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ll127:引用
NM4b]> ''strategy:..............................................都是自己根据系统要求手动绘出2种近轴光束,继而布局光焦度,结合PWC法(早已程序化),确定薄透组,校正初级像差,最后进入综合优化。。。有人走我这种路线否? ''
.......
(2014-05-13 12:59)
bz|-x"qk
$HP<C>^Z8 只见他发过一些简单的设计的帖子。
# b94S?dq J4#rOS 很难判断是在吹牛还是真能做。
fzjAP7 y _ls i,kg? 他说话很浮夸,不踏实,经常在论坛里吹牛。我是不信他说的话的。真正的高手,不是这个状态。
Sd+bnq% 莱卡设计师或许可以。
x@? YS PIM4c 光焦度的分配,也不是根据什么近轴光线来的,分配完之后,才用近轴光线看一下情况,估计一下是否能校正好,或者先尝试校正一下,不行,再重新分配。分配的依据并没有变。
dZ`c ph>0?Z =bn 分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玻璃材料的搭配,以及考虑高级像差的校正,但不是说,哪种系统都可以用近轴光线估计像差校正情况的。尤其是大孔径、大视场系统。
T.pc3+B8N <3!Q Xc 我刚搞到一个公司的培训资料,对光焦度分配和典型结构讲得还算清楚。其实也没什么厉害的,就是对很多资料的融合,结合实际设计,分析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