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所精制工艺助力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发射
4月12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担了该卫星关键结构件研制工作,助力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
实践十三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基于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这颗卫星首次在高轨道上应用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技术,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超过我国此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对推动我国商业卫星国产化进程及后续卫星载荷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十三号卫星的顺利发射还意味着为我国高轨卫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首次采用电推进技术,电推进比冲是常规化学推进的10倍以上,可以承载更多载荷,同时减轻卫星自重,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卫星携带的推进剂。在电推进系统中,矢量调节机构在卫星发射阶段对整个机构及推力器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保证机构经受得住卫星发射阶段极其恶劣的力学环境。此外,在卫星入轨后它还对机构进展解锁展开,使机构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光电所精密机械制造中心凭借在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特有优势,完成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电推进矢量调节机构机械结构件的初样阶段到正样阶段研制,也是国内唯一完成该结构研制的单位,并保证其精度要求。 光电所精密机械制造中心自2011年始着手该项目的结构件研制加工,专门成立项目攻关小组,从材料特性分析、工艺参数及工装设计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突破了高精度弱刚性机械结构件的加工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电推进矢量调节机构机械件的研制加工,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目前,光电所精密机械制造中心已成功解决高精度弱刚性结构件、高精度轴系结构、高精度薄壁结构件等加工难题,从事空间站核心仓、光学仓以及火星项目中的精密机械零部件研制,开展仪表级铝基碳化硅材料的精密加工技术方向,同时具备研制高精度转台的能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