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
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较
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ULh,w!fP 《超快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
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w50.gr7 9
kTD}" %2 r|u6O F> 市场价:¥ 128.00
|SwZi'p 价格:¥ 102.4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
Cs? $l0eI
5( mCBH mdmZ1:PBM 目录
rQ9?N^&!% 第1章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导论
(xjoRbU* 1.1 时间分辨光谱概述
wliGds 1.1.1 时间分辨简介
oP 6.t-<dU 1.1.2 飞秒化学
v ^ FV
t 1.2 量子波包
S&;T_^| 1.2.1 量子力学波包
RPofa+ 1.2.2 里德堡(Rydberg)态波包
UeutFNp 1.2.3 波包再现结构
6:SK{RSURC 1.2.4 波包的制备与激发光脉宽
Q>06dO~z8 1.2.5 波包的产生
/\oyPD`(( 1.2.6 波包运动的实验测量方法
3N)Ycf8 1.2.7 波包测量实例分析
K{eqB!@j 1.3 密度矩阵表示
y^0HCp{ 1.3.1 相干态的密度矩阵表示
v '"1/% L 1.3.2 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
sM);gI14 1.3.3 纯态和混合态
=0jmm(:Jh 1.3.4 混合态的密度矩阵
u(TgWp5WF 1.4 飞秒光相干振动激发的唯象处理
cP$wI;P 1.5 低频振动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
Q0[CH~ 1.5.1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泵浦-探测实验测量
~{3o(gzl 1.5.2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6_ 33*/>=c 参考文献
`W.vW8!# 第2章 分子光谱学基础
9~Y)wz 2.1 光谱的量子本性
f0N)N}y 2.1.1 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
LRqw\fKk[ 2.1.2 角动量的量子化特征
xC=3|,U 2.2 轨道与电子态
X=*Yzz} 2.2.1 原子轨道与电子态
)\:lYI}Wpm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组态
a3(7{,Ew 2.3 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点群
3=G5(0 2.4 电子跃迁与光谱
+lk\oj$S+
2.4.1 分子的光吸收
z_[3IAZ 2.4.2 跃迁矩
h~^qG2TYWq 2.5 光谱跃迁选择定则
Pv/%s) &y& 2.5.1 原子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U/@J+{{ 2.5.2 分子的电子态跃迁选择定则
-?2 &5YB 2.5.3 电子态跃迁中的振动跃迁选择定则
GakmROZ@9 2.5.4 纯振动、转动跃迁选择定则
eaZ)1od 2.6 激发态性质
56j/w[&8 2.6.1 激发态表示方法
fs)q7 7g 2.6.2 激发态寿命
S9F]!m^i 2.6.3 激发态能量
b'Nvx9=W 2.6.4 溶剂效应
zei9,^
C 2.6.5 无辐射跃迁过程
iJynR [7 2.6.6 激发态反应的Kasha规则
n79DS(t 参考文献
=^%Pwkz 第3章 飞秒激光技术
1_dMe%53 3.1 飞秒脉冲
激光器的发展
$' I$n 3.2 克尔
透镜锁模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
d9Ow 2KrC 3.2.1 掺钛蓝宝石晶体的性质
19YJ`(L`x 3.2.2 克尔透镜锁模原理
Sv^'CpQ 3.2.3 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
fSQ3 :o 3.2.4 激光器锁模运转特性
$M8>SLd 3.2.5 色散与色散补偿
QVZ6;/ 3.3 啁啾脉冲放大器
^F{)4 3.3.1 展宽器与压缩器
59%f|.Z) 3.3.2 啁啾脉冲放大器工作原理与结构
NXG}0`QVT 3.3.3 啁啾脉冲放大器实例介绍
TckR_0LNV 3.4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T%K + 3.4.1 近红外波段共线光参量放大
e>i8 =U`; 3.4.2 可见光波段非共线光参量放大
|Bf:pG! 3.4.3 如何获得紫外、中红外波段的飞秒脉冲
3<.j`JB@& 3.4.4 频率变换装置实例介绍
{ P\8g8 参考文献
f'?6D+Yw~ 第4章 非线性光谱学基础
#I{Yf(2Z 4.1 密度算符
5yN8%_)T 4.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6@_@nlA<1 4.1.2 密度算符的时间演化
piM11W}|/ 4.1.3 统计平均的密度算符
pmpn^ZR 4.1.4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无微扰情形
.WPR}v,.Z 4.1.5 Liouville表示下的密度算符
Lq8Z!AIw> 4.1.6 退位相
;hRpAN 4.1.7 各种表示的层级结构
/>j+7ts 4.1.8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光学Bloch方程
N~K)0RETn 4.2 微扰展开
,+5VeRyrV 4.2.1 动机:非微扰展开的局限
x2IU PM 4.2.2 时间演化算符
Ok{:QA~# 4.2.3 相互作用表象
N\?Az668? 4.2.4 备注:Heisenberg表象
r
:MaAT< 4.2.5 波函数的微扰展开
~9ls~$+* 4.2.6 密度矩阵的微扰展开
jX8 C2}j 4.2.7 非线性光学简介
iJj?~\zp 4.2.8 非线性极化强度
+>9^])K| 4.3 双边Feynman图
\oZUG 4.3.1 Liouville路径
=K<I)2
4.3.2 时序和准冲击极限
y2hFUq 4.3.3 旋转波近似
^1&
LHrT 4.3.4 相位匹配
2BU)qv- 参考文献
x%?*]*W 第5章 非线性光谱学原理及其应用
M$hw(fC|m1 5.1 非线性光谱学
v]Q_ 5.1.1 线性光谱学
Ru\Lr=9 5.1.2 三能级系统的泵浦-探测光谱学
)LMuxj 5.1.3 量子拍光谱学
`m0Uj9)# 5.1.4 双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5Yibv6:3a 5.2 退相位的微观理论:光谱线型的Kubo随机理论
F p=Q$J| 5.2.1 线性响应
IqJ=\ 5.2.2 非线性响应
3 BhA.o 5.2.3 三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6!D 5.3 退位相的微观理论:Brown振子模型
/Rcd}rO 5.3.1 含时哈密顿量的时间演化算符
la{:RlW 5.3.2 Brown振子模型
W[Ew6)1T 5.4 二维光谱仪:三阶响应函数的直接测量
F^bQ- 5.4.1 单跃迁的二维光谱
)tQ6rd' 5.4.2 一组耦合振子的二维红外光谱
7Mg7B 5.4.3 弱耦合振动态的激子模型
?g#t3j>zoF 参考文献
qy(/
第6章 二维红外光谱
F3|pS: 6.1 简介
adPU)k_j: 6.1.1 二维红外光谱定义
~I^[rP~ 6.1.2 二维红外光谱的用途
nKJ7K8) 6.2 二维红外光谱原理
I=Dk'M 6.3 二维红外光谱实验
W>s9Mp 6.3.1 飞秒红外激光
光源 4O"kOEkKT> 6.3.2 二维红外光谱仪
c5+lm}R ? 6.3.3 二维红外光谱图
+dpj? 6.4 二维红外光谱的应用
Uht:wEr 6.4.1 快速动态变化
"X}F%:HL 6.4.2 分子结构
`V2j[Fz 6.4.3 分子间相互作用
SJ_cwYwI$ 6.5 展望
h_"/@6 参考文献
&UH z 第7章 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原理、实验及理论
模拟 DH*|>m& 7.1 二维光谱原理
Bo(l !G 7.2 二维可见光谱实验装置
I{ZPv"9j^ 7.3 数据采集及计算
]p.f*] 7.4 理论
RKb3=}
*C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Iq4 7.5.1 实验
!fjU?_[S 7.5.2 理论模拟
BcO2* 3 7.6 二维电子光谱应用举例
j?) `VLZ 附:三能级系统的三阶响应函数
_rh.z_a7w 参考文献
2l4 i-; 第8章 二维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概论
CPE
F,,\ 8.1 背景介绍
a8P6-)W 8.2 一维傅里叶变换谱
QHz76i!=> 8.3 自由感应衰减
69[k
?')LM 8.4 非线性响应
uKzz/Y{ 8.5 信号辐射和传播
~7lvY+k)< 8.6 密度矩阵方法及双边费曼图
w:@M|O4` 8.7 二维傅里叶变换谱
fT~<C
{ 参考文献
qz SI cI 第9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及常规光路调节技术
}H^^v[4 9.1 简介
-T6%3>h 9.2 实验光路
,IB)Kk2 9.3 数据采集与计算
`g1~ya(MC 9.3.1 瞬态光谱动力学
?kefRev<#h 9.3.2 数据采集
v@SrEmg 9.3.3 采集程序
k~F/Ho+R& 9.4 超快实验光路调节技巧
3goJ(XI 9.4.1 双镜法调节光路
-iX!F~qS, 9.4.2 光程设定
Ot<!Y M 9.4.3 延迟线
FJiP>S[] 9.4.4 重合的调节
ts$UC $ 9.4.5 光楔的使用
/YR$#&N2 9.4.6 偏振调节
oIgj)AY< 9.4.7 翻转镜的使用
haK5Oe/cE 9.5 超连续白光
bG?[":k 9.5.1 白光产生简介
dK$dQR# 9.5.2 白光产生条件
O:R{4Q*5 9.5.3 白光的色散与色差
X;RI7{fW%X 9.6 实验检错
!+l,
m8Hly 9.7 其他测量方法
l0_O< 9.7.1 锁相放大器
)ISTb 9.7.2 门积分平均器
}PuO$
L 9.7.3 电荷耦合器件
7!)%%K.z6 参考文献
E/ )+hK& 第10章 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数据处理方法
oI/ThM`=q 10.1 方法简介
0~+k 10.2 数据矩阵的准备
j(2T,WM 10.3 奇异值分解的计算
|sAg@kM 10.4 组分的选择方法
UGgi) 10.5 物理模型的建立
31Du@h8YX 10.6 全局拟合
DR=1';63 参考文献
C" WZsF^3 第11章 荧光的偏振性与荧光发射的各向异性
^Y |s^N 11.1 荧光偏振状态的表征(偏振比和发射各向异性)
Rw%KEUDm 11.1.1 线性偏振光激发
{`55nwd 11.1.2 自然光激发
u9(AT>HxT 11.2 瞬时和稳态各向异性
WRM}gWv* 11.2.1 瞬时各向异性
N*W.V,6yH 11.2.2 稳态各向异性
Dh<e9s: 11.3 各向异性的加和法则
qo|iw+0Y 11.4 发射各向异性与发射跃迁矩角分布之间的关系
.ji%%f 11.5 分子固定不动取向随机分布的情形
(
PlNaasV 11.5.1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相互平行的情形
`-m7CT sA 11.5.2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非平行的情形
&rKhB-18) 11.6 转动布朗运动效应
IgJC>;]u 11.6.1 自由转动
`SrVMb( 11.6.2 受阻转动
WH*&MIjAr/ 11.7 应用
!vw0Y,F& 参考文献
9m4|1) 第12章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
/.bwwj_; 12.1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简介
L4%LE/t|e 12.2 荧光上转换技术
^lj>v}4fkW 12.2.1 相位匹配
i9tM]/SP 12.2.2 光谱带宽与群速失配
{wySH[V 12.2.3 荧光上转换实验
uyIA]OtyN 12.3 光克尔门技术
jT',+ 12.3.1 光克尔荧光技术原理
va<pHSX&I@ 12.3.2 光克尔荧光技术实验
db|$7]!w 12.4 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技术
.+sIjd 12.4.1 光参量放大基本原理
$-73}[UA 4 12.4.2 荧光光参量放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g;T`~
12.4.3 数据采集系统
ML-g"wv 12.4.4 荧光收集系统
>E3OYa?G 12.5 荧光放大光谱的失真与矫正
we3t,?`rk7 12.5.1 影响光谱增益的因素
10(N|2'q 12.5.2 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wW~2]*n 12.5.3 光谱失真的解决方法
4<|]k?@ 参考文献
*v&RGY[> 第13章 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
F2=97=R 13.1 飞秒激光脉冲
zF7T5Ge 13.1.1 激光脉冲的数学表示
=1C9lKm 13.1.2 脉冲波形与脉冲宽度
sXA=KD8 13.1.3 色散、啁啾及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tEl_A"^e 13.1.4 载波位相
Zh*I0m 13.1.5 相速和群速
XOMWqQr| 13.1.6 波前及波前倾斜
ND*5pRzvp 13.2 激光脉冲脉宽测量方法
PQ" Dl=, 13.2.1 自相关方法
fy5)Tih%.* 13.2.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方法
\Uiw:
, 13.2.3 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方法
Rd/!CJ@g 13.3 脉冲激光载波位相及波前倾斜测量
:s\s3#? 13.3.1 光谱干涉仪及载波位相的测量
%"D-1&%zY 13.3.2 波前倾斜测量
FsjblB3?E 13.3.3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相速、群速匹配条件
[/FIY!nC? 参考文献
PYGHN
T 第14章 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
oVdmgmT.Y 14.1 引言
zK v}J 14.2 溶剂水(重水)的脉冲升温
wbTw\b= 14.3 纳秒脉冲升温典型激光光源介绍
V.qB3V$ 14.3.1 高压气体拉曼频移池
WD<M
U ] 14.3.2 Ho:YAG脉冲激光器
kq+L63fZ 14.4 红外探测光源
xQ4Q '9 14.4.1 一氧化碳激光器
Pg7/g=Va 14.4.2 红外单色仪定标
Q =Z-vTD+ 14.5 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
3$_wAt4w 14.6 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6;Bqu5_Cj 14.7 温度定标
mSs%g L]g 14.8 红外实验蛋白样品处理方法
gwyz)CUkL 14.9 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应用实例
U:H*b{`TU 14.9.1 细胞色素C热稳定性研究
h8Gp>b 14.9.2 二硫键异构酶(DsbC)生物学异常活性研究
N]3XDd|q 参考文献
^VD14V3 第15章 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
;TYkJH" 15.1 信噪比
sNWj+T 15.2 噪声的种类、来源以及相应的减噪措施
WE\V<MGS/ 15.3 随机噪声
IIzdCa{l 15.3.1 随机噪声的正态分布
z?7pn}- 15.3.2 典型随机噪声的频谱特性
b$hQB090 15.3.3 噪声的时域特性:脉冲噪声、起伏噪声
@>?&Mw\c 15.3.4 等效噪声带宽
(c;$^xZK 15.4 电子仪器的固有噪声
>Gkkr{s9 15.4.1 热噪声
.M04n\ 15.4.2 温漂的影响
i9Qx{f88 15.4.3 散粒噪声
uTQ/_$
15.4.4 接触噪声
~e|~c<!z8@ 15.4.5 放大器级联时的噪声
gqE{ 15.5 外部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N7XRk=J 15.5.1 外部干扰的途径
4q2aVm 15.5.2 传导干扰的抑制
BQsy)H`4E 15.5.3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抑制
YkTEAI|i 15.5.4 空间耦合干扰的抑制
=KkHck33 15.6 相敏检测技术
Jf2 15.7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实验中电磁干扰屏蔽举例
!I@"+oY< 参考文献
*g7dB2{ 第16章 接口及计算机控制简介
$%LjIeVA5 16.1 常用仪器通信接口
CQS34&G$a 16.1.1 串行接口
o}<}zTU 16.1.2 并行接口
)tB mSVprl 16.1.3 GPIB/IEEE488接口
Ef69]{E 16.1.4 Ethernet接口
e tY9Pq 16.1.5 USB接口
oE}1D?3Sp 16.2 常用仪器控制编程
软件 wJip{ 16.2.1 Visual C
{A{=RPL 16.2.2 Visual Basic
tJc9R2 16.2.3 LabVIEW
-rUn4a 16.3 常用接口编程示例
_jp8;M~Z 16.3.1 Visual Basic串口编程
9M<{@<]dm 16.3.2 Visual Basic并口编程
`zF=h#i 16.3.3 LabVIEW串口编程
0]&~ddL 16.3.4 LabVIEW GPIB编程
S7@.s`_{w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