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背后

    作者:张帼霞、朱齐越 来源:看看新闻 时间:2019-05-26 00:09 阅读:2472 [投稿]
    国家制度支撑,上海政策给养,科研主体创新探索,科创中心建设五年来,上海科学家在核电、钻井平台、芯片设计、大飞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创新活力的"加速度"。

    从2014年至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走过五年征程。五年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硕果累累。"自己的大厦一定要建在自己的地基上",这是许多本土科学家共有的强大信念。不少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突破了许多国外垄断和"卡脖子"难题,背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也功不可没。

    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这块晶莹剔透的玫红色玻璃进行包边加工。

    这块看似普通的玻璃片,就是大名鼎鼎的"钕玻璃",它是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心脏",能使一小束激光,产生巨大的能量,在高功率激光装置、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不过此前,西方国家在"钕玻璃"的制造方面,长期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邵建达说:“卡脖子这个事情,只有系统科学家或者是系统工程师在脖子被卡之后他才会知道,确实这个东西重要。”

    为此,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持续攻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树彬所在的上海光机所团队最终在2016年,突破了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中的四大关键核心技术,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高端技术的国家。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