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光线才是近轴光学中像差考量的基准,近轴光线不是,如果近轴光线没有像差,那么你用赛德尔像差公式计算出来的像差值是啥?只要你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像差,就默认了该光线是近轴光线。实际上可能偏离较大,为啥我们做光学设计时还需要实光线追迹?就是这个原因。在Zemax软件中,还经常使用光斑质心作为像差计算的标准,说明这个标准啥的也不是绝对的。 }cDw9;~D
EjZ_|Q
各曲面半径除以f',那么新透镜的焦距为f2=1/[(n-1)(1/(r1/f')-1/(r2/f'))]=f' * 1/[(n-1)(1/r1-1/r2)]=f' * Φ =f' * 1/f' =1,不是你说的f'^2。 B J,U,!
H^UuT
<u1=0,h1=1,f1'=1和uk '=1 规化的过程> 你可以理解为将原系统进行了特定目标的缩放,但是最后的物象放大率没有变化,物象的相对位置不变,像差本质特征得以保留。所有的系统都以此为缩放目标,使得不同的系统之间有了比较的可能性,查表校正像差也成为可能。为啥这时候与所谓的外部参数无关了?因为都被人为的将焦距之类的外部参数啥的强制定在1这个值上面了,当然无关了。PW方法的本质就是:不论你原先的系统是什么物距像距焦距孔径,我最后统统都变成物距无穷远、像距为1、入射光线高度为1、焦距为1的规化系统。那变化之后的系统与原系统像差特性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来。只要能通过公式算出来,那就一切不是问题。 ,9T-\)sT
7A!E~/nSC
<为什么不是P'=P/(φ)^3,而是P'=P/(hφ)^3?> 因为这个h不是指规化之后的h,而是规化之前的h。否则按照你的说法,φ也规化为1了,岂不是直接有P'=P。中国的教科书都有这毛病,下标啥的不仔细解释,容易导致误解。 <pAN{:
<=m@Sg{o
<还有这里的h是第一个光线投射到第一个折射面的高度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写h1?> 对于相接触的薄透镜系统,近似认为h1=h2=h3=...=hk。PW的计算是针对每个相接触的薄透镜组的,所以h1和h无甚区别。当然这是一种近似,至于与真实系统相差多远,那取决于多个因素。所以PW计算中的近似之处很多,基本上在实际设计中很少人会去用了,多数情况是供光学工程本科专业的人学习。 gmG
M[c \
<PCa37
至于显微镜的初始结构计算问题,建议你找本教材,仔细地研究一下里面的例子。我只记得物镜的共轭距好像是有国家标准的,不能随便设定。 {.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