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
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较
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fk,Vry 《超快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
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bg Ux&3 b7>'ARdbzX nsI+04[F 市场价:¥ 128.00
\'Ae,q|w 价格:¥ 102.4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Nbr$G=U $~1vXe
yU!1q}L! ,40OCd! 目录
dJgLS^1E 第1章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导论
<kFLwF?PM' 1.1 时间分辨光谱概述
jh oA6I 1.1.1 时间分辨简介
$Wj= V 1.1.2 飞秒化学
T^7Cv{[ 1.2 量子波包
M/6Z,oOU 1.2.1 量子力学波包
gl+d0<Rzw 1.2.2 里德堡(Rydberg)态波包
J[<Zy^"Y; 1.2.3 波包再现结构
w*6b%h%ww 1.2.4 波包的制备与激发光脉宽
{|u"I@M*O 1.2.5 波包的产生
f7a4E+} 1.2.6 波包运动的实验测量方法
Mq$K[]F 1.2.7 波包测量实例分析
E<\$3G-do 1.3 密度矩阵表示
qf(mJlU 1.3.1 相干态的密度矩阵表示
5(H%Ia 1.3.2 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
Fs~(>w@ 1.3.3 纯态和混合态
;+wB!/k, 1.3.4 混合态的密度矩阵
_H]^7`; 1.4 飞秒光相干振动激发的唯象处理
M?lh1Yu" 1.5 低频振动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
H<Sf0>OA 1.5.1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泵浦-探测实验测量
dO82T3T 1.5.2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Z8v 8@Y 参考文献
) bFl- 第2章 分子光谱学基础
2#7|zhgb 2.1 光谱的量子本性
M<Wi:r: 2.1.1 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
Y_CVDKdcY 2.1.2 角动量的量子化特征
To*+Z3Wd 2.2 轨道与电子态
6&x\!+]F8 2.2.1 原子轨道与电子态
tkctwjD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组态
1@v< 2.3 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点群
U:TkO=/>: 2.4 电子跃迁与光谱
-iiX!@ 2.4.1 分子的光吸收
Q!P%duO 2.4.2 跃迁矩
n>}Y@{<]/ 2.5 光谱跃迁选择定则
S=k!8]/d| 2.5.1 原子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J|BElBY 2.5.2 分子的电子态跃迁选择定则
B2[f1IMI 2.5.3 电子态跃迁中的振动跃迁选择定则
ts~VO` 2.5.4 纯振动、转动跃迁选择定则
tA#$q;S 2.6 激发态性质
8lV:-"+5 2.6.1 激发态表示方法
#tR:W?! 2.6.2 激发态寿命
Rv&"h_"t 2.6.3 激发态能量
ceG\Q2 2.6.4 溶剂效应
`a&L 2.6.5 无辐射跃迁过程
nNCR5&,q 2.6.6 激发态反应的Kasha规则
Gk~aTO 参考文献
hTDGgSG^ 第3章 飞秒激光技术
W+i^tmj 3.1 飞秒脉冲
激光器的发展
.h W># 3.2 克尔
透镜锁模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
,7s>#b' 3.2.1 掺钛蓝宝石晶体的性质
iL;V5|(sb 3.2.2 克尔透镜锁模原理
j~N*T XkC 3.2.3 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
yF)J7a:U 3.2.4 激光器锁模运转特性
`NQ 3.2.5 色散与色散补偿
H7'42J@ 3.3 啁啾脉冲放大器
'mZv5? 3.3.1 展宽器与压缩器
,w~3K%B4 3.3.2 啁啾脉冲放大器工作原理与结构
~
=u8H 3.3.3 啁啾脉冲放大器实例介绍
aLg,-@ 3.4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xq;>||B 3.4.1 近红外波段共线光参量放大
g!~SHW)l 3.4.2 可见光波段非共线光参量放大
vNw(hT5750 3.4.3 如何获得紫外、中红外波段的飞秒脉冲
9Vm
aB 3.4.4 频率变换装置实例介绍
~Fb@E0 }! 参考文献
MQP9^+f)O? 第4章 非线性光谱学基础
OH>.N"IG 4.1 密度算符
w<B
S 4.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tCrEcjT- 4.1.2 密度算符的时间演化
wK2$hsque 4.1.3 统计平均的密度算符
x~5,v5R^] 4.1.4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无微扰情形
V<9L-7X 8 4.1.5 Liouville表示下的密度算符
M1eh4IVE? 4.1.6 退位相
) 'xyK 4.1.7 各种表示的层级结构
G|jHic! 4.1.8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光学Bloch方程
ug]2wftlQ 4.2 微扰展开
-dovk?'Gj
4.2.1 动机:非微扰展开的局限
LhAN( [ 4.2.2 时间演化算符
FC+-|1?C 4.2.3 相互作用表象
fcdXj_u 4.2.4 备注:Heisenberg表象
D N!V".m`J 4.2.5 波函数的微扰展开
qVh?%c1.Y 4.2.6 密度矩阵的微扰展开
,C6( 4.2.7 非线性光学简介
+(DzE
H | 4.2.8 非线性极化强度
h~Ir=JV 4.3 双边Feynman图
qK$O /g, 4.3.1 Liouville路径
zmQQ/7K 4.3.2 时序和准冲击极限
`mcb0 4.3.3 旋转波近似
jlb8<xIC] 4.3.4 相位匹配
X}'rPz\Lu 参考文献
#om Gj& 第5章 非线性光谱学原理及其应用
eM!Oc$C8[ 5.1 非线性光谱学
R>"pJbS;L 5.1.1 线性光谱学
.*N,x(V 5.1.2 三能级系统的泵浦-探测光谱学
9 5!xJdq 5.1.3 量子拍光谱学
#q:j~4)h 5.1.4 双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P6%qNR/ x 5.2 退相位的微观理论:光谱线型的Kubo随机理论
#^RIp>NN9 5.2.1 线性响应
<&[`
+ 5.2.2 非线性响应
nrE.0Ue1 5.2.3 三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7J3A]>qU 5.3 退位相的微观理论:Brown振子模型
2XyyU}.$ 5.3.1 含时哈密顿量的时间演化算符
rWWpP< 5.3.2 Brown振子模型
(;g/wb: 5.4 二维光谱仪:三阶响应函数的直接测量
|m\7/&@< 5.4.1 单跃迁的二维光谱
kR1
12J9P 5.4.2 一组耦合振子的二维红外光谱
{KSLB8gtL 5.4.3 弱耦合振动态的激子模型
. ?#Q(eLj 参考文献
`%|3c 第6章 二维红外光谱
5q4wREh 6.1 简介
~Q"qz<WO 6.1.1 二维红外光谱定义
LntRLB' 6.1.2 二维红外光谱的用途
Ox
,Rk 6.2 二维红外光谱原理
R[j'<gd. 6.3 二维红外光谱实验
[|$C2Dhw= 6.3.1 飞秒红外激光
光源 kK6t|Yn& 6.3.2 二维红外光谱仪
,^CG\); 6.3.3 二维红外光谱图
sz%]rN6$ 6.4 二维红外光谱的应用
@[FO;4w 6.4.1 快速动态变化
UK'8cz9 6.4.2 分子结构
i*l=xW;bM 6.4.3 分子间相互作用
-c8h!.Q$ 6.5 展望
N\s-{7K 参考文献
BV<_1WT} 第7章 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原理、实验及理论
模拟 KKk<wya&O 7.1 二维光谱原理
pbh>RS=ri 7.2 二维可见光谱实验装置
b!-=L&V 7.3 数据采集及计算
'ym Mu}q 7.4 理论
@}^VA9ULK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w[vccARQ 7.5.1 实验
BSkmFd(* 7.5.2 理论模拟
nCV7(ldmH 7.6 二维电子光谱应用举例
uYO$gRem 附:三能级系统的三阶响应函数
y:zNf?6& 参考文献
) F -8 第8章 二维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概论
tw 3zw`o: 8.1 背景介绍
?1|\(W# 8.2 一维傅里叶变换谱
MYJMZ3qBi 8.3 自由感应衰减
^[I>#U 8.4 非线性响应
1.,KN:qe 8.5 信号辐射和传播
#3>jgluM' 8.6 密度矩阵方法及双边费曼图
modem6#x' 8.7 二维傅里叶变换谱
*k&V;?x|wt 参考文献
U$@}!X 第9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及常规光路调节技术
nql{k/6 9.1 简介
6*1f -IbV 9.2 实验光路
( ?e
Et& 9.3 数据采集与计算
Rc93Fb-Zp 9.3.1 瞬态光谱动力学
#xR=U" 9.3.2 数据采集
mDt!b6N/ 9.3.3 采集程序
=^zGn+@z 9.4 超快实验光路调节技巧
$qpW?<>,0 9.4.1 双镜法调节光路
hBz>E 4mEv 9.4.2 光程设定
W3('1 9.4.3 延迟线
Bs '=YK$ 9.4.4 重合的调节
J}-e9vK-# 9.4.5 光楔的使用
o=zl{tZV 9.4.6 偏振调节
4j,6t|T 9.4.7 翻转镜的使用
$PlMyLu7jc 9.5 超连续白光
~4#D
G^5 9.5.1 白光产生简介
S]}}r) 9.5.2 白光产生条件
<RbsQ^U 9.5.3 白光的色散与色差
r|z B?9Q 9.6 实验检错
0e:j=kd)NH 9.7 其他测量方法
?hrz@k| 9.7.1 锁相放大器
K4RQ{fWpm 9.7.2 门积分平均器
19[.&-u" 9.7.3 电荷耦合器件
Ag{)?5/d_ 参考文献
H:Q4!< 第10章 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数据处理方法
re4z>O* 10.1 方法简介
:"nh76xg< 10.2 数据矩阵的准备
44k8IYC*o 10.3 奇异值分解的计算
lN"@5(5% 10.4 组分的选择方法
p?
w^|V 10.5 物理模型的建立
vXM{) 10.6 全局拟合
3 l
j^I 参考文献
".pQM.T 第11章 荧光的偏振性与荧光发射的各向异性
x*X{*?5@ 11.1 荧光偏振状态的表征(偏振比和发射各向异性)
; Ob^@OM 11.1.1 线性偏振光激发
1<Uv4S 11.1.2 自然光激发
[T3%Xt'4 11.2 瞬时和稳态各向异性
dtG>iJ 11.2.1 瞬时各向异性
6Xn9$C) 11.2.2 稳态各向异性
8"[{[<- 11.3 各向异性的加和法则
fC}uIci 11.4 发射各向异性与发射跃迁矩角分布之间的关系
"2tKh!?Q 11.5 分子固定不动取向随机分布的情形
D)[( 11.5.1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相互平行的情形
A&jR-%JG 11.5.2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非平行的情形
&tiJ=;R1 11.6 转动布朗运动效应
XQOM6$~, 11.6.1 自由转动
7pyaHe 11.6.2 受阻转动
<&((vrfa 11.7 应用
ts,V+cEA 参考文献
.WBp!*4 第12章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
XrXW6s;Z 12.1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简介
JPZH%#E( 12.2 荧光上转换技术
n0 V^/j} 12.2.1 相位匹配
G~4G$YL* 12.2.2 光谱带宽与群速失配
: S-{a 12.2.3 荧光上转换实验
HqyAo]{GN 12.3 光克尔门技术
4)XB3$< 12.3.1 光克尔荧光技术原理
va"bw!zXo* 12.3.2 光克尔荧光技术实验
g">^#^hBE 12.4 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技术
d\c)cgh% 12.4.1 光参量放大基本原理
u3Zu ~C 12.4.2 荧光光参量放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0q]0+o*% 12.4.3 数据采集系统
4`o<e)c3 12.4.4 荧光收集系统
Le/}xST@ 12.5 荧光放大光谱的失真与矫正
iMV=R2t 2 12.5.1 影响光谱增益的因素
?1LRR
;-x 12.5.2 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00r7trZW^ 12.5.3 光谱失真的解决方法
e)XnS ' 参考文献
?jvuTS 2 第13章 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
gC_KT,=H; 13.1 飞秒激光脉冲
[;~"ctf{ 13.1.1 激光脉冲的数学表示
E>r7A5Uo 13.1.2 脉冲波形与脉冲宽度
Wn?),=WQ{ 13.1.3 色散、啁啾及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j0{Qy;wP ) 13.1.4 载波位相
s+=':Gcb(C 13.1.5 相速和群速
bV"t;R9 13.1.6 波前及波前倾斜
t4hc X[ 13.2 激光脉冲脉宽测量方法
7y.iXe!P 13.2.1 自相关方法
Otf{)f 13.2.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方法
V:+z 3)qF 13.2.3 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方法
8NJT:6Q7l 13.3 脉冲激光载波位相及波前倾斜测量
~Jj~W+h 13.3.1 光谱干涉仪及载波位相的测量
Krl9O]H/[ 13.3.2 波前倾斜测量
kN#3HI]8 13.3.3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相速、群速匹配条件
(I+e@UUiL 参考文献
cVr+Wp7K#| 第14章 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
T)ISDK4>S" 14.1 引言
V"} Jsr 14.2 溶剂水(重水)的脉冲升温
Z
B!~@Vf 14.3 纳秒脉冲升温典型激光光源介绍
Fw}|c 14.3.1 高压气体拉曼频移池
K(WKx7Kky^ 14.3.2 Ho:YAG脉冲激光器
kZi/2UA5Z 14.4 红外探测光源
)me`Ud 14.4.1 一氧化碳激光器
G68@(<<Z 14.4.2 红外单色仪定标
MY}K.^4^ 14.5 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
uotW[L9 14.6 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3Y&4yIx 14.7 温度定标
Cbm^:
_LR 14.8 红外实验蛋白样品处理方法
6)20%*[ 14.9 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应用实例
T{yJL< 14.9.1 细胞色素C热稳定性研究
H(y Gh 14.9.2 二硫键异构酶(DsbC)生物学异常活性研究
K5jeazasp 参考文献
TgHUH>k 第15章 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
}u{gQlV 15.1 信噪比
]IzD` 15.2 噪声的种类、来源以及相应的减噪措施
1083p9Uh 15.3 随机噪声
o)R<sT 15.3.1 随机噪声的正态分布
p(Osz7K 15.3.2 典型随机噪声的频谱特性
|f.,fVVV; 15.3.3 噪声的时域特性:脉冲噪声、起伏噪声
( 5uSqw&U 15.3.4 等效噪声带宽
(=EDqAZg 15.4 电子仪器的固有噪声
tvq((2 15.4.1 热噪声
TZ!@IBu 15.4.2 温漂的影响
)8SWU)/ 15.4.3 散粒噪声
es=OWJt^ 15.4.4 接触噪声
(vvD<S* 15.4.5 放大器级联时的噪声
25@@-2h @ 15.5 外部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qV/>d', 15.5.1 外部干扰的途径
{];-b0MS~ 15.5.2 传导干扰的抑制
tCar:p4$ 15.5.3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抑制
,H^!G\ 15.5.4 空间耦合干扰的抑制
A
r>BL2@ 15.6 相敏检测技术
0'YJczDq:7 15.7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实验中电磁干扰屏蔽举例
Fmz+ Xb 参考文献
i$<")q 第16章 接口及计算机控制简介
1MT,A_L 16.1 常用仪器通信接口
Ndgx@LTQQ 16.1.1 串行接口
^5(d^N 16.1.2 并行接口
gx?r8 16.1.3 GPIB/IEEE488接口
"^a"`?J 16.1.4 Ethernet接口
;oDr8a<A 16.1.5 USB接口
XD't)B(q 16.2 常用仪器控制编程
软件 }&==;7,O 16.2.1 Visual C
4- Jwy 16.2.2 Visual Basic
*c&|2EsZ 16.2.3 LabVIEW
rPqM&&+ 16.3 常用接口编程示例
=;b3i1'U 16.3.1 Visual Basic串口编程
G.v(2~QFd 16.3.2 Visual Basic并口编程
p8?v
o?^ 16.3.3 LabVIEW串口编程
5Dz$_2oM3 16.3.4 LabVIEW GPIB编程
a(ITv roM/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