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S+_A
<p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
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F'?5V0\he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RpT0rP\ YWcui+4p} |h^G $guw 市场价:¥60.00
7)8rc(58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y0&V$uv/ ;i-D~Np| &geOFe}R 第一章 绪论
-tK;RQYax 1.1 引言
32iWYN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xvdnEaWe$ 1.3 存在的问题
By"^ Z`EP4 1.4 展望
G(7\<x: 参考文献
' F 6au[ #RLch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TeGLAt
2.1 基础光物理
eo<~1w 2.1.1 基态与激发态
vZ_DG}n11 2.1.2 吸收与发射
*mK);@pL 2.1.3 荧光与磷光
fr,CH{Uq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R1Cxt} 2.1.5 电荷转移
?4wehcZz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
电子转移
$E4O^0%/p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
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e%@[d<Ta\ 2.2.1 引言
eHnei F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B o4yN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t.>^7ELF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3*2&Fw!B 2.2.5 有机发光
二极管中的激子
x%:>Ol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HhQPgjZ/ 参考文献
A\PV@w%Ai sxC{\iLY%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F"@'(b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6=H/g=:i 3.1.1 单层器件
<-oRhi4 3.1.2 双层器件
kGBl)0pr`x 3.1.3 三层器件
m|Q&Lphb8 3.1.4 多层器件
k. ?
T.9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h7GTA \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oVuj020 3.2 器件的制备
C(%5,|6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K k;` 3.2.2 高分子成膜
0R%uVJG 3.3 器件的
封装 n4r( Vg1GS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whg4o|p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 4^L $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q2j}64o_S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ss*2TE7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tpx3:| 3.4 器件的重要
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wU&!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T=f;n;/> 3.4.2 亮度及其测量
h> 5~
(n8 3.4.3 色度及其测量
f@.Q%+!4 3.4.4 电流电压( I-V )
曲线及其测量
Fp|rMq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Y;/=3T7An 3.4.6 发射
光谱及其测量
- m x3^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5-SlQu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I3E8vi%B.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y3o4%K8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CyBM4qyH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nu<!2xs, 3.5.4 提高光的输出
koWb@V]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tL4]6u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I#6'
NZ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zH\;pmWiN9 3.6.3 界面效应
^%OH}Z `ly 3.6.4 载流子的输运
|Nd.'|g, 参考文献
j
BQqpFH9 y88}f&z#5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7!yF5+_d 4.1 空穴注入材料
7Hkf7\JY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x70q'>S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3<'Q`H > 4.2 空穴传输材料
Vqp.jF1|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L!8?2 \5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I(kIHjV|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Oy2&C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hpi_0lMkI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VflPNzixb! 4.2.6 咔唑类化合物
7Caap/L: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E~O>m8hF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xg5@;p 4.3 电子传输材料
.j<B5/+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2wmza%2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_.8]7f`*Gc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PH4bM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j8A R#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9DAwC:<r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4y}a,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4+&4b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nhxd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U[ O!&:6 4.4 空穴阻挡材料
/ykxVCvAt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AA%g^PWpR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3)MM5
bb$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7g8 d 4.6 小结
tZBE& :l 参考文献
WoG o|n0?bThS-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8;Bwz RtgT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rJF)\2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w]YyU5rhS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pQ`L=#WM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5+"8q#X$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_q4dgi z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_^sSI<&m 5.2.1 香豆素染料
=<uz'\Ytv%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DmA!+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v?SN#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B:wV?-`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krY.Cc]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 >Nfa+,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bD[W~ku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B7_jrl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Lb7~XKt\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4~MUc!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
G&3V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d[vHyA~!D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m64\@
[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WSccR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n&{N't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T $]L 5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ebwoMG,B- 5.4.7 小结
! r\ktX 参考文献
]-OkW.8d1 c`=hK*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Os]M$c_88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5W'|qmJ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
MoMU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njB
fH'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lFt{:HfX-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Ekp
0.c8: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J!8*7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f3|=T8"t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jl29~^@}1i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itMc!bUQ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Z;zm@/6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QZP;k!"w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56aJE
.?< 6.6.5 芴的
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UZ0O
j5B.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fLe%RP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G?(:Z=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D.0_=y~2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pMrfi}esx 参考文献
e+aQ$1^t #?|z&9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n9g)>Yej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wE/LU>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ur5n{0#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Gsg+c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urkd~ 7.2.3 含有铂碳氮键和铂氧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
ee\zU~ 7.2.4 含二亚胺类的铂配合物
;:1mv 7.2.5 含芳基ˉ2,2′ˉ联吡啶三齿配体σˉ炔基的铂配合物
@isqFKjph 7.3 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YR#1[fe*_ 7.3.1 绿色磷光材料2ˉ苯基吡啶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qxc!k!w4 7.3.2 含有吡啶衍生物或苯并含氮五元杂环配体和辅助配体βˉ双酮的三元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GoXHVUyp 7.3.3 基于吡嗪或喹啉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j.$<z 7.3.4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el:)$ 7.4 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Onyq' 7.4.1 基于联吡啶或邻菲罗林及其衍生物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I[ C.iILL 7.4.2 基于吡啶吡唑基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yU`IyaazZ 7.5 铼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OAH6U9^ 7.6 铜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o^}<)DW 7.7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mX8fRh 7.7.1 多发射层白光器件
I<#kw)W! 7.7.2 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OQyOv%g5C 7.7.3 单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S)h1e%f,
f 7.7.4 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
,^T2hY` 7.7.5 基于溶液处理的聚合物白光器件
1Pc'wfj 7.7.6 其他白光器件结构
}DwXs` M7 7.7.7 白光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vsR&1hs 参考文献
#SOe&W5 b`=rd 4cpU 第八章 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eO0{JN4T 8.1 引言
v]sGdZ(6- 8.1.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AO]e^Q 8.1.2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及荧光的产生
5lbh
"m= 8.1.3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及其应用
zE{zX@ 8.1.4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特点
KcE=m\ h 8.2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9vkiEo 8.2.1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ZZ/:MvQa 8.2.2 提高铕配合物电致发光的途径
PVQ%y 8.3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W3kilhZ 8.3.1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8'62[e|=7[ 8.3.2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ujBADDwOg) 8.4 钐、镝和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xCD+qP^ 8.4.1 钐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wc(N[(2 8.4.2 镝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N*;/~bt7P 8.4.3 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kM@,^`& 8.5 稀土元素在红外区的发光——钕、镨、铒、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0&@6NW&Mu 8.5.1 钕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cQ%HwYn 8.5.2 镨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7va%-&.&t 8.5.3 铒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e V#H"fM 8.5.4 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1OKJE(T 8.6 配体发光的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钇、镧、钆、镥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9`{cX 8.6.1 钇、镧、钆、镥的光致发光
CJ >=odK[ 8.6.2 3个镥的三元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的比较
%8/$CR 参考文献
9:WKG'E8a 结构式索引
zjS<e
XLs[ ……
5irOK9hK L K$hV"SYb 市场价:¥60.00
nNr3'6lz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Z9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