 习题6
WPAT\Al&AE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U"=Lzo.0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60 %VG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C_Z/7x*>d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g"Z"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N\|BaZ%>| 7.3.2渐晕
;Yt+{pI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fN/;BT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yd]~t
5Q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NbiUCMX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Ogb|8 7.5.1物方远心光路
w{ ;Sp?Os 7.5.2像方远心光路
EJ(36h 7.6场镜
iI>7I<_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z'*"iaX<c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y^z
c@f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3"juj' 习题7
'E&tEbY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NTtw;%Y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E]v?:!!ds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O33BwJp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Si@6'sw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Wm}gnNwA 8.1.3发光强度
qV;I<AM 8.1.4(光)照度
I{h KN V 8.1.5光出射度
Q :.i[ 8.1.6(光)亮度
bYoBJ
#UX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p8 Ao{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iCLH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Q#*Nnb3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1$+8wDVwad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e"_kH_7sv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iR:KW@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T@*'}* 8.4像平面的照度
8N+T=c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H3tkMoi2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O\fit)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0ckmHv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r<4j;"lQK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fERO(o 习题8
Ctn
4q'Q 第9章色度学基础
UhrRB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5\=
y9Z- x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8xb|S[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jJ-C\
v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oR,6esA+6n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zhm 0J-g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sjkm+
?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nmts% u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1;H"4u_IG&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hlDB'8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
光源 \=7jp|{Yl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d,?Tq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nJGs ,~" 第10章
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El@*Fo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ZX64kk+ 10.1.1棱镜转像系统
vzFpXdt 10.1.2透镜转像系统
[8^q3o7n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8#VD u(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S1I.l">P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hxK;f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fBctG~CJH 10.3.1外调焦系统
n=bdV(?4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r uGeN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R"9wVM;*c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huS*1xl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jS~Pdz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PkI+z_ 10.5.1分辨率α
p7@R+F\.}; 10.5.2视放大率г
FOk;=+ 10.5.3视场角2ω
x(vQ%JC 10.5.4出瞳直径D′
:>2wVN&\c 10.5.5出瞳距离lZ′
*<!q@r<d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nvT@'y+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1jiANY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ON){d!]uJ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y/c3x*l.xL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R6Ov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dw.Ug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xsn=Ji2 F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QcW8A ,\q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
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DegbjqZ# 第11章显微镜
@$T$ hMl 11.1概述
w\YS5!P,V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ACW"2#(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tfHoXD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WqqP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j}eb
_K+I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m]!hP^^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e>3:~&2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G:":CX"O(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NFZ(*v1U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i/!ovcY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DJL.P6 -W 11.4.1显微物镜
T5."3i 11.4.2显微目镜
Ly+UY.v" 11.5显微镜的
照明系统(米)
JRo/ HY+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0}ma*gi~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h4W<YnW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z6C(?R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Fb\HvX{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3X`9&0:j%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KU/r"lMNlU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w,LmAWZ4Y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uaDpRt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oNAnJ+_ 12.3.1照相机的分类
vKG\8+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Oh*~+/u}q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
参数及特点
oCaYmi=: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p)yP_P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gmRc4o 12.6微显示投影机(★)
3!{imQT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phuiLW{&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6M*z`B{hV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6iyl8uL0J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i D IY|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1@}F8&EZ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hpF_@n
13.2.2单模光纤
h#hr'3bI1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T+}|$/Tv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mvEhP{w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WMf /
S"=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S} m=|3%y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tb+gCs'D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J[ Gpd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mX=S|a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mrP48#Y+l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ltNCti{Q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JX=rL6Y@:;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f=F:Af!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E(r_mF7: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RhaZz 14.1.3垂轴几何像差
L1SKOM$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VgKeu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cjk.ya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Spu/55_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k4K.
mlIO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Q8_:dPY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t$3
hk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f CU]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Zd[rn:9\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GX5T(P8k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KUL6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Ib# -M;{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nO,K>y`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e"S?qpJK 15.2ZEMAX评价函数
D;pI!S<#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r N$0qo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kC^3k 15.2.3默认评价函数
4E^ ?}_$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e'3V4iU]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P8z%*/
3NF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Qo#]Lo> \g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BIWe Hx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yJ $6vmQ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UXSUP
@s 15.4.3显微物镜设计
xS,24{-HJ 15.4.4目镜设计
xnZnbgO+ 15.4.5变焦物镜设计
*:n~j9V-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