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
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较
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mm.b 《超快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
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poqcoSL"} ]vJ]
i<|b 'nOc_b0 市场价:¥ 128.00
C0xjM0 价格:¥ 102.4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Q1fJ`A= *Txt`z[|
&TmN^R> p nS{W
\Q 目录
.e
$W(} 第1章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导论
TNA?fm 1.1 时间分辨光谱概述
&*wN@e(c 1.1.1 时间分辨简介
v'"0Ya 1.1.2 飞秒化学
4,o|6H 1.2 量子波包
pNN6P sLt 1.2.1 量子力学波包
fZqMznF 1.2.2 里德堡(Rydberg)态波包
LRqBP|bjCD 1.2.3 波包再现结构
Q3t9J"=1g 1.2.4 波包的制备与激发光脉宽
<+1d'VQ2 1.2.5 波包的产生
e12.suv 1.2.6 波包运动的实验测量方法
V^a]@GK: 1.2.7 波包测量实例分析
k^
CFu 1.3 密度矩阵表示
6!|-,t>< 1.3.1 相干态的密度矩阵表示
a9CY,+z5B 1.3.2 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
"v
@h 1.3.3 纯态和混合态
T+_pm DDN 1.3.4 混合态的密度矩阵
nu1s 1.4 飞秒光相干振动激发的唯象处理
qSRE)C=) 1.5 低频振动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
YQyf:xJ 1.5.1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泵浦-探测实验测量
- J9K 1.5.2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PVGvj c 参考文献
T}ZUw;}BL 第2章 分子光谱学基础
lg)jc3 2.1 光谱的量子本性
>4gGb) 2.1.1 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
TA=VfA B 2.1.2 角动量的量子化特征
`K.2&6xc 2.2 轨道与电子态
"~y@rqIba 2.2.1 原子轨道与电子态
|[ymNG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组态
tta\.ic 2.3 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点群
29(s^#e8A 2.4 电子跃迁与光谱
vf=b5s(7Q 2.4.1 分子的光吸收
kW"6Gc&HUN 2.4.2 跃迁矩
s2-`}LL 2.5 光谱跃迁选择定则
[whX),3> 2.5.1 原子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fiw%# 2.5.2 分子的电子态跃迁选择定则
Byx8`Cx1 2.5.3 电子态跃迁中的振动跃迁选择定则
KTV~g@Jf 2.5.4 纯振动、转动跃迁选择定则
(E v/R%Z 2.6 激发态性质
J?d&+mt 2.6.1 激发态表示方法
6I0G.N 2.6.2 激发态寿命
*.X!AJ;M=O 2.6.3 激发态能量
x7qVLpcL3z 2.6.4 溶剂效应
;A~efC^< 2.6.5 无辐射跃迁过程
|{ E\ 2U 2.6.6 激发态反应的Kasha规则
M_wqb'= 参考文献
dg9
DBn# 第3章 飞秒激光技术
E1(2wJ-3" 3.1 飞秒脉冲
激光器的发展
bL: !3|M 3.2 克尔
透镜锁模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
{\!_S+}{ 3.2.1 掺钛蓝宝石晶体的性质
a}~Xns 3.2.2 克尔透镜锁模原理
W,<P]) 3.2.3 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
BU-m\Kf) 3.2.4 激光器锁模运转特性
s8,N9o[.~P 3.2.5 色散与色散补偿
W`}C0[%VW 3.3 啁啾脉冲放大器
t2)S61Vr 3.3.1 展宽器与压缩器
zKycd*X 3.3.2 啁啾脉冲放大器工作原理与结构
*=OU~68)C 3.3.3 啁啾脉冲放大器实例介绍
AS;EO[Vn 3.4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DA)mkp 3.4.1 近红外波段共线光参量放大
u)]]9G
_8 3.4.2 可见光波段非共线光参量放大
g`6_Ao8 3.4.3 如何获得紫外、中红外波段的飞秒脉冲
3l?D%E]P 3.4.4 频率变换装置实例介绍
}}AooziH9 参考文献
MdzG2uZT 第4章 非线性光谱学基础
T~shJ0% 4.1 密度算符
GtQ$`~r 4.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V2< 4~J2:9 4.1.2 密度算符的时间演化
mez )G| 4.1.3 统计平均的密度算符
RQzcsO 4.1.4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无微扰情形
n9.` 5BH7/ 4.1.5 Liouville表示下的密度算符
K)m\xzT/ 4.1.6 退位相
K!|%mI8gk 4.1.7 各种表示的层级结构
Ok7i^-85 4.1.8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光学Bloch方程
>Ux5UD 4.2 微扰展开
w Phs1rL 4.2.1 动机:非微扰展开的局限
h^{D " 4.2.2 时间演化算符
{fi:]|<1h 4.2.3 相互作用表象
a@[y)xa$Z
4.2.4 备注:Heisenberg表象
5v51:g>c 4.2.5 波函数的微扰展开
+bi%4DA 4.2.6 密度矩阵的微扰展开
x1\a_Kt 4.2.7 非线性光学简介
y:TLGQ0
4.2.8 非线性极化强度
}Wxu =b 4.3 双边Feynman图
P'^#I[G' 4.3.1 Liouville路径
q&.SB` 4.3.2 时序和准冲击极限
jOuz-1x,& 4.3.3 旋转波近似
Za+26#g 4.3.4 相位匹配
V~rF`1+5N 参考文献
sq6|J])GgU 第5章 非线性光谱学原理及其应用
%<x2=#0 5.1 非线性光谱学
ifA{E}fRZP 5.1.1 线性光谱学
X@$x(Zc 5.1.2 三能级系统的泵浦-探测光谱学
=d#3& R]p 5.1.3 量子拍光谱学
Isa]5> 5.1.4 双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DL&\iR 5.2 退相位的微观理论:光谱线型的Kubo随机理论
(+'*_
5.2.1 线性响应
[[{y?-U 5.2.2 非线性响应
XWQp-H. 5.2.3 三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uj@rv& 5.3 退位相的微观理论:Brown振子模型
#q`-"2"| 5.3.1 含时哈密顿量的时间演化算符
lNtZd?=> 5.3.2 Brown振子模型
&5fM8Opkd 5.4 二维光谱仪:三阶响应函数的直接测量
tOn_S@/r 5.4.1 单跃迁的二维光谱
+" 4E:9P? 5.4.2 一组耦合振子的二维红外光谱
V,=V 5.4.3 弱耦合振动态的激子模型
e<_p\LiOS 参考文献
'5V2{k$4U 第6章 二维红外光谱
2=pVX 6.1 简介
cwK6$Ax 6.1.1 二维红外光谱定义
=;(w Bj 6.1.2 二维红外光谱的用途
KNtsz[#b 6.2 二维红外光谱原理
b[<Q_7~2 6.3 二维红外光谱实验
*M*:3v
0 6.3.1 飞秒红外激光
光源 s_} 1J,Y 6.3.2 二维红外光谱仪
D'y/pv}! 6.3.3 二维红外光谱图
5;=,BWU 6.4 二维红外光谱的应用
)L?JH?$C 6.4.1 快速动态变化
D]nVhOg| 6.4.2 分子结构
4u;db_gX 6.4.3 分子间相互作用
)M5:aSRz 6.5 展望
Xz`?b4i 参考文献
qp>V\h\ 第7章 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原理、实验及理论
模拟 rSU%!E+|< 7.1 二维光谱原理
2J;h}/!H 7.2 二维可见光谱实验装置
bqmOfGM 7.3 数据采集及计算
;74hOHDS 7.4 理论
:(A5,$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b4+ Yc 7.5.1 实验
{5}UP@h 7.5.2 理论模拟
eup#.#J 7.6 二维电子光谱应用举例
.@{W6
/I 附:三能级系统的三阶响应函数
N~H9|CX 参考文献
!2oe;q2X[G 第8章 二维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概论
OA#AiQUR 8.1 背景介绍
3RpDIl`0 8.2 一维傅里叶变换谱
p;av63i 8.3 自由感应衰减
?`?"j<4e 8.4 非线性响应
;5tSXgGw7 8.5 信号辐射和传播
/M>8ad 8.6 密度矩阵方法及双边费曼图
o ~"?K2@T 8.7 二维傅里叶变换谱
6yZfV7I 参考文献
%H\i}}PTe 第9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及常规光路调节技术
j>s>i 9.1 简介
=8`,,=P^ 9.2 实验光路
jdxwS 9.3 数据采集与计算
XYD}OddO 9.3.1 瞬态光谱动力学
$Oa}U3 9.3.2 数据采集
/YYI
4 9.3.3 采集程序
M/
@1;a@\ 9.4 超快实验光路调节技巧
.{as"h-.O 9.4.1 双镜法调节光路
WlnmW(uahW 9.4.2 光程设定
F0
WM&{v 9.4.3 延迟线
9W$FX 9.4.4 重合的调节
9j458Yd4* 9.4.5 光楔的使用
l v]TE" 9.4.6 偏振调节
X-Y:)UT 9.4.7 翻转镜的使用
`mV&[`NZ 9.5 超连续白光
6Zwrk-,A 9.5.1 白光产生简介
lb3: #? 9.5.2 白光产生条件
fw@n[u{~ 9.5.3 白光的色散与色差
WXP=U^5Si 9.6 实验检错
GD?4/HkF 9.7 其他测量方法
|- 39ZZOX 9.7.1 锁相放大器
>pjmVlw? 9.7.2 门积分平均器
7r#U^d( 9.7.3 电荷耦合器件
bY:A7.p7# 参考文献
n2\;`9zm 第10章 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数据处理方法
L 1=HD 10.1 方法简介
CqQ>"Y 10.2 数据矩阵的准备
.XR`iXY 10.3 奇异值分解的计算
#|76dU 10.4 组分的选择方法
4R-Y9:^t 10.5 物理模型的建立
e
W&;r&26 10.6 全局拟合
B'\^[ 参考文献
4PUSFZK? 第11章 荧光的偏振性与荧光发射的各向异性
>$h *1/ 11.1 荧光偏振状态的表征(偏振比和发射各向异性)
Ld>y Fb(` 11.1.1 线性偏振光激发
6tXx--Nh 11.1.2 自然光激发
.-t#wXEi 11.2 瞬时和稳态各向异性
iK{ a9pt 11.2.1 瞬时各向异性
-miWXEe@l 11.2.2 稳态各向异性
7)sEW#d! 11.3 各向异性的加和法则
"HTp1 11.4 发射各向异性与发射跃迁矩角分布之间的关系
Fl\X&6k 11.5 分子固定不动取向随机分布的情形
wb^Yg9 11.5.1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相互平行的情形
sev^ 11.5.2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非平行的情形
*'=JT# 11.6 转动布朗运动效应
cwiHHf> 11.6.1 自由转动
c RBdIDIc 11.6.2 受阻转动
x]|8 11.7 应用
p.,o@GcL~ 参考文献
|5|^[v 第12章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
Eyu]0+ 12.1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简介
g#0h{%3A
\ 12.2 荧光上转换技术
qa
'YZE` 12.2.1 相位匹配
pE(\q+1< 12.2.2 光谱带宽与群速失配
p@`rBzGp 12.2.3 荧光上转换实验
FT'_{e!M 12.3 光克尔门技术
X^mvsY 12.3.1 光克尔荧光技术原理
AA&398F 12.3.2 光克尔荧光技术实验
i1RU5IRy|j 12.4 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技术
V XEA.Mko 12.4.1 光参量放大基本原理
;4<CnC** 12.4.2 荧光光参量放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gAt[kW< n 12.4.3 数据采集系统
~#3h-|]* 12.4.4 荧光收集系统
c]:sk[u 12.5 荧光放大光谱的失真与矫正
hM 12.5.1 影响光谱增益的因素
[9S\3&yoh 12.5.2 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C
9IKX 12.5.3 光谱失真的解决方法
!{5jP|vo 参考文献
$r%m<Uc;}O 第13章 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
fRKO> /OT 13.1 飞秒激光脉冲
Oq~>P!= 13.1.1 激光脉冲的数学表示
IgH[xwzy[ 13.1.2 脉冲波形与脉冲宽度
sXm8KV 13.1.3 色散、啁啾及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5[|h 13.1.4 载波位相
]Hk8XT@Q+ 13.1.5 相速和群速
Qd"{2> 13.1.6 波前及波前倾斜
"5Oi[w&F5 13.2 激光脉冲脉宽测量方法
!Irmc*;QE 13.2.1 自相关方法
g0t$1cUR 13.2.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方法
5Gm,lNQ Av 13.2.3 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方法
pjr,X+6o 13.3 脉冲激光载波位相及波前倾斜测量
UEmNT9V 13.3.1 光谱干涉仪及载波位相的测量
mlCw(i, 13.3.2 波前倾斜测量
^L}fj$
13.3.3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相速、群速匹配条件
}Y\Ayl 参考文献
aH<BqD[# 第14章 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
U1(<1eTyu 14.1 引言
(9q61zA 14.2 溶剂水(重水)的脉冲升温
I=)Hb?qT~ 14.3 纳秒脉冲升温典型激光光源介绍
C$`z23E 14.3.1 高压气体拉曼频移池
Ys,}L. 14.3.2 Ho:YAG脉冲激光器
\eD#s 14.4 红外探测光源
.um]1_= \ 14.4.1 一氧化碳激光器
5_";EED 14.4.2 红外单色仪定标
wWm1G) 14.5 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
NikY0=i 14.6 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S!^$d* 14.7 温度定标
##VS%&{ 14.8 红外实验蛋白样品处理方法
pUby0)}t 14.9 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应用实例
X~XpX7d! 14.9.1 细胞色素C热稳定性研究
>*rsR R 14.9.2 二硫键异构酶(DsbC)生物学异常活性研究
TTcMIMyLT 参考文献
a>A29*q 第15章 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
+
5 E6| 15.1 信噪比
)f]E<*k'E 15.2 噪声的种类、来源以及相应的减噪措施
QUd`({/@: 15.3 随机噪声
Z#.J>_u
) 15.3.1 随机噪声的正态分布
[su2kOX|X 15.3.2 典型随机噪声的频谱特性
,[enGw 15.3.3 噪声的时域特性:脉冲噪声、起伏噪声
@f442@_4 15.3.4 等效噪声带宽
v,w/g| 15.4 电子仪器的固有噪声
[ 9)9>- 15.4.1 热噪声
SPKGbp& 15.4.2 温漂的影响
w J
FEua 15.4.3 散粒噪声
NN1d?cOn 15.4.4 接触噪声
nokk!v / 15.4.5 放大器级联时的噪声
*qKPZb~ 15.5 外部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tcOgF: 15.5.1 外部干扰的途径
%RA8M-
d 15.5.2 传导干扰的抑制
QXx<Hi^ / 15.5.3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抑制
%g7 !4 15.5.4 空间耦合干扰的抑制
G]5m@;~l5 15.6 相敏检测技术
fk-zT 15.7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实验中电磁干扰屏蔽举例
1<a+91*=e 参考文献
UO^"<0u 第16章 接口及计算机控制简介
:3WrRT,'L 16.1 常用仪器通信接口
Aat_5p 16.1.1 串行接口
u'cM}y& 16.1.2 并行接口
HJ[@;F|aU 16.1.3 GPIB/IEEE488接口
X%Jq9_
16.1.4 Ethernet接口
u 0KVp6` 16.1.5 USB接口
IB#L5yN r 16.2 常用仪器控制编程
软件 M\zM-B 16.2.1 Visual C
4:<74B 16.2.2 Visual Basic
yVd}1bX 16.2.3 LabVIEW
[pi!+k 16.3 常用接口编程示例
\{ 16.3.1 Visual Basic串口编程
-'btKz*9 16.3.2 Visual Basic并口编程
9`kxyh</ 16.3.3 LabVIEW串口编程
+{Yd\{9 16.3.4 LabVIEW GPIB编程
Pe[~kog,TP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