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光纤光缆利为7:2:1 国内厂商大举进军
在持续景气的市场行情下,各家光纤厂商都抱有乐观预期。2012~2013年,光纤厂商扩产之势仍在继续,例如凯乐科技1000万芯公里光纤扩产项目;中天科技1.8亿光纤扩产项目;鑫茂科技1350万芯公里光纤扩产项目;永鼎股份1000万芯公里光纤扩产项目;特发信息675万芯公里光纤扩产项目;亨通光电合资光纤项目,等等。
疯狂扩产的背后,是光纤产能已然过剩的现状。持续了4年的增长势头后,由于运营商建网投资开始放缓,2013年中国光纤需求与2012年相比,只是持平或略有增长。在近日举行的"海峡两岸光通信论坛"上,长飞公司总裁庄丹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光纤需求仍将保持稳中略有增长的水平。 此前有专家表示,2013年光纤产能过剩率为50%。2014年产能扩张仍在持续,毛谦指出,目前中国光纤产能为1.8亿~2亿芯公里,到今年年底,产能将达2.5亿芯公里,出现严重过剩。亨通光电总工程师薛梦驰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4G建设会带来光纤需求增长,但不会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 新增的庞大光纤产能,还未找到有效的消化途径,用于光纤拉丝的母材光纤预制棒,也已经悄然走上光纤的老路,面临从依赖进口到产能过剩的供求大反转。与光纤相比,中国光纤厂商在光棒领域产能过剩的速度更快,面临的问题也更为严峻。 光棒产能过剩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中,光棒被称作是"皇冠上的明珠"。业界普遍认为,光棒、光纤、光缆的利润分配为7:2:1。如不能掌握光棒利润,规模再大也是为人作嫁衣。因此,在不断扩充光纤产能的同时,中国光纤厂商还努力向光棒进军,意图摘取这颗明珠,获取更大的利润。 " 但是,一纸反倾销诉状,让中国光棒产业面临的困境浮出了水面。今年3月,应国内光纤厂商申请,中国商务部发起了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棒反倾销调查。根据公开的文件,2010年~2013年,国内厂商的光棒产能与产量均大幅上涨,但开工率连年下滑,2013年开工率已经降到77%。三家国内领先光纤厂商光棒的税前利润率最高只有8.59%,最低只有2%,大大低于同期国内光纤平均10%左右的税前利润率。 毛谦认为,"7:2:1"事实上反映的是国际光纤巨头的利润分配,国内光棒产业并不符合这个比例。"反倾销如成立,将会对进口光棒价格上加以限制。但关键在于,中国光棒企业很多控制权都掌握在外资手里,国内厂商除少数能自产制棒拉丝设备外,大部分依赖进口。在制棒的主要原材料、气体、涂料等方面国内厂商大部分依赖进口,检测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国材料产业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国内光棒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此外,国内厂商在制棒合格率、生产成本、拉丝效率等方面整体来看,仍然远远落后国外巨头,导致不少厂商光棒生产成本甚至高于进口价格而不能与抗,开工率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据了解,包括合资和外商独资公司在内,中国已经有9家厂商具备制棒能力,同时仍然有不少厂商在上马光棒项目。统计各家产能,2014年已经能完全满足光纤拉丝需求,这意味着国产光棒产能也将开始过剩。同时,由于无法掌握光棒利润,国内厂商在国际市场应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将会十分困难。 分享到:
|