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X._:||8
^jdtp \fSruhD
|; mET
;{&4jcV* 目录
RhT:]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SO4@JT{W 1.1引言
xC=$ym] 1.2像差的非线性
Q%!xw(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s!yD%zO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Er8F_,M+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p[%~d$JUq 参考文献
[AFGh
L+t3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lA4J# 2.1成像光学系统
qK@,O\ 2.1.1光学传递函数
xO%yjG= 2.1.2相对畸变
W>?aZv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tQyQ+1 2.2.1点列图
|F'eT
4 2.2.2点扩散函数
J8@+)hn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Dp#27Yzc 参考文献
%iYro8g!,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Q%r4Nr
3.1非球面像差
@m:'
L7+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A,4}
$-7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Bd;EI)JT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5^l-3s?M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bT9Sc5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sT<h+[2d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Q\k`0vzVB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EL2z&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B=X_c5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8(A
k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yTe25l{QaF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KnHa.%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MmB+'f&R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VzcW9'"#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eISHV.QV 参考文献
%)^0NQv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4"xVDL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G&M)n*o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o@EUArN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z|S4\Ae 参考文献
eB,@oo%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
#JO#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A9[D.W9>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3rX8H`R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IWhe N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Av/y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q^@*k,HG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M[R' 5.2.1总体设计方案
RcI0n"Gi_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XFww|SG$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Fy_~~nI0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_2(S 6~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5(Xq58nhxI 5.2.6数值分析
g^\>hjNX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_.,"`U; H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xo.`a[ 5.3.2阶跃型
光纤 X%B2xQM5 5.3.3光纤物镜
2qKAO/_O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n{c-3w.uD 参考文献
I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K5+ONA<c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L,Nh~ 6.1.1红外辐射概述
K*j1Fy: 6.1.2红外光学材料
/"1[qT\F 6.1.3红外探测器
Vt4,?"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v+Hl^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VZA>ErB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fEyc3K'5V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m W4tW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GIUyW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x&FBh!5H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Z2k5qs7g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B :1r;8{j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c,'0V,"cH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piPV&ytI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k@2@%02o9C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HR?a93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NbhQ-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bLz('mUY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V%J_iY/BUb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X,+N/nku 6.6.1冷光阑效率
62/tg*)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BOW`{=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NUX2{8gs 参考文献
<d3N2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9
J~KM=p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4p`z%U~=u 7.1.1日盲紫外
]B-3Lh 7.1.2紫外材料
Pill |4 c< 7.1.3紫外探测器
0J9Ub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Z^KpW 7.2.1系统初步优化
&uu69)u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A)o%\j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bRc~e@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cp(M98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F),SL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eA1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H'omvl 7.3.4几点讨论
3VmF1w
2 参考文献
0[SrRpD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N< 7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7
[?]DyOf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n9W~"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Vb8{OD3PK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qu0dWgK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uF\f>E)/N%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H-Or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2q3U Py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A dL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BWCd8Q~P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i@spd5. 参考文献
#jR1ti)p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Ng<oz*>U 9.1傅里叶透镜
{}v<2bS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X0gWTs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hP*DJ"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G_n~1? 9.2空间光调制器
)u(Dq u\t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jioF{,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eF;!!Dy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ALnE[}N6,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CdxKr-d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iQ_^MzA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I`g[nT|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k8ej.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
G# W6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F6 c1YI[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OF]xpI'&a 9.6.2光学试验装置
P0^7hSo 参考文献
,O]AB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7fVO2m T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LuW^Ga"E 10.1.1光束扫描器
1q;r4$n 10.1.2扫描方式
B#;0{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J/!9NS: 10.2.1fθ透镜的特性
G .k\N(l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XP!7@: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DFFB:<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2_!hm/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Hg;; > 参考文献
?e+$?8l[3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0I=?+QSo 11.1概述
/N82h`\n 11.1.1变焦原理
AT]Ty 11.1.2像差控制
4 Z< 11.1.3最小移动距离
O/2Jz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On"BP# U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QHuh=7u)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j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9,zM.g9Qv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5uufpvah 参考文献
b5Pakz=jNM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WM*= '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a2N4Jg@ 12.1.1太赫兹简介
P",E/beV 12.1.2太赫兹材料
!~~j&+hK\ 12.1.3太赫兹探测器
J=qPc}+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y()Si\9v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GBsM?A: 12.2.2像质评价
SQd`xbIuL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BDdJwE 参考文献
znl_~:.4]X Rr>h8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