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图案化”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单层结构。2004年,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用剥离方法成功制备石墨烯并发现了其新奇的量子特性,他们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超高的透光率、室温下的量子霍尔效应等优良特性,在电子学、光学、磁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未来材料”或“变革性材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型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热潮。 近年来,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制备、物性与应用基础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居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十年间,他们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方法制备出了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例如:石墨烯、硅烯、锗烯、铪烯、二硒化铂和锑烯等,这些材料体系多数为国际上首次创制,在国际上居引领地位。这些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成功构筑不仅丰富了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库,同时为探索其物理特性和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