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S=a>rn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
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A~@x8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G.:QA}FE' `PtfPt<{ ATF>"Ux 市场价:¥60.00
(&1565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SQ057V>'= Sg<
B+u\\ &S=xSs:q. 第一章 绪论
S@@#L 1.1 引言
";Q}Gs}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O^0D 1.3 存在的问题
5i-VnG
1.4 展望
e3k58 参考文献
&<EixDi4q /], 9N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y`Zn{mQ@[ 2.1 基础光物理
mq+x= 2.1.1 基态与激发态
l^2m7 7) 2.1.2 吸收与发射
M Al4g+es 2.1.3 荧光与磷光
!>:]k?$b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tg~2'( 2.1.5 电荷转移
L5wR4Ue)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
电子转移
^|(VI0KO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
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M7=|N:/_ 2.2.1 引言
ojx2[a\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t8ORfO+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pDOd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NF:98 2.2.5 有机发光
二极管中的激子
Ud_0{%@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I1(DYN 参考文献
Ry40:;MYN 'yR\%#s6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t4UL|fI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s)#TT9BbV 3.1.1 单层器件
&hJQHlyJM0 3.1.2 双层器件
y$9XHubu 3.1.3 三层器件
L|p+;ex 3.1.4 多层器件
mM'uRhO+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zFr#j~L"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F14]`i 3.2 器件的制备
47)\\n_\z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6$t+Q~2G! 3.2.2 高分子成膜
XrJLlH>R4 3.3 器件的
封装 Yv3P]6c.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De\Ocxx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QTU$mC]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hX:yn:P~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p:
u@?
k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Oo/@A_JO@ 3.4 器件的重要
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g'Y;W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y_Fr0 3.4.2 亮度及其测量
AG|:mQO 3.4.3 色度及其测量
v?l*jr1-2 3.4.4 电流电压( I-V )
曲线及其测量
|=[._VH1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cvC 7#i[G 3.4.6 发射
光谱及其测量
KB$Y8[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C_&ZQlgQ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9ysePI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4$+/7I \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_
Gkb[H&RZ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SP4(yJy& 3.5.4 提高光的输出
Y?%=6S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bp'\nso/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k/i&e~! \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6|Xvtf 3.6.3 界面效应
FAq9G-\B 3.6.4 载流子的输运
>gDKkeLD 参考文献
l4y>uZ>a 5k;}I|rg %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91UC>]}H 4.1 空穴注入材料
TVK*l*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A27!I+M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W rBO 4.2 空穴传输材料
"Mh}n-oju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1cV0TUrz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b@B\2BT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d!y_N&z|(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Ss&p>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q&esI 4.2.6 咔唑类化合物
[x0*x~1B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of>H&G)@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o97*3W] 4.3 电子传输材料
_xM3c&VeG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LAuaowE\v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j3fq}>=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8aVj@x$'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H<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2
;Q|h$n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MGIp%3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JTTI`b2l_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ySHio;g9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a\]Dwj5 4.4 空穴阻挡材料
gH0Rd
WX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Q@rlqWgU
~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5KW
n >n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pG5zRe 4.6 小结
{?X9juc/# 参考文献
.]/k#Hv %V92q0XW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 A}Vd:#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u3vKzD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eKFs0M.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W3c|5CE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9Yji34eDZ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q5.5%W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B
\.05< 5.2.1 香豆素染料
8< z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al'_s}I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brHB @$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3*e )D/lm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6G:7r [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j#9n.i
%h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MDy0Tj8EN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n-.gG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ES5a`"H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k=LX+w@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H|]^An!H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ajcfG.k(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D;Y2yc[v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Kp[5"N8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QS<)*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L]=LY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IL' (vx 5.4.7 小结
=64Ju Wvo 参考文献
V QbKrnX ki]i[cdk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_
Uv3glK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L=F8[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izk$~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XZxzw*Y1J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z*WQ=l2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F4|@+\9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Zrq\:KxX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20 )8e!jP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G4"[ynlWV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a'7RzN ,]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Jy0(g T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o!i9)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 16 r_l 6.6.5 芴的
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f4^\iZ{`G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_p%@x:\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r?WOum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D[6;PT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8y;,P 参考文献
$3(E0\#O 0fx.n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W %R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jk5C2dy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J_&G\b.9/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7n`]S/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