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二维冰相
生物抗冻蛋白如何抗结冰,冰川之间的相对滑移、大气臭氧的降解催化,都与冰的结构和成核生长密切相关。经过近百年的探索,人们已经发现了冰的18种三维晶体结构,其中自然界最常见的就是六角形的冰相。然而,是否有稳定存在的二维冰,学术界一直有很大争议。 近日,北京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qPlus型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二维冰的存在,并以原子级分辨率拍到了二维冰的形成过程,揭示其特殊的生长机制。北京时间1月2日,该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二维冰由两层六角冰堆叠而成,两层之间靠氢键连接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X射线发现者布拉格与其它几位科学家便分别利用X射线“描绘”冰晶体结构,拉开了三维冰结构研究的序幕。2015年,石墨烯发现者安德鲁·盖姆带领的团队在双层石墨烯间发现了一种四方二维冰相,轰动学术界,但这种二维冰随后被质疑是氯化钠的晶体结构,二维冰存在与否一直成谜。 ![]() (a)南极罗斯海上的厚冰层;(b)自然界最常见冰相(Ice Ih)的分子模型;(c)本研究发现的二维冰(实验结果的3D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精确控制温度和水压,在疏水的金衬底上,生长出一种单晶二维冰结构。他们将非侵扰式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运用于二维冰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再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其原子结构。 “结果表明,二维冰由两层六角冰无旋转堆叠而成,两层之间靠氢键连接,每个水分子与同一层的水分子形成三个氢键,与上下层的水分子形成一个氢键,因此所有的氢键都被饱和,结构非常稳定,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自饱和’二维冰。”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教授江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