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光学天文望远镜阵即将自动开启
人类在南极洲的第一套光学天文望远镜阵,即将自动开启。记者昨天获悉,中国天文学家已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完成这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3月起望远镜将在卫星遥控下无人运转,利用极地连续3个月的黑夜观测外空。新近出版的国际权威学刊《科学》、《自然》均认为,中国人可能找到了地球上最佳的天文台址。 据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证实,两名研究人员周旭和朱镇熹,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攀上南极大陆之巅“冰穹A点”,这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登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在该点安装并调试了我国首架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并建立起一座天文自动观测站(PLATO)。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共同参与。目前,两人已随队安全撤离冰穹A,望远镜已可与卫星和地面配合,实现自主工作。在接下来的近百天内,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长时间夜幕笼罩正是光学观测和图像拍摄所必需的。 据最近两期《科学》、《自然》报道,南极制高点冰穹A在理论上是世界上最适于天文观测的地点。《自然》杂志说,南极天文学的支持者们,把冰穹A和距此1200公里的冰穹C,视为两个可选台址。南极上空300米存在着湍动气流,会导致望远镜中的星像抖动,模糊不清。相比之下,冰穹C上空只有30米的湍动层,大气干扰比夏威夷和智利的天文台址更少,法意两国已在此建站。而我国科考人员最先登顶的冰穹A比冰穹C还高900米左右,可消除大量湍动气流,其湍动层可能仅5米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