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 LED紫外线杀菌效果该怎么评估金鉴实验室作为一家专门从事LED品质管理的第三方实验室,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特向市场推出“UV LED紫外杀菌实验”的服务项目。根据品牌、灯珠灯具类型、波长、发光效率、照射距离、照射时间、辐射强度、穿透性率、应用领域等影响消毒与灭菌鉴定结果的因素,与客户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科学地评估UV-LED紫外灯的杀菌效果。 其中优化测试方案: 1. 不同菌种对比测试 2. 不同照射距离杀菌效果对比测试 3. 不同照射时间杀菌效果对比测试 4. 不同辐射强度杀菌效果对比测试 5. 不同产品同样测试条件对比测试 ...... 测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菌等。 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作为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的代表; 大肠杆菌8099作为细菌繁殖体中肠道菌的代表; 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作为医yuan感染中最常分离的细菌繁殖体的代表; 白色葡萄球菌8032作为空气中细菌的代表;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作为细菌芽孢的代表; 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作为致病性真菌的代表。 另外还有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该菌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存在于人体的皮肤等部位。 执行标准:《消毒技术规范》、《GB 28235-201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HJ2522-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紫外线消毒装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金鉴实验室企业标准。 根据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描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也就是说:紫外线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随着紫外线LED的功率提升与技术精进,在市场上已经借由安全、环保、小巧等性能以及无化学残留等优势逐步取代了较低功率的紫外线水银灯管。金鉴实验室通过以往的UVLED杀菌测试案例总结发现品牌、灯珠灯具类型、波长、发光效率、照射距离、照射时间、辐射强度、穿透性率、应用领域等是UV-LED不同于紫外汞灯的消毒与灭菌鉴定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列举三个实验说明其中几个因素的重要性,并建议客户根据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科学的设计实验条件,评估UV-LED紫外灯的杀菌效果。 ![]() 一、同一产品对不同菌种的杀菌效果对比 某客户委托金鉴实验室对UV LED灯具进行杀菌测试。金鉴工程师测试此款灯具中心波长为275nm,在照射距离1m时其辐射强度为98μW/cm 2,垂直照射15min后对比空白组评价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本次试验中试验结果显示同种UV LED虽然辐射强度相同,但对不同菌种的杀菌效果不同。 ![]() ![]() 二、同一产品不同照射时间的效果对比 某客户委托金鉴实验室对UV LED灯珠进行不同条件的杀菌对比测试。金鉴工程师测试送样款UV LED灯珠中心波长为280nm,距离培养基上方垂直照射30s、40s、50s后评价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本次试验显示在相同照射距离下,UV LED随照射时间的增加,杀菌效果明显增强,本款UV LED紫外线灯对大肠杆菌照射50s后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测试效果如下所示: ![]() ![]() 三、同一产品不同照射距离的效果对比 某客户委托金鉴实验室对UV LED灯珠进行杀菌测试,金鉴工程师测试此款UV LED灯珠中心波长为 275nm。距离培养基上方垂直5cm、7cm、10cm照射60S后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本次试验中UV LED紫外线灯在相同的照射时间下,随着距离的增加,杀菌效果明显降低;在距离5cm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测试效果如下所示: ![]() ![]() 相对于传统紫外线灯,金鉴实验室认为设计UVLED杀菌实验需考虑以下差异: 1. 波段:不同波段紫外线对于细菌,病毒的杀灭效果不同。传统用的紫外汞灯以放电产生以波长为253.7nm为主的紫外辐射,但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在264纳米附近,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可能会更高。在深紫外UVC LED杀菌消毒方面,标准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紫外汞灯杀菌主要在253.7nm,而UVC LED波长主要分布在200-280nm,这为后续应用解决方案带来了一系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