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以ZEMAX 201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
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
'\~^TFi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结合作者多年的使用和开发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读者。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讲解了ZEMAX的使用界面和基本功能,光学像差理论和成像质量的评价,以及各种
透镜和目镜、显微镜、
望远镜等目视
光学系统的设计。
}roG( 《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注重基础,内容详实,突出实例讲解,既可以作为光学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e@n!x}t8 0X9Y~TM%
F
L=,YP yL1CZ_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cqryr9
平装:334页
M1!pQC_9 语种: 简体中文
1*Ar{:+ua 开本:16
0KvVw rWJ 市场价:¥ 59.00
]Pc^#=(R0 优惠价:¥ 42.70
:i*JnlvZ
tIuoD+AW Q0cRH"!: 目 录
A6"Hk0Hf $_X|,v9 第1章 ZEMAX入门 1
]}PV"|#K{c 1.1 ZEMAX的启动与退出 1
1HR~G9 1.2 用户界面 3
^g>1U5c 1.2.1 窗口类型 4
%fjuG 1.2.2 主窗口介绍 4
q/gB<p9 1.2.3 文件菜单 5
N "Wqy 1.2.4 编辑菜单 6
`-UJ /{ 1.2.5 系统菜单 16
-?a<qa?$ 1.2.6 分析菜单 20
- u3e5gW 1.2.7 工具菜单 20
R;}22s 1.2.8 报告菜单 29
!<n"6KA. 1.2.9 宏指令菜单 32
q4k@l 1.2.10 外扩展菜单 32
,/,9j{|"j 1.2.11 窗口菜单 33
mpay^.(% 1.2.12 帮助菜单 34
N{C;~'M2ce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键 34
o>lmst%< 1.3.1 放弃长时间计算 34
F%/h* 1.3.2 快捷方式的总结 35
xN0*8 1.4 本章小结 36
d"Q |I Bl;KOR 第2章 像质评价 37
z2yJ# 2.1 外形图 37
0$vj!-Mb^j 2.1.1 二维外形图 37
0pgY1i7 2.1.2 3D外形图 38
JXU2CyMY 2.1.3 阴影图 39
#D%ygh= 2.1.4 元件图 39
]MTbW=*}ED 2.1.5 ISO元件图 41
*r,b=8| 2.2 几何光学像质量评价 41
oFC) 2.2.1 特性曲线 41
USPTpjt8R 2.2.2 点列图 43
[rYT 2.2.3 调制传递函数 46
RW7(r/C 2.2.4 点扩散函数 48
Ff4*IOZ}( 2.2.5 波前 51
-X1X)0v$ 2.2.6 曲面 52
>^_ bD 2.2.7 均方根 53
9'~-U 2.2.8 像差系数(Aberration Coefficients) 54
<vc`^Q&4B 2.2.9 杂项(Miscellaneous) 56
I!: z,t< 2.3 能量分析 61
kCP$I732 2.3.1 能量分布 62
W{"XJt_ 2.3.2 照度 62
bE\,}DTy 2.4 像分析 64
%i0\1hhV< 2.4.1 模拟图像 64
hfM;/ 2.4.2 双目分析 68
h{iEZ# 2.4.3 计算 68
6`H.%zM 2.5 其他 69
&jQ?v@|1c 2.5.1 玻璃和梯度折射率 69
&xSa7FY 2.5.2 通用图表 70
2j&@p> 2.5.3 偏振状态 71
g"8 .}1)~r 2.5.4 镀膜(Coatings) 72
{padD p 2.5.5 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73
~6[*q~B 2.6 本章小结 73
~Gv#iRi> &eZfQ27$ 第3章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校正 74
2%UBwSiqR 3.1 几何像差与像差表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74
+5p{5 q(o 3.1.1 球差 74
:
mGAt[Cc 3.1.2 慧差 79
_D!g4" 3.1.3 像散 85
)ZR+lX} 3.1.4 场曲 89
V6a``i] 3.1.5 畸变 95
JhK/']R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98
i^"+5Eq[D 3.2 厚透镜初级像差 103
WMuD}s 3.3 薄透镜初级像差 105
Sfjje4R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106
(M-ZQ
- 3.5 本章小结 106
%Z]'!X &<x@1,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详解 107
">jwh. 4.1 ZEMAX 3种优化方法 107
@9G- m(?* 4.1.1 优化方法选择 107
e;95a 4.1.2 Global Search和Hammer Optimization区别 108
u=l1s1> 4.1.3 局部优化(Optimization)缺点 112
iZ,YxN<R 4.1.4 全局搜索优势 112
JWO=!^ 4.2 ZEMAX评价函数使用方法 114
|QZ58)> 4.2.1 优化中的术语定义 114
>v5k{Cbp0 4.2.2 评价函数方程表达 115
N=1JhjVk" 4.2.3 波前优化方法 118
||B;o- 4.2.4 光斑尺寸优化方法 120
`TKD<&oL 4.2.5 角谱半径优化方法 121
dKhA$f~ 4.3 ZAMAX多重结构使用方法 122
JC;^--0(z 4.3.1 实例一:模拟元件的变化 123
OyG"1F 4.3.2 实例二:衍射级次显示 127
J{"kw1Lu 4.3.3 实例三:分光板模拟 131
C'mL& 4.4 ZAMAX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7
#VbVsl 4.4.1 ZEMAX坐标系 137
2ef;NC.&n 4.4.2 自带坐标断点使用方法 139
,d,\-x-+/ 4.4.3 坐标断点面使用方法 139
!>^JSHR4t 4.4.4 样例一:旋转角度的优化方法 140
Wa"(m*hW 4.4.5 样例二:使用坐标断点精确寻找主光线位置及方向 143
HL{$ ^l#v 4.4.6 样例三:坐标返回的使用方法 144
hq>Csj==@ 4.5 本章小结 147
GR4?BuY, k!XhFWb 第5章 公差分析 148
rp34?/Nz 5.1 公差 148
kAzd8nJ' 5.1.1 误差来源 148
tx7~SUr 5.1.2 设置公差 149
y6HuN 5.1.3 公差操作数 149
V L( < 5.2 默认公差的定义 150
jdqj=Yc 5.2.1 表面公差 151
3ha|0[r9 5.2.2 元件公差 152
lT8\}hNI+ 5.3 公差分析3种法则 153
t` ^Vb-
5.3.1 灵敏度分析 153
xBnbF[ 5.3.2 反转灵敏度分析 154
#&!G"x7 5.3.3 蒙特卡罗分析 154
*e"a0 5.4 公差过程的使用 157
/i|z.nNO 5.4.1 公差分析的执行 157
fp>.Owt%. 5.4.2 双透镜的公差分析 160
|PVt}*0" 5.5 本章小结 166
3eIr{xs j0-McLc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设计 167
9L eNe}9v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绍 167
uYO|5a<f~ 6.1.1 模型类别 167
*iXe^ <6v 6.1.2 面元反射镜 168
g9h(sLSF 6.1.3
光源分布 169
7LZ^QC 6.1.4 棱镜 172
B33$ u3d 6.1.5 光线分束 173
]hw-Bu\{ 6.1.6 散射 175
0&Gl@4oZ" 6.1.7 衍射光学元件 177
v@
C,RP9 6.1.8 相干模拟 178
MLVB^<qkeH 6.1.9 复杂几何物体创建 179
|KCOfVh?|. 6.1.10 吸收分析 181
f?fKhu2 6.2 创建非序列光学系统 182
yf1CXldi 6.2.1 建立基本系统特性 183
V-O(U*] 6.2.2 创建反射镜 185
VkmRh,T 6.2.3 光源建模 186
g;p)n 6.2.4 旋转光源 187
MEZ{j%-a 6.2.5 放置探测器 189
KlxN~/gyik 6.2.6 跟踪分析光线探测器 190
`d]Z)*9 6.2.7 增加凸透镜 192
=5]n\"/ 6.2.8 光线跟踪分析和偏振损耗 194
|!z2oO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纤 195
8}p8r|d!ls 6.2.10 使用跟随解定位探测器 198
haSM=;uPM 6.2.11 整个系统光线追迹 198
[`fI:ao| 6.3 将序列面改成非序列物体 199
Ibr%d2yS= 6.3.1 转变NSC的工具 199
1hQN8!: < 6.3.2 初始结构 200
\|=mD}N 6.3.3 使用转换工具 202
Va<HU:<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203
H-t|i 6.3.5 插入探测器物体 205
N_wp{4 0/ 6.4 模拟混合式非序列(NSC with Ports) 208
{5Lj8N5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208
gvavs+H% 6.4.2 建立非序列组件 211
E$\~lcq 6.4.3 定义多焦透镜 212
$< %B#axL 6.4.4 带状优化 215
:Hy] 6.4.5 目标局部 216
`$;+g , 6.4.6 系统性能 217
F#r#}.B='U 6.4.7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 218
Nud,\mXrY[ 6.4.8 最终设计 219
|w&~g9 6.5 优化非序列光学系统 219
C0)Z6 6.5.1 Damped Least Squares和Orthogonal Descent 220
%HuyK 6.5.2 建立系统 222
|^n3{m 6.5.3 评价函数 223
j+ ::y) $ 6.5.4 自由曲面反射镜 224
pK_?}~ 6.5.5 优化 226
_2Py\+$ 6.6 本章小结 228
d.F)9h]XHO 'Z!Ga.I 第7章 基础设计实例 229
7qIB7 _K5
7.1 单透镜设计 229
$g8}^1 7.1.1 ZEMAX序列模式简介 229
m\0cE1fir 7.1.2 单透镜系统
参数 231
H'g?llh1J 7.1.3 单透镜初始结构 233
>9K//co"of 7.1.4 单透镜的变量与优化目标 235
S'i;xL> 7.1.5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改进设计 237
**;p(CI 7.2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240
?m%h`<wgMc 7.2.1 双胶合透镜设计规格参数及系统参数输入 241
laREjN/\` 7.2.2 双胶合透镜初始结构 242
cnNOZ$) 7.2.3 设置变量及评价函数 244
htJuGfDx1 7.2.4 优化及像质评价 245
UsW5d]i}Y 7.2.5 玻璃优化——校正色差 247
b{[*N 7.3 牛顿望远镜设计 249
j~av\SCU* 7.3.1 牛顿望远镜来源简介及设计规格 249
pWaPC/,g 7.3.2 牛顿望远镜初始结构 251
E,"&-`/2v 7.3.3 添加反射镜及遮拦孔径 253
IM(u<c$ 7.3.4 修改反射镜以提高MTF 258
zmFws-+A 7.4 变焦
镜头设计 260
Lk,+Tfk" 7.4.1 变焦镜头设计原理介绍 261
b5`KB75sbo 7.4.2 变焦镜头设计规格及参数输入 261
v548ysE) 7.4.3 多重结构实现变焦 263
-;c 7.4.4 变焦镜头的优化设置 265
%vqT#+x 7.5 扫描系统设计 268
C7"HQQ 7.5.1 扫描系统参数 269
.Ao0;:;(2- 7.5.2 多重结构下的扫描角度设置 273
q? z> 7.6 本章小结 276
s;.=5wcvi? !C&%T] 第8章 目视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277
BW K IbG 8.1 人眼光学系统的创建 277
$[CA&Y. 8.1.1 眼睛概述 277
%efGt6& 8.1.2 眼睛模型 277
LJuW${Y 8.1.3 使用ZEMAX创建人眼模型结构 278
K&`Awv 8.2 放大率与视觉 281
00<{: 8.2.1 近距离物体成像标准 281
&d^=siL 8.2.2 小型放大镜放大率 281
?S`>>^ 8.3 本章小结 284
\HSicV#i Ol+Kp!ocY 第9章 目镜设计 285
DdjCn`jqlf 9.1 目镜介绍 285
uH{'gd,q8 设计案例一:惠更斯目镜 286
3)E(RyQA3 设计案例二:冉斯登目镜 288
F@SG((` 设计案例三:凯尔纳目镜 290
,x#ztdvr 设计案例四:RKE目镜 292
zB)%lb 设计案例五:消畸变目镜 294
vDDljQXw4 设计案例六:对称式目镜 297
7 `Du5>b8 设计案例七:埃尔弗目镜 299
R}%8s* 设计案例八:西德莫尔目镜 301
\+B?}P8N*l 设计案例九:RKE广角目镜 304
*o4%ul\3Y| 9.2 目镜调焦 306
h_ ZX/k 9.3 本章小结 311
P[i\e7mR (2txM"Dja 第10章 显微镜设计 312
:YvbU Y 10.1 技术指标 312
;93KG4a 10.1.1 基本系统技术要求 312
O%$O(l 10.1.2 分辨率目标和极限 312
%$n02"@ 10.2 10倍物镜初始透镜形式 313
&HF]\`RNr 10.2.1 显微镜设计步骤 313
^Q2ZqAf^a 10.2.2 物镜与目镜的连接 319
+VOb 10.3 本章小结 322
&9P<qU^N) uWc: jP 第11章 望远镜设计 323
myvh@@N 11.1 天文望远镜 323
j%xBo: 11.1.1 天文望远镜设计步骤 323
sR79
K1*j 11.1.2 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328
n7iE8SK|k 11.2 地上望远镜 328
$
I<|-]u 11.3 本章小结 334
g!^J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