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几天时间,把CPC的大部分知识弄懂了。花了两个半天时间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些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文中难免有错漏,请大家多多指教。
`d.Gw+Un u6]gQP">I 转载请注明作者:shogun@
www.opticsky.cn,E-mail:
charmingglass008@163.com i[mC3ghM6, D\@e{.$MZ| 同时,搭贴求两本书的电子版:《Nonimaging Optics》、《High Collection Nonimaging Optics》
1<;\6sg 以下是正文:
Oib[\O7[z g9M')8a n \dC.%# CPC学习笔记 )j]gm i" <WO&$& 7YoofI shogun@
www.opticsky.cn,E-mail:
charmingglass008@163.com -7&^jP\, 3| GNi~ :y4)qF §1.1什么是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trator)
#FrwfJOV CPC全名为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及其多种变型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系统中。CPC将光能量采集到焦平面,焦平面的吸收体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可储存的热能、电能等。
Pn~pej5'K 6 Xzk;p §1.2抛物线方程(Parabolic Function)
b #o}=m !%SdTaC{T Oz"@yL} 如图1.1,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M!;`(_2 ρ=2f/(1+cosθ (1.1)
O|A~dj` 则抛物面的半口径R为:
<B|n<R<? R=ρsinθ (1.2)
M Ak-=?t 对于一束平行光,经理想抛物面反射后总能汇集到焦点。若将光源置于焦点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性,从抛物面出来的是比较完美的平行光。抛物面的这个特性使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照明系统中。
<~IH` V+4k!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z&>9
s)^- AC+CF=BD+DF (1.3)
EM>c%BH<N A、B为平行光束与平行光束垂直面m的交点。
4~]8N@Bii 事实上,抛物线即是从平行光出发点到焦点光程相等点的轨迹的集合。后文的string method将用到这一概念。
y9l#;<b 在图1.1中,假设f=8mm,θ=135°,则R=ρsinθ=38.6mm。
g]EQ2g_N1 §1.3边缘光线原理(Edge-Ray Principle)
sRo<4U0M;l 对聚光器经常采用边缘光线法进行分析。边缘光线即是以最大入射角入射于聚光器边缘,并被反射器反射一次后出射在接收器(吸收面)边缘的光线。
1C5kS[! §1.3.1聚光比(Concentration Ratio)
|!jYv'% 对于一个聚光器,我们定义聚光比为:
*@$($<pY& C=Aentry/Aexit (1.4)
e')&ODQ H Aentry为入射光束的截面积,Aexit 为出射光束的截面积;C越大,聚光效果越好。读者可以自行计算图1.2中聚光器的C值。(见式1.5)
U5@TaGbx §1.3.2接收角(Acceptance Angle)
fl5UY$a2- 如图1.2,接收角定义为边缘光线被反射器反射一次后出射在接收器边缘时(仍在出射面内)入射光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max。
1pYmtr T@d_t tF;& x
g §1.3.3拉线法(String Method)分析抛物线轨迹
*_"c!eW 如图1.2,将一根圆杆(rod)与水平面成θmax角放置于聚光器入射端。圆杆上有一个圆环,圆环上系有细线(string),细线的一端系于焦点d。将细线拉直,并保证垂直于圆杆,圆环从A走到C,细线另一头a走过的轨迹即为抛物线。显而易见,Aa+ad=Bb+bd=Cc+cd。
s)o,Fi M<M#<kD ^w&5@3d 图1.2是拉线法的最简单示意。在Solar Energy System中,不同的吸收面(如Cylindrical Absorber)都可以用string method来显示反射面的轨迹。这种轨迹可能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
QYf/tQg$ ]P}K3tN%] tLoD"/z §1.4抛物面的倾斜(Tilt of Parabolic)
Yt O@n@1 首先,CPC并非是通常的聚光器。从截面来看,两个反射面的焦点并不一定是同一点。也就是说,并非共焦系统,所以是非成像系统(Nonimaging System)。如图1.2,右面反射镜的焦点在d点。左面反射镜的焦点在c点。这就是“复合(compound)”的真正意思,是由两片反射镜组合在一起的。两片反射镜的光轴并不重合,但是它们有自己的对称轴Z。
<g/(wSl 不同形态的CPC可由抛物线经旋转(tilt)得到。如图1.3,虚线1、2是未经旋转的抛物线(Original Parabolic),两者的光轴本来是水平的。反射镜1的光轴Axis1绕自己的焦点f1旋转了20°,反射镜1也跟着旋转了20°,到1’的位置。抛物线2也经过的同样的旋转,只是方向相反。
j-C42Pfr ^ T:qT*v yG4LQE 经过旋转,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接收角。大于接收角的光线将会被系统反射出去,无法到达吸收面(exit aperture)(见图1.9)。
o?Tp=Ge 事实上,由式(1.5)可知,减少接收角也就增大了集光率C:
==e#CSJq _A~~L6C C=1/sinθmax (1.5)
q _T?G e :)+@qxTy 下面我们对旋转前后的参数进行一些计算。
Fl 'xmz^ faL^=CAe G|6 |; &"H<+>` 如图1.4,简单地,可以得到:
jFPE>F7-M (fk, 80 R=2fl/(1-cosΦ (1.6)
Y9co?!J 5M r=Rsin(Φ-θmax)-a’ (1.7)
5S-o
2a z=Rcos(Φ-θmax) (1.8)
Oz9Mqcx fl=a’(1+sinθmax) (1.9)
HBga'xJ O3w_vm' 在tracepro中,根据需要,Axis tilt可任意选择,只要保证开口口径(entry aperture)不为0即可。对于规范的聚光器(textbook concentrator),Axis tilt即为接收角θmax。Lateral focal shift,顾名思义就是焦点(focal point)在Lateral方向(图1.5的Y方向)上的移动量(shift)。若Lateral focal shift=0,焦点未发生移动,仍在焦平面与中心轴的交点。对于规范的聚光器(textbook concentrator),Lateral focal shift即为a',即保证满足边缘光线原理。
M-qxD"VtV= GFc p`l[cVQ< XdIVMXLL\ §1.5tracepro中CPC的建立与模拟
LN3dp?;_{ 见图1.5,未经旋转的CPC即为conical parabolic。图1.5中front length可由图1.1中得到,front length= |ρcosθ|=R=38.6mm。此CPC的出光面(exit aperture)为焦平面,所以back length为0。
f{ 4G w<F;&';@h 旋转后的CPC如图1.6:
ga1gd~a HfeflGme* 对旋转前后的CPC进行模拟:
I }W-5% ^qN1~v=hS uA/.4 b C=_-p"O# \`%Y-!H+v 若θ>θmax,光束将被系统反射出去。如图1.9:
7pI\`*7b 0)Um W{ [ 此贴被shogun在2007-04-23 16: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