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h.+,*9T\ fb S.
_o=`-iy9 4j=@}!TBt 平装:593页
K+aJ`V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oqm{<g?2 定价:59元
V[2<ha[n> 优惠价格:41.3元
CB7R{~
$ m`4j|5
^/RM;`h0 !C)> 目录
oY#XWe8Om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t+Tg@~K2[>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5+, lRu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ghD 1.1.1光波
,C12SM*@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W9V=hQ2 1.1.3波面
!*QA;*e 1.1.4光线
0O9
Lg} 1.1.5光束
hE3jb.s(>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oVD Oo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X#u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G5I0:a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j?` D\LZhf 1.2.4折射率
dIh(~KqB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N7|W.(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74!JPOpQH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kc/H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L,, 1.3费马原理
tYxlM! 1.4马吕斯定律
Ra,on&OP`*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ZZ@!Udy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PywZ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T#FUI1p 习题1
dodz|5o% 思考题1
BqJrL/(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xs
`@{s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ZCq\Zk1O& 2.1.1符号规则
PyJblW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HIA[.q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aSORVq^e[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GEKg~/4e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63\>MQcLy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GTX&:5H\t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pF{Ri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Gl\RAmdc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h-u*~5dB<&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2/W0y!qh1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SH6 ff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w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PDiorW}]k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_!T$|,a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lIT2 AFX+ 习题2
s`#j8>`M
思考题2
WxI]Fcb<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UNN~(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vTa23YDW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alO"x8t 3.2.1主面和主点
H0:6zSsc=| 3.2.2焦点和焦面
&?6~v
3.2.3焦距
gnK!"!nL 3.2.4节点、节面
v*p)"J *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CHSD8D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9d|7#)a;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iONql7S @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YXOD
fd%L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Y\2>y"8>$x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l)v'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9QRg;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jU0Hu{F4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O-m}P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3m9E2R,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U-:Z^+Y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E,UcK;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VZl0)YLK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7"U,N;y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ijSYQ 3.8透镜
"K=)J'/n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Z@Z`8M@Q,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BuO J0$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5q*~h4=r7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I!@`_Q9N 3.9.1正切计算法
DEuW' .o> 3.9.2截距计算法
z{_Vn(Kg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_Xe< JJvq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OP' /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Q01EjRes 习题3
?XrTZ{5' 思考题3
vCr$miZ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xmy6k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5Wjp_^!e
4.1.1折射矩阵
;hp; Rd 4.1.2传递矩阵
tV%\Jk),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UFsi VpL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wYM{x!D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Hc3/`.nt 习题4
iIRigW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Vy\- ^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G*V
7*KC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dRC+|^rSC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S>Jps@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1z!Lk*C) 5.2折射棱镜
WJ,ON-v 5.3楔镜
XAkl,Y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TR7TF]itb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g*9>z)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w"O/6."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J>|` 5.5反射棱镜
yx4c+(J^8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s_$@N!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KLB?GN?Pb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G(e?]{(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yIP
IA%dJ 5.5.5棱镜的偏差
cFo-NI2 5.6光学铰链
NyNu1V$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kv2:rmv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s)=7tHoqB)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P40eK0e6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ZEll[0L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M1\/ueOe 习题5
21Opx~T3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tf/qJ 6.1 眼睛
gE#,QOy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J(GLPC O$K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tc Z~T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n_Dhq (.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B(U`Zd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s:{%1 /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tJ*F!w6U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GW#Wy=(_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X+jSB,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_PO|}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0Ek&"=Z^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stScz#!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BGS6uV4^> 习题6
.Dz /MSl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bv0 %{u&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pe-d7Ou
P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nl,5^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J!>oC_0]8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J %t1T]y~ 7.3.2渐晕
Bc@e;k@i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P^ VNB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zM7G?y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v+SD\7|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Ea6Z 7.5.1物方远心光路
7Fx8&Z 7.5.2像方远心光路
;K!Or 7.6场镜
pOXEM1"2A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W
l{2&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9h[Q[m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M,P6e)U 习题7
i`X{pEKP+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Nx"?'-3Hm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h2nyP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iRNnh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gnL0\*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B5hGzplS 8.1.3发光强度
!ibp/:x 8.1.4(光)照度
%WR 8.1.5光出射度
$A,=z 8.1.6(光)亮度
]z,?{S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D{mu2'q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8##~ZuF+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FVHL;J]nf1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wFD.3!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E4Sp^,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R?(j#bk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Z,z^[Jz 8.4像平面的照度
!Kis,e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QB7<$Bp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F=#Wfl-o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f"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