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以ZEMAX 201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
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
|Q'l&Gt6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结合作者多年的使用和开发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读者。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讲解了ZEMAX的使用界面和基本功能,光学像差理论和成像质量的评价,以及各种
透镜和目镜、显微镜、
望远镜等目视
光学系统的设计。
LZCziW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注重基础,内容详实,突出实例讲解,既可以作为光学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S'I{'jP5 {ER%r'(4Z
m,~
@1 -'tgr6=|w"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QDRgVP 平装:334页
(]Z$mv! 语种: 简体中文
0$n0fu 开本:16
(L)tC*Qjc
市场价:¥ 59.00
@+v;B: 优惠价:¥ 42.70
P|[i{h
2[\I{<2/9 WheJ 7~ 目 录
Di3<fp#w# ,Z7tpFC 第1章 ZEMAX入门 1
i6^COr 1.1 ZEMAX的启动与退出 1
dz',!|> 1.2 用户界面 3
%C]K`=vI- 1.2.1 窗口类型 4
#!?5^O 1.2.2 主窗口介绍 4
EH'?wh|Yp 1.2.3 文件菜单 5
X^PR];V:$ 1.2.4 编辑菜单 6
He4sP`&I 1.2.5 系统菜单 16
!!=%ty
1.2.6 分析菜单 20
`hD\u@5Tw 1.2.7 工具菜单 20
G_wzUk=L 1.2.8 报告菜单 29
C^@~ 1.2.9 宏指令菜单 32
o9!DK 1.2.10 外扩展菜单 32
sLV bFN` 1.2.11 窗口菜单 33
d1c_F~h< 1.2.12 帮助菜单 34
y[*Bw)F\N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键 34
-ISI!EU$ 1.3.1 放弃长时间计算 34
%bnDxCj" 1.3.2 快捷方式的总结 35
nj*B-M\p 1.4 本章小结 36
eCYgi7?
#'Q_eBX 第2章 像质评价 37
+"!,rZ7,A 2.1 外形图 37
t@Qs&DZ7k 2.1.1 二维外形图 37
_MZqH8 2.1.2 3D外形图 38
K8.=bGyg 2.1.3 阴影图 39
"}i\"x;s 2.1.4 元件图 39
Hnwir!=7 2.1.5 ISO元件图 41
;r[@;2p*( 2.2 几何光学像质量评价 41
*/Oq$3QGsV 2.2.1 特性曲线 41
:^DuB_ 2.2.2 点列图 43
S6 F28 d[j 2.2.3 调制传递函数 46
R{~Yh.)~ 2.2.4 点扩散函数 48
xf8C$|, 2.2.5 波前 51
Aw)='&;^z 2.2.6 曲面 52
klG]PUzd 2.2.7 均方根 53
)MFa~/x 2.2.8 像差系数(Aberration Coefficients) 54
Gw6*0&3') 2.2.9 杂项(Miscellaneous) 56
}LNpr 2.3 能量分析 61
fbKL31PI 2.3.1 能量分布 62
&|7pu= 2.3.2 照度 62
P`HE3?r 2.4 像分析 64
8|A*N<h 2.4.1 模拟图像 64
$X~4J 2.4.2 双目分析 68
;T! mNKl 2.4.3 计算 68
N(v<*jn 2.5 其他 69
BzL>,um 2.5.1 玻璃和梯度折射率 69
w!7f* 2.5.2 通用图表 70
j_E$C.XU{g 2.5.3 偏振状态 71
UNcS\t2N 2.5.4 镀膜(Coatings) 72
^'=J'Q 2.5.5 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73
H4 }^6><V 2.6 本章小结 73
jb8v3L 1}mIzrY 第3章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校正 74
$-m`LF@ 3.1 几何像差与像差表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74
"Y9
*rL 3.1.1 球差 74
F4i
c^F{K 3.1.2 慧差 79
`Td 0R! 3.1.3 像散 85
X8Px 3.1.4 场曲 89
PNLtpixZ 3.1.5 畸变 95
h_4o4#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98
xI}h{AF7 3.2 厚透镜初级像差 103
UBp0;)- 3.3 薄透镜初级像差 105
)/h~csy:~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106
xtyzy@)QL 3.5 本章小结 106
c *(]pM s5>=!yX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详解 107
WRQJ6B 4.1 ZEMAX 3种优化方法 107
}tT"vCu 4.1.1 优化方法选择 107
+1Oi-$
2- 4.1.2 Global Search和Hammer Optimization区别 108
U]lXw+& 4.1.3 局部优化(Optimization)缺点 112
/i|T \ 4.1.4 全局搜索优势 112
<;:M:{RZY 4.2 ZEMAX评价函数使用方法 114
I ;N)jj`b 4.2.1 优化中的术语定义 114
dV<|ztv 4.2.2 评价函数方程表达 115
s4bLL 4.2.3 波前优化方法 118
MzRURH, 4.2.4 光斑尺寸优化方法 120
4(MZ*6G]? 4.2.5 角谱半径优化方法 121
p`-`(i=iJo 4.3 ZAMAX多重结构使用方法 122
w+bQpIPM 4.3.1 实例一:模拟元件的变化 123
O:3pp8 4.3.2 实例二:衍射级次显示 127
;JMd(\+- 4.3.3 实例三:分光板模拟 131
KFBo1^9N 4.4 ZAMAX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7
Af5O;v\ 4.4.1 ZEMAX坐标系 137
QIVpO /@ 4.4.2 自带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9
Esw#D90q 4.4.3 坐标断点面使用方法 139
#r;
'AG 4.4.4 样例一:旋转角度的优化方法 140
Fxy-_%a 4.4.5 样例二:使用坐标断点精确寻找主光线位置及方向 143
Bo8+uRF| 4.4.6 样例三:坐标返回的使用方法 144
A.m#wY8 4.5 本章小结 147
%iY-}uhO #P$=P2o 第5章 公差分析 148
;=1]h&S 5.1 公差 148
TjGe8L: 5.1.1 误差来源 148
.asHFT7]9 5.1.2 设置公差 149
GQoaBO. 5.1.3 公差操作数 149
1SeDrzLA 5.2 默认公差的定义 150
.?9+1.` 5.2.1 表面公差 151
{XiBRs e 5.2.2 元件公差 152
"|V{@)!t 5.3 公差分析3种法则 153
g4_DEBh 5.3.1 灵敏度分析 153
vr2tIKvpn 5.3.2 反转灵敏度分析 154
%>}6>nT# 5.3.3 蒙特卡罗分析 154
oqHI`Tu 5.4 公差过程的使用 157
rxjMCMF 5.4.1 公差分析的执行 157
9*2A}dH 5.4.2 双透镜的公差分析 160
cAIMt]_ 5.5 本章小结 166
_|rrl }Og zSnR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设计 167
3 <RkUmR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绍 167
nk9Kq\2f: 6.1.1 模型类别 167
>up'`K, 6.1.2 面元反射镜 168
!1K<iz_8 6.1.3
光源分布 169
1$ez}k, 6.1.4 棱镜 172
"*|plB 6.1.5 光线分束 173
IZYq 6.1.6 散射 175
O{rgx~lLJt 6.1.7 衍射光学元件 177
kVE%
" 6.1.8 相干模拟 178
12v5*G[X 6.1.9 复杂几何物体创建 179
~` v7 6.1.10 吸收分析 181
Lc(D2=% 6.2 创建非序列光学系统 182
J
Sz'oA5 6.2.1 建立基本系统特性 183
Ps5UX6\ .m 6.2.2 创建反射镜 185
$8h^R# 6.2.3 光源建模 186
p"f=[awp 6.2.4 旋转光源 187
FCTz>N^p 6.2.5 放置探测器 189
xnWCio>M 6.2.6 跟踪分析光线探测器 190
~fB}v 6.2.7 增加凸透镜 192
3UgusH3 6.2.8 光线跟踪分析和偏振损耗 194
Vd^_4uqnV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纤 195
Hi #'h 6.2.10 使用跟随解定位探测器 198
ysD@yM, 6.2.11 整个系统光线追迹 198
Y\luz`v 6.3 将序列面改成非序列物体 199
pvM;2 6.3.1 转变NSC的工具 199
"f\2/4EIl 6.3.2 初始结构 200
'jWd7w~( 6.3.3 使用转换工具 202
[b-27\b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203
G4->7n N 6.3.5 插入探测器物体 205
} r^@Xh 6.4 模拟混合式非序列(NSC with Ports) 208
bG=CIa&@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208
9k =-8@G9 6.4.2 建立非序列组件 211
D7cOEL< 6.4.3 定义多焦透镜 212
Gs%IZo_ 6.4.4 带状优化 215
Q>f^*FyOw< 6.4.5 目标局部 216
i>6SY83B} 6.4.6 系统性能 217
T5_z^7d 6.4.7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 218
.QOQqU*2I 6.4.8 最终设计 219
QA7SQcd, 6.5 优化非序列光学系统 219
yyZH1A 6.5.1 Damped Least Squares和Orthogonal Descent 220
JG&`l{c9 6.5.2 建立系统 222
?z0f5<dL 6.5.3 评价函数 223
Bmuf[-}QW 6.5.4 自由曲面反射镜 224
RbX!^v<0f6 6.5.5 优化 226
M$g%kqa 6.6 本章小结 228
8>a/x , |gEA.}
pY 第7章 基础设计实例 229
O @fX
+W?U 7.1 单透镜设计 229
)}L*8 LV 7.1.1 ZEMAX序列模式简介 229
c 2j?<F1 7.1.2 单透镜系统
参数 231
)BNm~sP 7.1.3 单透镜初始结构 233
avxI\twAU 7.1.4 单透镜的变量与优化目标 235
bep}|8,#u 7.1.5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改进设计 237
WL-+;h@VQ 7.2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240
en>d T 7.2.1 双胶合透镜设计规格参数及系统参数输入 241
|8}f 7.2.2 双胶合透镜初始结构 242
f"Yj'`6 7.2.3 设置变量及评价函数 244
8=ubMqr[ 7.2.4 优化及像质评价 245
TN3, \qgV 7.2.5 玻璃优化——校正色差 247
2pFOC;tl 7.3 牛顿望远镜设计 249
~LGkc
t 7.3.1 牛顿望远镜来源简介及设计规格 249
hKjvD.6]% 7.3.2 牛顿望远镜初始结构 251
U~Aw=h5SD 7.3.3 添加反射镜及遮拦孔径 253
*)"U5A/v) 7.3.4 修改反射镜以提高MTF 258
3=~"<f
l 7.4 变焦
镜头设计 260
L^rtypkJ 7.4.1 变焦镜头设计原理介绍 261
~J!a?] 7.4.2 变焦镜头设计规格及参数输入 261
x-+[gNc
6 7.4.3 多重结构实现变焦 263
pWH8ex+ 7.4.4 变焦镜头的优化设置 265
hABC
rd Em 7.5 扫描系统设计 268
E(tdL,m' 7.5.1 扫描系统参数 269
VA.jt}YGE 7.5.2 多重结构下的扫描角度设置 273
"T5?<c 7.6 本章小结 276
EAo7(d@ wqBGJ 第8章 目视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277
=BY)>0?z 8.1 人眼光学系统的创建 277
=:`1!W0I 8.1.1 眼睛概述 277
0X+Jj/-ge 8.1.2 眼睛模型 277
_=B(jJZ 8.1.3 使用ZEMAX创建人眼模型结构 278
7|PpAvMF 8.2 放大率与视觉 281
uxk&5RY 8.2.1 近距离物体成像标准 281
#{7= 8.2.2 小型放大镜放大率 281
uoFH{.) 8.3 本章小结 284
L5%~H?K( Y{Kpopst 第9章 目镜设计 285
jo=XxA 9.1 目镜介绍 285
eJ)Bs20Q 设计案例一:惠更斯目镜 286
Vi`+2%4 设计案例二:冉斯登目镜 288
94I8~Jj4 设计案例三:凯尔纳目镜 290
>#dNXH]9 设计案例四:RKE目镜 292
H? N!F7s 设计案例五:消畸变目镜 294
_6THyj$f 设计案例六:对称式目镜 297
* b>W 设计案例七:埃尔弗目镜 299
KL*ZPKG 设计案例八:西德莫尔目镜 301
{>OuxVl??k 设计案例九:RKE广角目镜 304
VY<v?Of
i- 9.2 目镜调焦 306
i:OD)l 9.3 本章小结 311
l3n* b6 NI=t)[\F 第10章 显微镜设计 312
hd9fD[5 10.1 技术指标 312
wM (!9Ws3 10.1.1 基本系统技术要求 312
y%
uUA]c*m 10.1.2 分辨率目标和极限 312
lE08UEk1i 10.2 10倍物镜初始透镜形式 313
J/w?Fa< 10.2.1 显微镜设计步骤 313
<VB 10.2.2 物镜与目镜的连接 319
T2Cdw\ 10.3 本章小结 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