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背后

    作者:张帼霞、朱齐越 来源:看看新闻 时间:2019-05-26 00:09 阅读:2474 [投稿]
    国家制度支撑,上海政策给养,科研主体创新探索,科创中心建设五年来,上海科学家在核电、钻井平台、芯片设计、大飞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创新活力的"加速度"。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说:“只有真正大胆用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咱们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

    投用四年来,国产元器件不但没有"掉链子",部分核心器件的"表现"还远超进口产品,比如国产CPU性能就是进口同类产品的10倍。现在回过头看,转变观念,放开胆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当时,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在联合全国50多家单位,开展北斗卫星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时,引入了"竞争机制"。

    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对一个技术,会同时找两三个单位攻关,攻关完了以后再比对,有序的竞争机制,而且技术在不断地提高。”


    与此同时,由常年沉浸航天领域的总体单位出台了一整套技术、软件、质量、管理的规范标准,加快国产器件从实验室走向太空应用的步伐。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表示:“我们出了四大本规范,涉及到硬件的设备,什么工艺怎么做,什么接口电路怎么做,这样就能把它们快速地培养起来。”


    首发星的研制发射,成为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破冰"之作,标志着北斗系统从区域向全球的拓展。而基于国产基础工业、器件、部件、系统的多项创新成果,现已应用于北斗全球星座建设中,为北斗系统避免了禁运风险,也为跨越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制度支撑,上海政策给养,科研主体创新探索,科创中心建设五年来,上海科学家在核电、钻井平台、芯片设计、大飞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创新活力的"加速度"。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