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玉米被盗,这让科研人员很“受伤”!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浏阳市沿溪镇的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不已的偷盗事件:基地刚刚熟了的“盛夏果实”——玉米棒子,被当地几名村民给盗了。这并非普通玉米,而是学校玉米科研材料。尽管基地师生竭力阻止并报警,但这场“浩劫”却已无力回天。经现场勘查,有1725份玉米科研材料被损毁。其中,包括某玉米原原种,总破坏面积约1亩,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1/3。 ![]() ![]() 科研玉米,是科研材料的一种。科研材料则是育种家在田间种植的种质资源材料的统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介绍,育种家的科研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全世界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这类资源一般都有备份。不过,资源收集需耗费大量时间。另一类,则是育种家根据自己的科研思路,通过各种育种技术对资源材料进行改造后形成的创新种质。这些创新种质的改造过程,有些甚至耗时在十年以上。“要知道,创新种质,会经常出现改造出来后达不到预期目标或出现新问题的情况,因此需进一步改造。过程或需大量反复,耗时不可预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