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半导体p-n异质结中实现光电流极性反转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孙海定研究员团队在氮化镓(GaN)半导体p-n异质结中实现了独特的光电流极性反转(即双向光电流现象)。相关成果以“Bidirectional photocurrent in p–n heterojunction nanowires”为题于9月23日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Nature Electronics 2021, 4, 645–652)。这是中国科大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电子器件领域知名期刊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研究论文。 半导体p-n结具有独特的整流特性,是众多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构成单元,基于此所构建的传统固态光电探测器(solid-state photodetector)可将光信号捕获并转换为输出电信号,被广泛应用于成像、传感、探测等领域。然而,该类器件受限于传统p-n结的工作机理,其工作特征须遵照以下原则:(1)入射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的带隙;(2)在固定偏压下,产生的光电流朝固定方向单向流动(单向光电流),这大大限制了其在特殊应用场景(例如高分辨多色成像、生物光电检测、便携式小型光谱仪、多通道光通信和光逻辑运算等)中的应用。 近年来,脱离于经典固态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化学光探测器(photoelectrochemical photodetector: PEC PD)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其工作过程不仅包含传统半导体物理中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及传输过程,还涉及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表面/电解液界面处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重要的是,在光电探测和传感过程中,通过将化学反应过程与经典半导体物理过程相交叉,为操控载流子输运过程,实现半导体器件中的电流信号多维度调控提供了新的自由度。因此,过去两年多来,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所制备的高晶体质量氮化镓(GaN)纳米线,构建了应用于日盲紫外光探测领域的光电化学光探测器[Nano Letters 2021, 21, 120-129;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021, 9, 2000893]。更进一步,详细讨论了GaN基p-n结纳米线内部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并通过在半导体纳米线表面修饰贵金属纳米颗粒,实现了电荷转移动力学的可控调制及高效紫外光探测[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210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