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OpticStudio中從設計鏡頭到分析雜散光為止是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軟體中內建各種工具讓
序列模式到非序列模式能輕鬆的無縫接軌,其中包含一鍵轉換非序列,以及關鍵光線組等工具。
aqF+zPKs6 本文章將使用內建的雙高斯鏡頭示範在OpticStudio中如何分析雜散光,內容包含:
~L bS~_\C= * 介紹雜散光
20aZI2sk` * 轉換序列式設計到非序列模式
n@
4@, * 設計鎖定工具
^]6M["d/p * 關鍵光線組產生器 & 追跡
RU0i#suiz * 用 Filter String 篩選光路徑
Uo2+:p * 使用 Path Analysis 工具分析光路徑
s`"O M^[- vQ 4}WtvA 文章發布時間:April 23, 2017
1?(cmXj 文章作者:Michael Cheng
]ni6p&b> p%F8'2)} 簡介
7rcA[)<' 使用者用序列模式設計鏡頭,處理完
成像品質、畸變、相對
照度以及
公差分析等問題之後,在原型製作之前,還會需要進行機構相關的分析,以避免出現多重反射的鬼影或強烈
光源散射的雜光。一般來說,雜散光係指那些不經由設計好的路徑進入系統,最後在成像面上產生無法忽視、並且可見的影像的光線。下圖為一個不良系統產生強烈雜光的範例:
# :#M{1I
g<$. - g R:~(Z? 在照相領域中,常見的雜光來源就是視野外的強烈光源 (例如太陽) 透過機構的散射,或是視野內的光源通過鏡片二次反射,聚焦到像面上這兩種。而在其他系統,例如天文望遠鏡,可能還會有其他類型的雜光問題。以下是一個雙重路徑的範例:
zOB !(R
jv =EheD g:_hj_1Y M |jT2W
開啟範例檔
_1
pDA 首先讓我們開啟內建範例檔Samples\Sequential\Objectives\ Double Gauss 28 degree field.zmx
HY ;9?KJ' 作為前置作業,讓我們先把所有的鍍膜都取消,因為接下來我們要來研究哪個鍍膜的效果較好。
hGI+:Js6
?`"n3!>bS ]]TqP{H *YtB )6j 設計鎖定工具
CvK3H\.&;k 接著我們執行Design Lockdown工具,此工具會調整使用者的系統設定,使鏡頭符合實際運作的條件,分析結果更正確。
R_1qn 粗略來說,這個工具所執行的步驟如下:
+@ MPQv * 開啟 Ray Aiming
4(=kE>n} * 系統孔徑設為 Float By Stop Size
S/4r\6 * 改為 Angle 或 Object Height
o5swH6Y.)J * 固定表面孔徑:Circular Aperture
X*F_<0RC1 * 移除漸暈係數
W;zpt|kAH 關於更詳細的說明,使用者可以參考Help文件的說明。
dU]/$7 ZyI$M 3{J
>{5
p0 6Ps.E 產生關鍵光線組
FI"HJwAs 在轉換到非序列模式之前,讓我們先匯出序列模式中的關鍵光線,這包含主光線以及一系列的邊緣光線。這讓我們稍後可以直接在非序列系統中,直接檢查這些原本需要在序列模式中才能計算的光線。操作方法如下:
5Fbs
WW2 Fi2xr<7"
I [0!SIqY Nxk(mec" 轉換到非序列
rp's 在OpticStudio分析雜散光最方便的就是,我們只需要一個步驟,就能快速地切換到非序列模式中。
pu9^e4B9 有關於序列到非序列模式的切換,我們在知識庫中有另一篇非常詳細的文章,讀者有興趣可以參考,此文章標題為:轉換序列式面到非序列物件
XF*.Jg] D!F 2l_
gEwd &J SV.z>p 按一下OK後,可以系統已經變更如下。以下是非序列的元件列表,可以看到我們編輯的對象已經不再是Surface,而是Object。編輯器中還可以看到我們也建立了光源、探測器等物件,他們的位置跟原本序列式系統中的像面,視場之設定都是完全對應的。此系統除了是建立在非序列模式下之外,跟原本序列模式並無不同。
:,S98z# ])w[
`Ye8
Q5v"] :Q_3hK 非序列模式中系統的運作方式跟序列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就是光線可以分裂。讓我們打開NSC 3D Layout視窗,並勾選 “Split NSC Rays”,就可以看到如下圖:
y('k`>C 6w|J-{2
BRS#Fl: c_.-b=zm 我們也可以用Shaded Model觀看,效果如下:
IP3E9z_L !GwL,)0@^
]<XR]FHx) Xg7|JS! 檢查關鍵光線組的狀況
sOBu7!G% 讓我們點一下Critical Ray Tracer工具如下,可以看到各個視場的主光線與邊緣光線都能正常通過。當使用者設計好機構元件時,將會需要把機構元件的
CAD檔匯入,再次使用此工具,確保機構沒有不小心遮蔽到主要
光束。
+=BAslk "OmD@
EMT
hyg8wI 9\JQ7$B 分析雜散光所需的設定
@1-F^G%p8 在開始追跡檢查雜光狀況之前,讓我們先來調整一些必要的設定。
-!e7L>w 首先是把最大光線分裂次數,以及最大光線與物件交會次數調整到最高,在雜光的分析中,有時候我們想要分析的光線是經過非常多次反射產生的,如果分裂次數或交會次數的設定不足,可能無法充分分析到所有狀況。
2`?!+") }V]R+%:w@
IiJZ5'{ ,7_4z]jK 然後我們把追跡的光線數降低到5000條,原因是分析雜散光時,通常一條光線會分裂為非常多的子光線,比起不分裂的狀況,速度可能慢上十幾倍到百倍不等,這邊以示範為目的,因此我們把光線數量控制到較少的5000。
J00VTb` P7.' kX9
|[$~\MU SaOYu &> 最後一步是把探測面的
像素數設為150x150,這會讓追跡的速度較快。
:A1: 5!X1G8h)uy
T/1gI9X %NHkDa! 初步追跡結果
fCWGAO2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看初步的追跡結果了。請開啟追跡,如下圖設定操作。
"IQ/LbOqm_ 注意如下圖所示,追跡時要勾選 “Use Polarization” 以及 “Split NSC Rays”。
;30nd= z (?=Iv3
Oz:
*LZ 2`GOJ,$ 追跡完畢後開啟Detector Viewer,此工具的位置如下。
!C4!LZ0A fHRMu:q
-n 80& QXgE
dsw 並且設定視窗如下圖。
kM8{Cw =O).Lx2J
V[o`\|< c yyVg!+ 可以初步看到這個系統中因為多次反射造成的雜光。
@.Icz HlvuW(,x=
K%v1xZ 4d b(<h 使用Filter String
%a+mk
E 現在我們要找出這些雜光的發生原因,並探索減少這些雜光的方法。下圖顯示了到達像面上非預期反射光(鬼影光)。為了特定出這些特定的光線,我們使用了OpticStudio中的「Filter String」的
功能(下圖中紅框框起來的部分)。
-h|B1*mt },+wJ1
, EGQ@:3/ d?`ny#,GB 接下來我們要使用一個快速的技巧,從前述的鬼影光線中,把入射到像面(探測器)上、能量較強的光線分離出來。這個技巧是透過設定最小相對光線強度達成的,如下圖紅框的部分,此處可以指定欲追跡光線能量的最小值。輸入的數值代表光線相對於自身從光源出發時的比例,預設是1x10^-6,代表光線會一直追跡值到小於出發時能量的0.0001%。
!$-\;<bZw 現在請輸入0.005,這會告訴OpticStudio當光線能量小於原始能量的0.005倍時,就停止追跡。
i0$Bx> }X*Riu7gk
SN7"7jo P< ia\eLzj 此時回到Layout中,重新整理多次之後,可以看到以下幾種路徑。
Szbb_i{_
` AV9m_hZt
Oy U Bp8'pj;~
if|+EN% ?qCK7$j 給透鏡加上鍍膜
[W%$qZlP 為了輕減這些鬼影光,我們在透鏡上使用鍍膜。讓我們在鬼影光產生的兩個面上面設定膜層(coating),並了解其效果。
+gtrt^:]l 這裡我們在
x8S7oO7 物件6的Face 2以及
W`\R%>$H 物件10的Face 1上指定名稱為AR的鍍膜。
1%4sHSN h%}/Cmx[
79`AM
X[b ]o cWt3| 再次追跡之後,就可以看到周圍的鬼影量大幅降低。
vnWWneeNr h4q|lA6!k8
3|.um_ B2-V@06 yKYTi3_( 分析特定區域的光 (使用Filter String)
/"eey(X 初步排除基本雜光之後,我們現在發現在畫面中還有一個不可解釋的雜光,現在假設我們想知道下圖這個圓弧是哪裡來的,要怎麼辦?
9E>xIJ@J2T u%w`:v7Yo(
B!vmQR*1 =-IbS}3 這裡我們要再次使用Filter String。在OpticStudio中,Filter String 的功用主要是利用光線的特徵來篩選光線。在Help文件中,可以查閱將近100個的指令。此外如同前面示範的,我們還可以使用邏輯符號,例如「&、|、^」等,來組合出無限多種篩選條件。
C(00<~JC 現在我們要利用以下四個指令的組合,來達成篩選上述區域的功能。
(h>-&.`& uc;8 K,[t
*:ZDd I'V4D[H5 現在讓我們重新追跡,並且這次追跡時,要勾選Save Rays的選項,如下圖。
N5a*7EJv+ 這會告訴OpticStudio把光線追跡過程中的所有歷史都儲存下來。
;W>k@L $GlWf
.zi_[ ^J$2?!~ 然後我們回到Layout中,讀取顯示剛剛儲存的追跡歷史,並輸入剛剛的Filter String。
i_j[?.?X} RhncBKm*M
e" St_z( O^oWG&Y;v 注意我在前面額外追跡設定了{#50},這代表要篩選出代表性的50條光線。
Kx>qz.wwI? D9
g#Ff6 回到Layout中,就可以看到系統確實顯示出所有到達像面中該位置光路徑。
0u;4%}pD 但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發現有太多可能的路徑。
a!=D [Gz*5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不可能所有的路徑都是強烈的,這些路徑中,很可能其中一到兩個才是主要的雜光兇手。我們應該關注那些貢獻最多能量的路徑。
.&DhN#EN0 7Zlw^'q$:L
KET2Ws[w u6AA4(
$<}$DH_Y OCNQvF~ 進階路徑分析
ibj87K 因此這裡我們就開啟進階路徑分析工具,工具位置如下。
wne,e's} 注意我們一樣可以把剛剛的Filter String輸入到此工具中。
JpXlBEio% wB.&}p9p
`@`CG[-9 be.*#[ 分析後可以看到所有路徑中,幾乎所有能量都集中在 3 > 6 > 15這個路徑上。
W"k"IvTW} 讓我們回到 Layout 看看是哪個路徑。
<J)]mh dm 把進階路徑分析工具中找出來的第一條路徑輸入到Filter String中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原本的Filter String最後面加上一個_1即可。,可以看到如下圖。
E7rDa1 hb}+A=A=+
aDU<wxnSvO E|iQc8gr& 啊哈!分析發現原來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加上機構產生的路徑,實際上這是不會發生的。這個路徑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雜光是一個圓弧狀。
qm/)ku0 N sXHO 下圖是使用第二、第三、第四路徑的分析結果,跟前面一樣,我們只要在Filter String的最後方加入_2、_3、_4即可。
Q+[n91ey** RoPRQCE
=l+yA>t| Y3Yz)T}UkS
)Y"+,$$>Y` `sn^ysp
s~^5kgPA +S o4rA*9
h`^jyoF"( b,7k)ND1F (转自:中文版 Zemax For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